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斓多姿的动物世界充满神奇和智慧。人教版新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入沈石溪先生的美文《斑羚飞渡》,浓墨深情地记写了身陷绝境的斑羚群体如何求生、自救的奇观,惊险悲壮,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2.
看了语文新课标实验区--山东省青岛市63中学李雅慧老师执教的<斑羚飞渡>课,有很多感想. 这是一堂附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后的"样板课"(随书赠送的录像),其用意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某地,几个猎人追逐着一群斑羚。追到一处断崖前,斑羚无处可逃,猎人们开始沾沾自喜准备擒获这即将到手的猎物。望着脚下的深渊和对面数米开外、无法一跳可及的山崖,斑羚们一时乱了方寸。这时,一只最年长的斑羚威严地走了出来,随着它喉咙深处的几声低鸣,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斑羚们在断崖前分成老年和青壮年两组。一只老斑羚率先飞身出列,纵身跳向断崖,  相似文献   

4.
【片断】我吃了一惊 ,怎么 ,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 ,一对一对去死吗 ?这只半大的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 ,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 !突然 ,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 ,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 ,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 ,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 ,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 ,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 ,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 ,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 ,它在空中再度起跳 ,下坠的身…  相似文献   

5.
《斑羚飞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动物小说,描写的故事是: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到悬崖边,面临种群灭亡的危险。为了跳过悬崖,老弱斑羚毅然选择牺牲以挽救少壮斑羚,最终延续了种群的生存。  相似文献   

6.
<正>斑羚,在我的认知里,是温和的代名词,可阅读了《斑羚飞渡》一书后,我对斑羚有了新的认识。此刻,这群可怜的斑羚被逼到了崖边上,距离对面的山崖足有六米多远,可最强壮的斑羚也只能跳五米,它们面临着一道关乎族群存亡的选择题:要么跳过悬崖,要么被猎枪打死。它们选择了前者。读到这里,我不禁心生疑惑:它们明明知道自己跳不过去,为什么还要选择这条路呢?  相似文献   

7.
一篇读后令人肃然起敬的文章《斑羚飞渡》(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其内容是面对后有猎人的捕杀,前有山涧的阻挡,一群身处绝境的斑羚开始了一场与生命抗争的搏斗。为了种族的繁衍,头羚与老斑羚们义无反顾地跳向山涧,这是何等的壮烈。习题“课文中几次写彩虹,有什么作用?”“……是可以烘托飞渡的壮美气势,弧形的彩虹与飞渡的弧线恰好相近,斑羚飞渡的气势美,有如彩虹一般壮美……”(教学参考书第85页)笔者认为“壮美”一词用在此处是值得商榷的。创作的动机总是具体的,而且一定要体现在作品中,我们在认识这个问题时应采取一种紧密结合作品…  相似文献   

8.
学习了《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我以为那群斑羚之所以能够绝处逢生、飞渡成功,除了镰刀头羊的聪明和老年斑羚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狩猎队的猎人在斑羚群被逼上伤心崖后,既没有开枪,也没有放出猎狗,以至于斑羚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想脱险的方法和组织飞渡。狩猎队好不容易将斑羚群逼上伤心崖,却没有开枪去猎杀斑羚来达到他们的狩猎目的,而是像看“杂技”一样看着斑羚飞渡自救,直至看得目瞪口呆。是什么原因使猎人们迟迟没有开枪?或许是他们良心发现吧!斑羚飞渡成功的另一原因@王鑫$湖北保康县第二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9.
郑哲蓉 《广东教育》2002,(12):43-43
《斑羚飞渡》是初中第三册的一篇自读课文,叙述斑羚陷入绝境求生、自救的全过程,赞扬老斑羚为了种群的生存,不怕牺牲的精神。一上课,我几语导入课文内容,就让学生齐读。这样的课文,无须激发阅读兴趣,读下去,他们自然会越来越投入。果然,我发现学生的表情严肃了,语调缓慢、低沉。读完课文,整个教室出奇地静,他们的表情是一样的———悲伤和愤怒交织,有的学生眼眶红红的。我抓住这一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学生站起来,没想到是小彭,平常极少发言的他却第一个开口了:“老师,我想到了父母!”又是出乎意料。他接着说:…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一、导语。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并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灵。我们一直和千姿百态的动物相伴而生。斑羚就是这千姿百态的动物当中的一种。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猎人和斑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一、抓住"课题",巧妙设疑"课题"也就是文章的题目,它是一篇文章的标志,是文章内容的精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题,反复咀嚼文章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因疑而读,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围绕"飞渡"进行巧妙的设疑:文章中的斑羚为什么要飞渡?它怎么样才能飞渡?斑羚飞渡给我们哪些启示?再如,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时,我们可以围绕"劝"字进行设疑:孙权为什么要劝学?  相似文献   

12.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斑羚飞渡》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很适合学生欣赏,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斑羚们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有这样一种情况:阅读课围绕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打转,作文课围绕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打转,很少真正落实语言的学习和训练.比如教<斑羚飞渡>一课:多媒体动画演示斑羚飞渡,换位模拟斑羚心理活动,讨论人与环境的关系,整个课堂热热闹闹,就是不去研究语言,不去分析文章中的叙事技巧、场面描写.尤其是"斑羚飞渡"这一部分文字,细腻准确的观察,层次分明的叙述,浓墨重彩的描写,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等等,是极好的语言学习材料.在作文课中,有的老师热衷于题记、后记等体裁的新异,热衷于在审题、立意、构思等大的方面宏观指导,在最基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问题上却十分模糊.有的专家早就大声疾呼:"语文的本体是语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斑羚飞渡》是一篇感人的小说,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斑羚飞渡的惊人之举为基本内容,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歌颂了老斑羚在危急关头为了赢得种族的生存机会,心甘情愿选择死亡的献身精神。揭示了人性闪光点的丧失,启发人们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精美文章。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斑羚飞渡》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斑羚陷入  相似文献   

16.
董水龙 《师道》2004,(10):27-28
第一次读到《斑羚飞渡》是在2001年的《小小说选刊》上。后来这篇小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看中,做适当技术处理后选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语》七年级(下)册。因为上课和听课的需要。笔又多次研读了这篇颇能煽情的章。但读的次数越多,越让笔觉得此不宜入选初中语教材,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斑羚飞渡》是当代作家沈石溪先生的一篇记叙文 ,被收入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动物世界”单元。文章“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自读提示”语 )在种群灭绝的危难关头 ,老斑羚毅然决然地以自己的死换来下一代的生 ,使读者在解读“悲壮”的同时 ,心灵受到震撼 ,体现了新教材浓郁的人文教育思想。现就本文的教学提出一己之见 ,与同仁商榷。其一 ,本文是审美教育的典型“例子”,全文散发出“悲壮美”的光华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中要借此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合作精神和忘我的献身精神。特别是老斑羚的死 ,作为…  相似文献   

18.
《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笔者教了好几轮了。每教一次,总会有一些新发现、新构思。现整理成拙文,期待同仁指教。关于导入《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笔者觉得它是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融合。虽然我们不能将语文课上成数学课,但若以数学知识做媒介,从数学的角度导人课文,更能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斑羚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深入领会文章主旨.欣赏斑羚飞渡的壮美画面,品析生动的语句和片断,学习用场面描写来刻画形象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场面描写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  相似文献   

20.
猎人们:读过《斑羚飞渡》一文后,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信。虽然我为斑羚的生存智慧和牺牲精神所感动,但还是忍不住要问:是谁导演了这惨无人道的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