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同时,宗教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将随着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人类压迫的逐渐消失而走向消亡。在教学中,学生常提出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宗教作为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不是一个永恒的事物,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后,宗教将长期存在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本文拟从功能主义角度对社会主义宗教问题存在的长期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功能主义对宗教存在长期性的理论解释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组织机构及其制度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组织成社会系统的每个子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文化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调适和意义领域的产物,因为人类…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人类社会带有普遍性的一个社会意识问题。它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中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宗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还有较深的影响。宗教的消亡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说:“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的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这是相当遥远的事。那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文化的一定程度的发展,宗教就会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那种认为用行政命令或强制手段就可以消灭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宗…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宗教问题的科学指南──读马恩论宗教问题札记茆永福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古老而又普遍,至今依然存在,并在社会和人生的各方面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宗教哲学认为最高的真理是上帝的存在;对于自然宗教则认为神灵是自然的主宰;宗教道德的最...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世俗化和普世化是当代宗教发展的主流。我们认为 ,是否具有世俗化和普世化的基本特征正是宗教与邪教的历史主义划界标准。邪教是宗教的历史反动。相反 ,新兴宗教运动是当代宗教发展的支流。如果以宗教世俗化、普世化为衡量标准 ,“新兴宗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顺应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另一类则是违背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如原教旨主义、邪教等等。前一类比较少 ,后一类比较多。对于中国来说 ,2 0世纪 80— 90年代是一个“精神文化空间”逐步变成“信仰真空”的时代。所谓“信仰真空”是指任何一种传统或者现代信仰在民众“精神文化空间”中无以确立 ,导致失落 ,从而为其它信仰提供可乘之机。邪教正是这样乘隙而入。它是一种错误的、有害的“信仰填充”。如何重建 (重构 )我们这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空间” ?笔者认为 :第一 ,重建科学精神 ;第二 ,重建人文精神 ;第三 ,坚持“政教分离”原则 ,推动宗教世俗化 ;第四 ,坚持“宗教宽容”、“宗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推动宗教普世化  相似文献   

6.
宗教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陌生的问题。我国早在旧石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宗教现象。这种宗教观象,跨越几个社会阶段,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初阶阶段,它始终对人类的历史进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我们有责任去认真研究和认识它。然而,我们有许多人,对宗教现象和神学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是“宗教盲”,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缺陷。我们党对宗教的工作,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宗教问题的正确方针和政策逐步得到恢复,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宗教虽然是两种独立的意识形态,但从人类哲学认识史看,一般地说,唯心主义与宗教常常有亲缘关系。唯心主义是精制了的宗教,而宗教则是唯心主义的粗鄙表现。在人类历史上确有过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的合流,而在“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其他“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这种唯一  相似文献   

