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议”、“强烈不满”、“密切关注”、“深表遗憾”、“严正交涉”……等等外交辞令,看如套话,但人们并不反感。因为它适宜外交场合。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些媒体上竟兴起了令人颇为反感的“新闻辞令”,如——上级领导下来视察,说了几句鼓励的话,第二天见报便是“各方面工作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有些工作,刚刚起步,就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某项工程完工,有人称赞,就报道“获得高度赞扬”;某剧仅少数人看过,便称“广大观众一致给予好评”。这类“新闻辞令”有个共同点:溢美的多。当受到批评时,有人还不服:“批评报道要…  相似文献   

2.
“幸福感”——是当今人们检验主观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数。在“困难”时期,人们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根本没有“资格”去谈论幸福;进入。温饱。时期,人们为了养家糊口,整天忙于奔波,无暇去感受幸福是什么;进入“富裕”时期后,人们腰包鼓了,房子宽了,甚至购了私家车,日子越过越红火,随之“幸福感”也渐成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热门”话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特别是批评性报道中,“有关”二字可谓备受青睐。诸如“有关部门应该……”“希望有关部门……”等等,不一而足。以致现在人们对“有关”已经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了。一些同志在新闻报道中喜欢用“有关”,大批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对比较复杂的事件,人们确实一时弄不清到底该由哪些部门具体负责,无奈只好用“有关”代之;二是该负责的部门比较多,为省事起见便用“有关”代之;三是明知是那个部门,但编辑记者和新闻单位碍于情面,或为了减少麻烦,只好用“有关”这个模糊语言来遮掩。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在新闻报道中动辄…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已公布的历史档案中,有殷商时期的“甲骨、简牍档案”;西周时期的“鼎铭档案”;春秋战国时期的“缣帛档案”;秦汉时期的“碑石档案”。这些古代档案,均发现于 80年代以前,曾轰动一时。而备受人们关注的“封泥档案”,虽有一些地方出土,但都稀少零散,没有形成规模,也未引起档案界的重视。本世纪末,在陕西西安北郊相家巷村发现了数量罕见的秦代封泥,从而揭开了“封泥档案”的神秘面纱,并为地下“秦代中央档案馆”的形成与命名提供了佐证。  一、 级别很高的馆址馆藏  西安北郊相家巷村,是汉长安城遗址所在地,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5.
“二传手”不可轻信林友娴近年来,以新闻界为被告的诉讼纠纷时有发生。此事可谓喜忧参半。可喜的是国人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人们多已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堪忧的是新闻界的尴尬。一些新闻工作者患有“冷”、“热”不当的通病。即冷落了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热衷于跑机...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1989,(1):10-12
早在1979年,美国丹尼尔·贝尔就已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科学“理论不再仅仅是一些观念或辞藻,而是一些可以用经验和可检验的形式加以正在变成象自然科学一样的‘硬’科学”。通过对丹尼尔·贝尔在的介绍,我们发现贝尔所说的“硬”有两个标准;①具有完整的理论框架,能说明“对一些关系的新理解”;②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产生“一种实质性的影响,从而导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领袖身边廿七年———访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本刊记者王建君尽管毛泽东已经走下神坛,但谈起他,人们依然感情神圣;尽管“太阳最红,××最新”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但每听到“太阳最红”,人们心里想的仍是“毛主席最亲”。对此,在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工作长达二十七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在基层采访,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单位领导向我们诉苦说,现在个别媒体的记者在基层已经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太有损于记者的形象了。有的到单位采访非“一把手”不见,似乎没有“一把手”出面陪同,就体现不出记者的“价值”;有的把新闻当成谋取个人利益的“跳板”,不给好处“不动手”;更有甚者,个别记者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动辄就用“曝光”、“见报”等手段来要挟基层,不达目的不罢休。难怪有人把记者列入了“三防”重点对象。   新闻记者有舆论监督的权利,那么谁来监督记者呢 ?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7,(1)
秦中随笔“有偿新闻”如今在新闻界泛滥成灾。有的把广告以“专访”、“专版”、征文的形式出现,蒙骗受众;有的传媒机构干脆成立专门班子搞“有偿新闻”,对稿件明确规定了收费标准。一些传媒内部的部门和驻外埠采访单位为“有偿新闻”设立小金柜;一些驻外埠记者与驻地...  相似文献   

10.
1957年的禅机     
“那是信仰坚定的时代,那是怀疑一切的时代;那是阳光明媚的季节,那是黑夜凝重的季节;那是满怀希望的春天,那是令人绝望的冬天;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人们直赴天堂,人们直堕地狱。”  相似文献   

11.
多报道医务人员的事迹据北京一些医务工作者反映,新闻媒介对医疗卫生战线的一些报道,以偏概全,在医务界和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现在一提“红包”,人们往往想到医务人员或拿手术刀的医生;有的新闻传媒热衷于炒医疗事故,好像医院问题多得很。其实,绝大多数医...  相似文献   

