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超英 《学前教育》2010,(10):53-54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理想让人印象深刻。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的期望:“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3.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里著名的一段。每读此句,都会让我想起农村教师,他们不就是麦田的守望者吗?而且是孤独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塞林格借其小说《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在他最后谢幕时的一番话表达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处,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塞林格曾这样来隐喻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小孩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是呀,老师是这样。我们做父母的何尝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守望成长     
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的主人翁说的一段话: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除了我,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的职务就是在那悬崖边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在往哪儿跑——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塞格林想象这样一个场景,隐喻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小孩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抓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情。我只想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做麦田的守望者,把握有度,收获孩子的成长;智慧耕耘,加速自身的成长。我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麦田守望者"。  相似文献   

8.
王晖 《教书育人》2008,(6):17-17
记得美国作家塞林格在其名著《麦田守望者》中有这样一段意蕴深刻的描述:“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  相似文献   

9.
<正>《麦田里的老师》,使我想起了另一本书名类似的书——《麦田里的守望者》。书中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对他唯一最爱的妹妹说出了他的一个愿望:"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  相似文献   

10.
麦田是金黄的,金黄的麦田里有欢乐的孩子在嬉戏玩耍。可年轻的霍尔顿已经不能再回到童年,他只能看着孩子,他说:“我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这是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描绘的最富有诗意的一幕。霍尔顿的反叛使他看不到生活的真诚,他逃学、吸烟、喝酒,他和很多女孩子谈恋爱,甚至在酒店寻找妓女,但他不能忘记一个梦想,不能忽略一段歌声。一个小孩子沿着马路的边沿走路,他会唱“你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他的歌声使霍尔…  相似文献   

11.
记得美国作家塞林格在其名著《麦田守望者》中有这样一段意蕴深刻的描述:"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要是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塞林格在其经典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结尾,以书中主人公霍尔顿的口气这样写道: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塞林格在其经典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结尾,以书中主人公霍尔顿的口气这样写道: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小霍尔顿的朴素心愿。我眼中的教育正如那片麦田,她既充满自由,又暗藏危机,我愿默默守望其中,用自己的技能和智慧,让孩子们在那里健康快乐地成长。1997年,我来到云兴小学,如愿成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初出茅庐的我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当一名好教师——学生喜欢、家长喜欢、学校喜欢。教师真正的舞台是课堂。为此,我确定了  相似文献   

15.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塑造了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厌倦现实,但并非没有理想:他想像悬崖边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尽情的玩耍,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麦田里做一个“守望者”。作品的人生底蕴很深,也牵涉到许多的教育问题,但最吸引我的是“守望者”这个词本身,它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角度和距  相似文献   

16.
梵高的花园     
空旷的麦田,一声沉闷的枪响,惊起几只丑陋的乌鸦……梵高没有死……他被一个医生朋友带回家,治疗了一阵——不知道这是他的第几次自杀未遂了。梵高本来就不该死的……“如果你没有钱来爱我,就把你一只耳朵给我吧!”妓女打趣说。  相似文献   

17.
说到"精神家园",我总是想起塞林格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一大群孩子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麦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当此之时,"守望者"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蓝天.他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之土,望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  相似文献   

18.
有趣的发现     
前几天,我和爷爷去麦田转转,发现渠道涵洞的水洼里有几条泥鳅和几条鲫鱼,就捉住它们带回家,养在鱼缸里。傍晚,我把我吃剩的肉丝撕了点给它们吃。“哎呀鲫鱼怎么都死了﹖”第二天,我来看它们,发现鲫鱼都死了,只有泥鳅趴在缸底。爸爸听到了我的喊声,连忙走来在缸边转了一圈,发现鱼缸上层有一些“油膜”,便对我说:“鲫鱼是吃了有油的东西才死的,而泥鳅没有吃,所以就没死。”听了爸爸的话,我很疑惑。心想,鲫鱼到底能不能吃有油的东西呢﹖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嘛小鱼肚里也有油呀为了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决定做一次小实验。我让爷爷从街上买回…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纷纷开始向生成性课堂进行探究,生成性语文课堂就像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一群孩子在课堂"麦田"里自由自在的游戏、狂奔,新的活动不断生成,教师就是站在"麦田"悬崖边的守望者,守望着这片麦田,那个孩子向悬崖边奔来,就帮助他,不让一个学生迷路,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而课堂中的"问"的技巧就成了生成性课堂中师生间互动的纽带。一堂高效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的巧设妙问,也离不  相似文献   

20.
星星的愿望     
我每天都要路过一片草坪,去医院前台交费.那天,我发现草坪的一棵大树下,坐着一个穿着病服的小孩,手里折着什么,一个医护人员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们没有注意到我.我继续往前台走去……返回时,我下意识地往大树那边看,小孩子还在,医护人员已经离开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向小孩走过去.走近大树时,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小男孩,他的腿边放着一个玻璃瓶,里面装了三分之一的小星星.他还在折星星,嘴里念着什么.他知道有人来了,把刚折好的星星放进瓶里,抬起了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