8.
(一) 宗教、文学同源论历来对宗教的起源和文学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若将二者放到一起,就可以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人认为文学起源于宗教(“艺术起源于巫术”说),有人又认为宗教起源于文学(自然神话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令人纠缠不清的循环圈,不能从根本上说明宗教和文学的起源。不过,这两种说法对我们研究宗教和文学的起源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即宗教的起源和文学的起源具有极为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必须放到一块儿来进行研究。文学与宗教的密切关系,并不是指文学源于宗教或宗教源于文学,而是指最初的文学和最初的宗教共生于原始人类混沌的意识形态。因为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尚未分化的综合体,文明时代人类的宗教、文学,乃至哲学、历史、科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时期尚未形成,仅以萌芽状态存在于同一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之中。那时的礼仪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于:1.关于意识形态的存在问题: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没有历史”,且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而存在;而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尽管没有历史(指的是意识形态一般,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但却永恒存在,而且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社会结构而存在;2.关于意识形态的意义或功能问题: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扮演的是“阶级社会的维护意识”,在全部人类历史中,则承担着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角色;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以其“物质性”特征发挥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作用,而在全部人类社会历史中,意识形态则承担着主体建构者的角色,即意识形态的功能,就是将“个体召唤为主体”。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在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传统价值与历史地位 ,是我国宪法允许存在的合法组织 ;而邪教则是冒用宗教名义或打着宗教的旗号 ,神化教主、控制精神、编造邪说、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我们只有在理论上划清界限 ,在实践中明辨是非 ,才能更有效地依法打击、清除邪教顽固势力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宗教问题在我国社会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好宗教工作,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磊 《成才之路》2009,(35):83-83
进入新的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历史终结论”“哲学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艺术终结论”“文学终结论”等等的“终结论”思潮.这股思潮对文学艺术脊;中击很大、它像“梦魇”一样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如何面对这种现实?这股思潮何以存在?它是否预示着文艺的终结?这迫切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予以理论上的回答本文首先分析了“终结”论出现的历史文化语境,认为它的滋生与发展,是与高科技的发展、“读图时代”的到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指出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表明,随着各民族诗意的生存方式和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的丰富、发展和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萌发与消亡、起始与终结,是一种带有规律的现象、我们需要的主要是以清醒的、冷静的头脑,面对中外文艺的实际,从不同的层面上去认识“终结”论的方方面面。通过分析,作者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奇葩她因人而存在,为人而存在,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就会有文学艺术的存在“艺术的终结,恰恰是艺术新生的起点,艺术的黄昏则是艺术的黎明的前夜”在新的世纪,文学艺术必将走向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宗教本质的探寻——重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的本质问题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基本前提。马克思曾提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现的基础.形成宗教“鸦片”本质论。然而,这是一种误读,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引发对宗教认识的诸多困惑。实际上,马克思对宗教本质没有明确、简洁的论述。而是蕴涵于其科学的无神论当中;他科学地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通过揭示宗教的世俗基础来说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合法性及其宗教功能的多重性,并革命性地指出了宗教消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宗教如同民族、阶级、国家和政党等社会现象一样,也属于一种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人们的宗教观念和宗教制度不是僵死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古代西北民族(本文主要指少数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一样,经历了原始宗教时期与人为宗教时期两大阶段。关于西北民族中萨满教、摩尼教、拜火教、景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人为宗教,文献资料比较丰富,所以研究成果多,情况比较清楚。但是原始宗教在西北地区民族中流行的时代很早,当时这些民族尚未使用文字,而汉字对此记载较…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一种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自产生以来的几千年,它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理论、心理以至风尚习俗交织在一起,对社会历中的发展以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成为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甚至它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宗教学.哲学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的角度研究宗教的产生、发展以及宗教的本质、作用、消亡的条件等等;政治学以宗教是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角色,研究宗教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宗教问题与政治斗争的关系,与国家、民族问题的关系;社会学侧重研究宗教在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社会功能等等;科学社会主义则主要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的角度,研究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  相似文献   

16.
综观世界历史 ,宗教是人类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内容。宗教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认知现象。但是 ,在人类诞生之初 ,人类的思维能力低下 ,还不可能具有创造宗教的能力。宗教的产生要待到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只有到了这时候 ,人类才可能具有宗教意识。根据对古人类遗骸的研究 ,发现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的尸体周围放置着一些工具 ,还撒有红色的粉末 ;在亚洲的山顶洞人的尸体周围也撒有红色的铁矿粉末 ,还附有一些供装饰用的随葬品。由此判断当时的人们已经在考虑人死了以后的问题 ,即“灵魂”的问题 ,说明人类进化到这…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主义国家,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三层论的涵义探究,对于我们理性思考当前各种宗教问题、顺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五月十三月,历史专业七八级,就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展开学术讨论。大家对义和团运动是否带有反封建性质的问题,争论最为激烈。有的认为义和团运动不带有反封建,因它本身是一次封建运动,“扶清灭洋”口号不是一种策略,而是反映了义和团的真实面目和要求。部分同学则持相反意见。有的还对《历史研究》八○年第一期上王致中同志的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呼唤具有创新意识的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够不上“高层次”,但勿庸赘言,也应该培养会创造性工作的人。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方法平常,技巧一般;而有的学生则方法独特,技巧过人。许多有相当学识的人,有的只能模仿性地工作,业绩平平;而有的则能开创性地工作,成果累累。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就离经叛道,正是这种对传统教育的离经叛道和喜欢自由自在地想入非非,最终催生了一位翻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历史新篇章的伟大科学…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宗教史的内容很多由于分散于各章各节,有的作为历史事件的动因,有的作为历史事件的过程有的作为历史事件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有关宗教史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宗教的概况,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提高分析宗教现象的能力,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仅提出几点想法供研讨。一、翘助学生理提宗教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和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群众历史。但这并不是人类历史的全部内容。人们的观念、思维、精神交往是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属于历史科学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