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教育思想对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教育思想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使受教育者得以主动、健康成长。而教育者则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切实做到为人师表,在学习、德行等各方面为学生树立最现实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徐敏 《辽宁教育》2013,(9X):47-48
<正>一、教育理念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它注重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使孩子充满自信、快乐成长的教育。德育应当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赏识激励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着力于思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中,应确立和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实践中,通过尊重受教育者个体的主体地位,彰显个体的教育功能,发挥受教育者个体的能动性,发展个体的主体能力等途径,能够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主体教育思想强调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主体精神,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尊重主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两种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始终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其主体意识,提高主体能力,进而形成主体人格,有效地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本学科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调查出发,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方面存在不足,师德教育应充分尊重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制度保障、民主管理、营造氛围、心理辅导来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论尊重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发展与完善,教育者们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和受教育肯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受教育者的个性。当然尊重教育还包括对教育者的尊重,即要尊重教育者的劳动成果。因此,新型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与采纳。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的认同危机:认同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价值的认同存在障碍;认同主体对教育者和教育客体存在情感障碍;认同主体在认同结果上存在知行脱节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突出,缺乏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而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就要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创新教育理念,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提高实效性;改善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做到与时俱进;构建话语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创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主体教育理论指导师德教育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体教育的理论,通过对道德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分析,探讨在青年教师师德教育活动中发挥其主体性、增强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所谓激励教育就是教育者为了使受教育者积极进取,健康发展,以激励的教育行为从外部经受教育者以适当的情感激发,使受教育者要求内化个体自觉行为的过程。其特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  相似文献   

11.
谭萍 《班主任》2000,(2):3-4
当前,学校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的问题。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把受教育者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唤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在社会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顾蓉蓉 《文教资料》2011,(21):113-114
师德需要建设,但建设的方式需要深思。当前,道德说教和榜样示范都已过时;师德建设要有效,应当承认教师的道德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个人价值,建立分层的师德规范体系,以及构建符合伦理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观指出,应当尊重教育主体(受教育者)的地位,并以其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我国在素质教育提出以前,已然出现教育手段不得法而导致受教育者学习成果无法满足教育要求的情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也需要转变方式、方法,提升受教育者对于教育内容的接受度。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通过强制性、要求性等生硬形式迫使学习者接受相关内容,不仅不能帮助学习者合理提升学习成绩,反而导致其产生反抗、抵制的消极情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展开研究,探讨不同教育模式和态度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广笋 《快乐阅读》2011,(12):13-14
主体教学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独立的个体,以教育促进他们主体性的提高与发展。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主体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使学生内在身心潜能的发展以及外在的文化知识和社会规范向个体心理品质内化,应当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人的健全的个性,将教育和发展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我校在1999年初,提出了实施主体创新教育办校思路。它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  相似文献   

16.
态度理论视野下的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具有内在的契合点,运用态度理论探讨自我教育的有关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重要蹊径。运用态度理论主要分析了其中的主客体关系,认为在态度理论视野下自我教育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提高其权威性和可信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诱导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心态;要转变教育方式,调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快受教育者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一、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的任务是把客观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认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习惯。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原则。1.坚持主体性原则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道德注重的是觉悟,强调的是自律,道德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传统习惯、社会舆论等只能起辅助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  相似文献   

18.
“主体教育思想强调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主体精神,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让学生以学得间接经验为主,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致使学生失去了天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也常常不在课堂里表现出来。本人从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道德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师德历来为中国传统社会所推崇,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弘扬良好师德的传统,爱的基础是责任、尊重和奉献.在教育理论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被视为教育的灵魂和师德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教育,它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对‘学生是教育主体’这一命题认识的深化,针对‘非主体性教育’提出的,它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独立的个体。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上至国家层面下至学校都在积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对一线教师进行新课程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