12.
“10元刊”管理浅谈陈兵强(浙江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在期刊收藏与利用中,出现一些印刷精美、开本较大、价格10元以下的刊物,人们称为“10元刊”.这类期刊有下列几个类型:一是学术性刊物,如《东方入《战略与管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二是综合性刊物,...  相似文献   

13.
谈起“社区图书馆”,人们总是不以为然,似乎在公共图书馆这个大雅之堂中并没有它的座次。综观一些城市的社区图书馆现状大体有几种状况:一是有始无终——有的社区为了点辍“文化设施”,在社区形成之后,也建立社区图书馆,“剪彩”过后便不知去向;二是自生自灭——有的社区遇到热心人,兴致勃勃地办好了社区图书馆,但热心人一旦离去,社区图书馆也有随之灭亡;三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社区图书馆虽有房舍,有书刊,却无人管理,偶尔开放一二天便关门打烊;四是居无定所——有的社区虽然办了社区图书馆,却没固定的馆舍,往往是临时找个房子,一旦另有需要,社区图书馆也须“让开”。如此种种,一言以蔽之,社区图书馆无足轻重。面对人们对社区图书馆的蔑视、冷漠,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社区图书馆,从理论和实践上把社区图书馆建设提到我们的设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4.
“荧屏不该像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有人这样批评当今一些容芜杂、质量低下的电视媒体。过去有人称“初级阶段是只筐”,结果让种种不良的落后的事物了“保护装”;后来又出现“大众文化是只筐”,致使“大蒜文化”、“大文化”甚至“绣鞋文化”、“沐浴文化”也有了“正统装”。如今这种“筐”罩到了方方正正的荧屏头上,可见人们对电视的滥与杂着实有意见了。纵观各地林林总总的荧屏画面,大致表现为以下四“筐”:一曰滥戏筐”。格斗凶杀,花街柳巷,吵吵闹闹,打情骂俏,什么小戏曲、大头都涌上屏幕。尤其是太多太多的古装戏,清朝人…  相似文献   

15.
李涛 《新闻传播》2005,(2):33-34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读者把这道家常菜”吃腻”,常报常新呢?  相似文献   

16.
在普拉多,有着数量惊人的绘画、素描、雕塑、装饰艺术;在普拉多,众多伟大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精品汇聚一堂;在普拉多,人们感受、欣赏着一幅幅艺术长卷。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是集美学与历史于一身的博物馆,被人们称作“大师名作博物馆”、西班牙王国第一美术馆。西班牙人如此自豪地宣称:“想要充分了解提香、波提切利、鲁本斯,就必须到西班牙来;想要给予西班牙绘画正确的评价,只须留在普拉多。”  相似文献   

17.
喻华钢 《军事记者》2002,(12):32-34
舆论监督已成为新世纪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人们对舆论监督的社会效应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多角度探索舆论监督优化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引导我们少走误区,积极发挥舆论监督的优势。舆论监督的历史渊源和前景“舆论”,是指普通老百姓的议论。古代汉语中,我们不难找到“舆”的本意。“舆”,即“车”;“舆人”,即车夫、吏卒,引申为普通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介绍晋文公“听舆人之谋”,设计取得胜利;“听舆人之诵”,增加了忧虑。《晋书·王沉传》:“自古圣贤,乐…  相似文献   

18.
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人们挖掘、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使信息沟通变得更加实时高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做事的方式,提高了做事的效率,这一切都为企业带来了崭新的机会。很多企业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一些传统经营活动转移到网上进行,开展电子商务。零售企业便是其中一例。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工作可以一周7天,一天24小时营业;可以突破货架空间限制,展示出售“无穷多”的产品品目,实现“零”库存;可以吸引全球的潜在购买者。然而迄今为止,仍有许多从事电子商务的零售企业还没有找到能带来…  相似文献   

19.
写作时,对词语的使用是很重要的,用得好,可以使文章增色;用得不好,影响文章的形象。可一些通讯员在写作时常常出一些这方面的毛病。词语使用的错误,有多种情况,较多的是忽视对字义的辨析,致使词语使用出错。鉴于此,在写作时,一定要认真辨别字义,以达到正确地使用词语。这里举一些常见的忽视字义的例子,供读者研究、参考。“一招一式干脆利落,搏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搏(bó):搏斗、对打、拼;扑上去抓。博(bó):博取;取得。“搏”与“博”读音、读声完全相同,但字义不同,所以,句中的“搏”字应为“博”字。“时…  相似文献   

20.
陈蕾 《新闻前哨》2005,(12):43-43
“文学是人学”,新闻学亦然。人物永远是新闻宣传的主体。 英雄人物是人们的楷模,是一个时代一个历史时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刘胡兰刑场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勇救朝鲜儿童;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甘当革命的螺丝钉”;焦裕禄为了兰考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进喜为了我国的石油事业艰苦奋斗等等。他们的模范事迹和崇高思想,反映着时代精神,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是鼓舞和教育人们前进的无穷精神力量。 英雄人物是时代精神的产物,英雄精神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特征。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英雄人物先进典型的宣传,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