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4,(A0):90-91
法语是一些非法语专业大学生的第二外语,他们的第一外语大多数是英语,且学过多年。英语和法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词汇教学对于两种语言来说都很重要,基于英法对比的词汇分类方法在法语词汇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对"17世纪的危机"的认识上,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和法国学者西米安分别对英法两国的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史学界对17世纪危机的认识,实质上关系到学界如何认识17世纪的各种经济现象以及这种现象怎样作为后来出现的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并由此对当时欧洲与其他地区关系进行的重新思考.英法两国史学界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演变在西方史学界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利用英法词汇的相似性,结合对文化背景的分析用于教学实践中,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证明该教学实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可有效地掌握两种语言词汇,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外语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惯用语是一种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汉语和日语中,尤其是与身体词汇相关的惯用语在日汉两种语言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人类不分民族和种族都具有相同的身体部位,而同一身体部位在生理上发挥的机能又是相同的。所以不同语言中的身体词汇惯用语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各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国家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形式是不同的。因此,该文以身体词汇中最具代表性的“口”为中心,从分类以及语言形式和语意表达对应关系两方面入手对中日身体词汇惯用语进行对比研究,希望有助于探究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英法语言对比分析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法语言对比分析应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探索两种目的语的共性与特性,结合学习的迁移规律,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具体实例比较英语法语词汇的某些异同,旨在说明在法语词汇教学中应用英法语对比分析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动物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种类的动物被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因此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动物词汇隐含含义。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含含义中出现了相同、不同与空缺的现象。因此研究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含含义将有助于丰富人们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两种语言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文化词语及其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 ,文化的差异在词汇文化内涵上会有所反映 ,从而导致语际间翻译出现超额与欠额现象  相似文献   

8.
薛水明 《文教资料》2006,(36):165-166
英语属屈折语体(inflectedlanguage),其主要特点是词内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内部屈折变化(inflection),特别是动词的变化(conjugation);而汉语属孤立语体(isolatedlan-guge),其词内没有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词与词之间语法关系是通过词序和虚词来表示的。因此,英汉两国语言在词汇的构造和语法结构上似乎並无多大的联系。然而,当两国语言发展到一定高度时,特别是由于社会及科学的发展,其词汇、习语尽管差异很大,却存在着某种联系。本文拟从词汇和习语的互用互借,英汉习语中的意形相同现象以及意相同而形不同的现象来阐明两国语言之异同。  相似文献   

9.
动物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种类的动物被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因此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动物词汇隐含含义。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含含义中出现了相同、不同与空缺的现象。因此研究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含含义将有助于丰富人们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两种语言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王保霞 《考试周刊》2011,(29):37-38
动物词汇因其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人类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语言中相同动物的内涵意义却可能有所出入。本文从几种常见动物的中英文词汇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异同的例子出发,简单分析了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指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重相应词汇文化间的异同,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对比语言学与公共法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对比语言学在中国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在大学公共法语教学中应用的情况,分析了英法两种语言在对比分析上具备的优势条件,并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上对英、法语言进行对比教学,将英语专业学生既有的英语语言知识迁移到法语习得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英汉常用烹饪动词语义场中词化程度较高的词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语义不对等或独有的烹饪动词,即在另一语言中出现了语义空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两种语言所属民族的饮食习惯、文化传统有着深远的联系,在进行相关词汇的翻译时,要联系文化背景,尽量做到准确。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对语言的翻译也离不开文化。英汉两个民族间的在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在两种语言之间也出现了词汇空缺、语义联想差异及语义错位等现象的出现。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就应对其中的文化因素给予特别的关注。为了能忠实地再现源语中的文化因素,在翻译教学中可以教学生采用移植法、借用法和意译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汉英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各自在语言系统、生活方式、社会历史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由于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汉英词汇空缺现象的产生,研究汉英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文化差异对形成两种语言词汇空缺的重要影响,有助于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更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翻译中,常常会出现两种语言文化的"杂合"现象.把握杂合度,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把握好杂合的度,有助于弘扬不同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两国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日语借词作为长时间以来中日两国跨文化交际的产物,对将来更深入的文化交流有着深刻的意义。新时期汉语中出现了日语借词回流现象,这也象征着中日两国的社会接触和语言接触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滋生的土壤.汉英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词汇空缺现象.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英语中的词汇空缺现象,透视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法语学习者来说,常因受到英语的干扰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针对这种现象,从语言干扰的理论出发,结合法语教学对象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分析英法语言干扰情况,探讨如何处理这些干扰情况,以期指导法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汉语和日语都使用汉字词汇,但两者在形、义、音三个方面有较大差异,存在同形异义、异音异义、异形同音等现象。同时又由于两国语言使用的习惯不同,汉字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搭配,也会出现不同的意义。母语思维定式,尤其是汉语汉字使用习惯影响日语学习。简单地把汉语和日语进行互译的死板僵硬做法,忽视了语言的功能性和变异性,给语言交流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和感情上的疏离,从而导致误解。  相似文献   

20.
英语歧义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英语口语还是书面语,常会遇到一个词汇或句子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含义的语言现象,即所谓的英语歧义现象。歧义现象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一方面,一语多义给人们思想的沟通带来一些困难和不便,从这个角度讲,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在话语中出现。另一方面,歧义现象并不总是消极的,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现象达到某种语言效果,丰富人类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