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语用等效翻译的实质入手,分析翻译过程中语用等效与文化信息传递之间存在的矛盾,而译者的翻译目的和态度直接影响了译者对这对矛盾的处理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基于以上分析,对赛珍珠翻译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目的进行了探讨,指出赛珍珠的翻译目的与其翻译策略的对应关系,从而说明历年来国内学界对赛珍珠译本批评的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2.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翻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根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层面多维转换角度,将译者主体的适应与选择和唐诗翻译这一活动相结合,对《送元二使安西》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尝试根据"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标准来选择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3.
彭娟 《海外英语》2012,(17):153-155
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和翻译家,她将自己的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英文,形成翻译界奇特的自译现象。该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张爱玲的翻译理念和《金锁记》的英译本进行解读,指出张爱玲的翻译理念与实践都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中心"、"选择适应"等概念,《金锁记》的英译本成功地实现了"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度较高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以汪榕培教授的英译本《牡丹亭》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选取书中的典故翻译为例证进行研究分析。从三维转换的角度,分析汪榕培教授是如何做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的,并对汪教授使用的翻译方法及策略进行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5.
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点,而对民俗的翻译研究将会对当地的文化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和交流作用。本文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翻译的原则-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和生态翻译方法 -"三维"转化(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入手,在分析广州饮食民俗中"饮茶"的翻译基础上,探索生态翻译学对广州民俗翻译的启示。旨在对广州民俗文化的传播起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对生态翻译学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译者自身的主观风格必然会强加于原作,从而使译作带有译者个性化的痕迹,而由翻译个性化而产生的个性化的翻译直接导致翻译标准和原则的难以确立,也是旧作新译和一文多译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基础理论把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即在适应和选择的原则之下,尽可能实现翻译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本文尝试对影视剧《吸血鬼日记》的字幕翻译进行多维度分析,探析影视剧字幕翻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作品着重刻画了父权社会下女性的伦理选择.出版以来广受翻译家青睐,诸多语言翻译版本层出不穷.其中梁遇春的汉译本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其立足于胡庚申教授生态翻译学理论下的三维转换策略,对梁遇春的译本进行分析,从而教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多维度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其最高准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译者的翻译策略往往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译者的意图、文本的类型、语言的功能、文化等外部环境等等。从目的论出发,可以更好地了解译者的翻译策略,通过分析《水浒传》的两个英译本,为译本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方法的运用上要注重多维转换,特别是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适应和转换。在翻译公示语过程中译者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避免翻译失误,提高翻译质量,以实现有效对外交流与沟通的目的,为广大的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翻译学看影视剧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剧名是影视作品的"第一张名片",成功的译名是票房和收视率的首要条件。前人已从目的论、接受美学、社会符号学等角度探讨过影视剧名翻译,但难免有失偏颇。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把各翻译研究视角囊括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翻译本体生态系统"中,强调译者的主体作用。本文意图运用这一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角度探析影视剧名的翻译策略,并提出剧名翻译的评译标准。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offe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of Brothers,both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exts,focused on review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through which the reception of the novel is examined.It is found that unlike the heated controversy over the novel in China,Brothers received warm critical reception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though also with criticism.However,there are still insufficient reviews of the English version,concerning its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style.Thus,"translator's invisibility"is still a common phenomenon.It is therefore concluded that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its production,circulation and reception in the target culture is both significant and worthwhile to shed new light on the mechanism by which Chinese literature can be successfully exported.  相似文献   

13.
在解构主义关照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极力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它对传统译论中原著与译文的关系以及翻译中"忠实"的概念重新阐释来提高和彰显译者的主体性。但是,应该正确认识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分张扬译者自身的主体性因而具有局限性,受到了众多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翻译适应选择论观照下的辜鸿铭《论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中“适应/选择”为理论支撑,构筑译者的翻译生态环境,提出了“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理念,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分析辜鸿铭在《论语》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维度适应与选择,进而指出在古代经典的翻译中译者应该努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重释误译     
本文借助伽达默尔“理解的历史性”原则,重新审视翻译中的误读现象。作者认为翻译文本乃译者的历史性的视野厦时代偏见的产物。因此,我们应将翻译作品置身于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培予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魏萍 《海外英语》2011,(10):229-230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plays an indispensible role in the translating activity. As a senior translator, Prof. Zhang Peiji brings his subjectivity into full play in his prose translation, and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Lane" can be regarded as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reflected in this version helps to better understand Prof. Zhang’s art of prose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7.
周志光 《培训与研究》2011,28(1):120-122
本文从译者的民族文化意识方面着手,对林纾翻译的《黑奴吁天录》进行了文本分析,从文本中发现译者在翻译的多个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指出翻译过程是译者进行选择的过程,译文文本中体现了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使译作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及风格。然而,译者在努力追求这一境界的同时,其译作中流露出译者个人风格在所难免,任何译作都会留有译者再创作的痕迹,这是由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对译者的翻译风格不应简单地否认或抹煞,而应正视其存在,努力实现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翻译本身就是一个伦理问题,翻译伦理探讨译者对翻译职责及其翻译标准的厘定。译者由于自身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导致伦理价值观的改变,从而影响其对翻译职责及翻译标准的确定。清末前期的鲁迅主要以意译为主,清末后期鲁迅提出了“直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翻译技巧固然重要,但没有感悟和思想的翻译,是机械的。在熟练掌握翻译方法的同时,应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让翻译更有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