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为近代中国能实现民族独立、民权平等、民生幸福而奋斗了一生。在他的革命活动中,始终体现着坚持不懈、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是从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的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资料】 2006年11月12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全身心地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高举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和民主革命的旗帜,对中  相似文献   

3.
论孙中山的人民民主思想张敬让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为中国民主革命英勇奋斗了一生,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获得成功,但他的人民民主思想,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具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孙中山的人民...  相似文献   

4.
今年三月十二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孙中山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坚持前进、反对倒退的一生。在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在爱国还是卖国、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武装起义还是和平请愿等问题上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作了舆论准备,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伟大领袖毛主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在这场斗争中的作用,赞扬“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举世瞩目的盛事,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进一步解决澳门问题树立了榜样,也将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的条件。如今,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值此之际,我们不能不怀念孙中山——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心愿,是中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孙中山先生正是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如果追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我们就…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教育思想述评华东师范大学金林祥孙中山(1866-1925)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和思想家。在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中,他以一个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敏锐、思想家的深沉,始终关注教育问题。他曾亲自创办学校,为学生讲课,对一些...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繁荣富强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十分尊重孙中山,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历史功绩,充分肯定他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历史人物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毕生奋斗,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天下为己任.为他人谋幸福,坚决实践天下为公的主张,被举公认为杰出的政治家,他认为立国大计在于使中国确立于世界文明国之林,把中国改造成驾乎欧美之上的世界上最新最进步的国家,他毕生追求建设新时代的道德文明,在政治思想尤其是道德文明建设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邓小平同志也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政治家,在漫长革命生涯中曾经“三落三起”,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他始终保持乐观的革命态度和旺盛的革命意志,尤其是领…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身的战士。”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占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在此较完全的意义上来说是从孙中山瓴导的辛亥革命开始的;当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时,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勇敢地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从而推动了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伟大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一生的奋斗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其中“不知道经过几多困苦的经验,几多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四个创新";也有失败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四个未变"。同学们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评价辛亥革命,从历史的回音中汲取"资政鉴今"的智慧和力量,为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董芳 《怀化师专学报》1997,16(2):117-120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毕生奋斗,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以无下为己任,为他人谋幸福,坚决实践无下为公的主张,被举公认为杰出的政治家,他认为立国大计在于使甲国确立于世界文明国之林,把中国改造成驾乎欧美之上的世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毕生奋斗,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天下为己任,为他人谋幸福,坚决实践天下为公的主张,被举世公认为杰出的政治家。他认为立国大计在于使中国确立于世界文明国之林,把中国改造成驾乎欧美之上的世界上最新最进步的国家,他毕生追求建设新时代的道德文明,在政治思想尤其是道德文明建设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邓小平同志也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政治家。在漫长革命生涯中曾经“三落三起”,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他始终保持乐观的革命态度和旺盛的革命意志,尤其是…  相似文献   

13.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亿万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富含真知灼见的近代化思想给我党现代化战略以有益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既是实现革命先驱孙中山的愿望,也是中华民族所要完成的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于右任是陕西泾阳人。他早年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也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于右任不仅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清末以来杰出的书法家。他一生爱国,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国共合作,建立一个伟大富强的中国。然而,他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破南京城,于老先生撇下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湾,在大陆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水间的台湾海峡…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卓越的先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把他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其中有关中国教育的思想则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作浅述。一、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萌发于革命之中孙中山先生幼年因贫失学,十岁才入村塾读书。在村塾中,他对于当时所学的内容及老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了在中国建立起民主共和制,他积极地学习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民主思想。他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的民主革命,对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博大精深。本文试图就他的公仆意识进行一下粗浅地探讨,以求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一、孙中山的公仆意识,来源于“权能分治”学说 “仆姓孙,名文”。这是孙中山先生早年自传的第一句话。后来,他身为大总统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革命道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中,他为中国的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共产国际和我党的帮助,不断克服妥协性,发扬革命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毕其一生精力,为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制度而奋斗,他睿智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入《建国方略》等文章和一系列的演讲谈话中,都阐述了要在中国建立一套完备、民主高效的监察制度的思想。一、孙中山的民主监察思想体现了他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批判精神和融贯中西文化的务实态度。孙中山“幼读儒书,十二岁毕经业.十三岁随母住夏威夷岛,”①投奔其兄孙眉,在英美教会办的书院学习.十八岁回国后不久,又到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拨苹书室、中央书院、广州南华医学堂,香港西医书…  相似文献   

19.
<正>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民主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列宁指出:孙中山是被压迫民族资产阶级的战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不仅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的立场,同资产阶级改良派和一切反动的守旧派进行尖锐的斗争;而且以敏锐的目光,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为我我留下了丰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他的经济思想则是近代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一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一生是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崇高理想就是要把中国“造成一个极合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驾乎欧美之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选集》下卷第497页)为了使这一“最新式的共和国”能“确立于世界文明国之林”,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摸索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是改造中国的根本出路的科学结论。1922年他在《国民公报》上发表的《对外宣言》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即物质文明),并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