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发展模型思想也是小学数学的学习目标之一,教师要注重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尝试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在数学课程中,模型思想已经成了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运用建模思想来解决各种数学难题。一、建立模型,提取共性专家刘振航在《数学模型》中提出数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在小学,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初始性特征,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就其教学实施的一般程序而言,教师先行琢磨、通过教学不断建模、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为之着魔是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作为小学数学的基本叙述模式,针对事物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概括表述出一种数学结构。那么何谓数学模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一、从问题创设入手,感知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建立建模思想,就要从现实生活背景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本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建模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关注生活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通过综合的探究性学习,科学合理地应用数学模型。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渗透。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必须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使他们能够运用合适的模型,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一、唤醒生活经验,在事理中建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建立在生活常识、经历个体经验基础之上,它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基本力量,也是形成数学思维、建构数学模型的源头活水。所以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在呈现作为知识和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对小学阶段数学建模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模型思想。就数学建模教学的几个过程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建模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7.
冯伟达 《辅导员》2010,(10):J0003-J000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小学数学建模,主要是指小学数学学习中,从数学的视角,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将生活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而求解、验证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数学建模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真实世界中的具体现象,利用数学思想进行提炼与概括,形成一定的数学结构,并以此对这一现象的质态与基本属性进行处理与控制的过程。新课标强调要在遵循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解释运用。一、源于生活。在遵循生活事理中建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数学模型思想是指将实际生活中各种数学现象抽象成数学结构,并进行应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属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模型思想可以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终身发展,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分析数学模型思想的概念和意义入手,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永文 《山东教育》2010,(10):44-45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理解运用。"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用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可以直观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方程作为小学数学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实现了数学学习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跨越,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方程时,运用实物天平构建起学生"心中的天平",渗透建模思想,可以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上升为抽象,形成数学理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实物引领,搭建具体与模型之桥数学学习源于生活的需要,让学生积累起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教  相似文献   

12.
王辉 《考试周刊》2013,(49):53-53
数学模型能够促使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牵手"。发展学生模型思想的基本活动就是建立模型。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者认为学生的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发挥问题情境的"建模"功能,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以建模为核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廖秀英 《甘肃教育》2014,(21):88-88
正小学数学模型就是从实际生活原型或提供的实际背景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去掉非本质的东西,用数学语言或数学符号表述出数学模型,再运用数学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阶段,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建模活动逐步渗透模型思想。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利用模型思想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作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然而,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并不多见.本文介绍并分析了西方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一则案例,使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体会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的过程,并对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必要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数学建模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模型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而小学生的抽象能力是比较弱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他们专业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模型思想,要使他们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学模型。对小学数学模型思想以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模型思想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和外部世界有效地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模型思想来解决对应的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深化数学模型的应用,优化学生的解题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起争 《山东教育》2013,(Z1):79-80
模型思想是2011版新课标中增加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课程标准(2011版)》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建模的过程简化成三个环节:首先是"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建模的起点。然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在这一步中,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选择、判断等数学活动,完成抽象过程,得到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自觉应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