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人以为只要当了家长就能教育得了孩子,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和孩子自身有关系,其实这是最错误的认知和想法,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育子方法,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须。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不同,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不同。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想得到最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但无论哪一种,我感觉只要家长能有足够的耐心,能多从孩子的视觉和孩子进行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决非可有可无,它将极大的影响孩子的成长。但是,家庭教育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往往因孩子而异,因环境而异。一般来说,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家庭教育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并使家长在下列方面与教师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3.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个体的成长、成才,三观塑性,生存能力的培养等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不仅对孩子一生会造成重大影响,而个人的发展也是家庭教育的外在表现。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家庭氛围不同等等,不同的家庭内部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指导师要依据家长问题一对一地指导家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各方面能力,真正对子女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我们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偏偏用主观意志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致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往往与家长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究其根源,是家长们没有真正弄清家庭教育的任务究竟是“成长”的教育,还是“成才”的教育。笔者有机会在全国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并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几十万人。通过面对面交流、对话、谈心、聊天以及书信交往、电话沟通等形式,对“成长”与“成才”教育进行了充分调研。  相似文献   

5.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近年来,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为一名栋梁之材,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造就一个人的三个重要方面。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诸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孩子才能完成不同层次的教育。健康地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因此,家庭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实践证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广大家长全力做好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康克清同志在《我的祝愿》一书中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与教育几乎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不是学校、社会所能代替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我校教育学生时更需家长配合和支持。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配合、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关键在于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是方方面面的,主要体现在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价值观、道德观等,这一切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学习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各种体现,有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取长补短,使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9.
孩子在家庭中接受教育是孩子学习做人的开始,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心理因素在家庭教育中是一个潜在的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心理是否健康将会关系到孩子的发展取向.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对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因素要高度重视,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国民教育体系。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连续性、亲和性与权威性的特点,在儿童的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城中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提出了指导家长有效进行家庭教育的四点策略。同时强调家庭教育是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孩子成长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学校应该构建便捷管理方式,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形成为导向,增强家长对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能力,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观念是不同的。中国家长教育孩子要听话,家长最喜欢听话的孩子。因此,孩子的个性往往被磨灭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西方家长教育孩子则注意培养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家庭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在家庭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长要为孩子设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家长要把好家庭教育这一关,对待有问题的孩子,要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对诊下药,使其真正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是方方面面的,主要体现在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价值观、道德观等,这一切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学习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各种体现,有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取长补短,使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4.
<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于是"家庭教育"自然成了教育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  相似文献   

15.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素质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质量,为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幼儿园必须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本质是一个双向沟通、相互学习的互动过程。由于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家长是活动的主体,根据家长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关注家长的需求,充分发挥家长的能动性,形成教师与家长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以适应各种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需要,是决定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成败的关键。笔者在开展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钟会 《考试周刊》2010,(33):237-237
说到家庭教育,家长教育孩子,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个幼儿教育者,处在人生启蒙阶段上的教育者,我结合几年来的幼儿工作经验和不同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教育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特殊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然而,家庭教育,由于难以列入国家教育计划,统筹安排,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虽然家长都有把子女培养成才的愿望,但往往因教育不得法或家长素质不高而事与愿违。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为有效地提高家长的家教意识,优化家教水平开通了新的渠道,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得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每个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脾气,因此家庭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每个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因材施教,与孩子同成长,与孩子共进步。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随机教育"的含义、重要性、操作性三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它是家庭教育中很珍贵的教育契机,但往往被忽略的现实。文章纠正了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错误观念,并指出只要家长善于利用"随机教育",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家庭教育中家长科学的、理性的"随机教育",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20.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正确面对独生子女的特异性,认识到这种特异性不在于孩子是否独生,而在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严格和一味宠爱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都是不利的。不要剥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生活的元素,而是要把五颜六色的生活体验还给孩子。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仅仅去寻求对策不是明智之举,重要的是,家长要在家庭教育中直面自己和孩子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