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晓鸽 《传媒》2003,(6):50-51
1998年春,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时尚>与美国赫斯特集团开始版权合作.本刊记者2003年4月24日通过越洋电话采访了当时国外版权的引进者,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先生.  相似文献   

2.
从《瑞丽》看女性时尚杂志的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旎 《青年记者》2006,(8):98-99
女性时尚杂志在中国蓬勃发展开始于1987年。当时法国桦榭集团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开始版权合作,1988年推出《世界时装之苑--ELLE》,由此拉开了中外杂志版权合作的序幕。紧随其后,《时尚》与美国赫斯特集团合作,《瑞丽》与日本《主妇之友》合作。目前,女性时尚杂志在我国期刊市场中  相似文献   

3.
朱学东 《传媒》2003,(10):37-39
2003年8月,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海外合作伙伴,《时尚》系列刊物海外版权引进者,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出版、研究、展览与风险投资公司——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董事长麦戈文(Patrick J.McGovern)先生第86次来到中国。作为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平面媒体领域,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外国投资者之一,对渴望获得资金与先进出版理念支持的中国传媒界以及急于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的西方传媒投资公司来说,麦戈文先生和他的IDG集团及其中国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8月24日,在富丽堂  相似文献   

4.
全球传播下的女性期刊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婷 《现代传播》2006,(2):137-140
一、新型“女性期刊文化”的形成基础是全球传播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与中国合作出版《计算机世界》起,跨国传媒集团开始涉足中国期刊市场,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期刊陆续同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开展出版合作,如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与《时尚》杂志社合作,引进了多本版权合作的期刊,如《时尚·伊人Cosmopolitan》、《好管家Goodhosekeeping》、《时尚·中国时装Barzaar》、法国的桦榭菲力柏契集团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出版的《Eelle世界时装之苑》及其后在北京出版的《MarieClaire嘉人》、《健康之…  相似文献   

5.
杨春兰 《传媒》2007,(5):23-25
作为中国较早尝试国际合作的杂志,《时尚》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从版权合作到自主创新,再到版权输出"走出去"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世界时装之苑》和《瑞丽》为例,从品牌价值、产品线发展战略、版权合作三方面分析我国高端女性时尚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发现,塑造品牌是时尚期刊竞争的基础,差异化战略是时尚期刊开拓市场的核心,版权合作共享优势资源是时尚期刊实现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2005年,康泰纳仕与人民画报社版权合作出版《服饰与美容VOGUE》杂志,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高品质图片呈现时尚潮流。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8日是《时尚》创刊9周年的日子。9年来,《时尚》一直坚持着“国际视野、本土意识”的办刊方向,较早与国外著名期刊开展版权合作,借鉴国外富于办刊经验的期刊,逐步发展为我国首屈一指的时尚类期刊。  相似文献   

9.
徐升国  闫云霞 《传媒》2008,(10):23-26
伴随着《时尚》15岁生日的到来,中国时尚类期刊也迎来了发展的第15个年头,无论是品牌塑造还是版权合作,时尚类期刊都为我国期刊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传播民族志方法将中国与美国顶级时尚杂志Esquire进行版权合作的男性时尚杂志《时尚先生》,作为研究市场经济全球化语境中本土媒介的经典个案,结合批判取向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洞察中国男性时尚杂志的商品化运作过程及其蕴藏的依附经济模式,探索后殖民国家的男性时尚媒介在版权贸易和品牌广告的掌控下,如何重构中国的男性气质、阶级与商品的图貌,从而改变传统的社会性别秩序,维护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相似文献   

11.
美国赫斯特公司(The Hearst Corporation)是世界著名的消费类杂志出版商,现今已有115年的历史,在美国出版16种杂志《大都市》(Cosmopolitan)、《好管家》(GoodHousekeeping)都是赫斯特的旗舰刊物。 赫斯特惯于通过杂志的国际合作延伸杂志品牌,拓展国外市场,以此增加杂志的发行量和广告收益。目前,赫斯特在全球已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08,(10)
伴随着《时尚》15岁生日的到来,中国时尚类期刊也迎来了发展的第15个年头,无论是品牌塑造还是版权合作,时尚类期刊都为我国期刊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这个受众越来越细分、技术越来越进步的时代,媒体竞争日趋激  相似文献   

13.
王育楠 《新闻前哨》2011,(12):81+87-81,87
在中国,时尚媒体是继妇女、生活类读物之后的一个新类别,追溯其成长史大概要从纺织服装类期刊开始。受1979年皮尔·卡丹制造的中国首场时尚处女秀的触动,1980年《时装》杂志创办,继而1985年《上海服饰》面世。1988年,《世界时装之苑》借助与法国桦榭集团的版权合作,在中国第一次找到了纺织服装类期刊与时尚生活之间的契合点。1993年,中国第一本专业时尚杂志《时尚》的出现,奠定了时尚纸媒体的初级形态。《瑞丽》、《风采》、《中国服饰报》、《服装时报》等一批时尚纸媒体的随之崛起,从某种程度上见证了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加速度和时尚生活的方程式。"中国时尚媒体"群体由此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4.
出版要闻     
为进一步规范涉外版权合作期刊的封面标示,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出《关于规范涉外版权合作期刊封面标示的通知》。该通知重申了新闻出版署已发布施行的《关于严格期刊刊号管理的通知》、《关于规范期刊刊名标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期刊刊期变更审批管理的通知》等规定;对“涉外版权合作”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规定期刊社与境外出版单位或其他机构进行版权合作必须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对涉外版权合作期刊的封面标示作了具体规定。今年全国“扫黄”、“打非”行动第一阶段工作结束,成效显著。根据“两办”转发的《2000年“扫黄”、“…  相似文献   

15.
从版权合作到内容本土化——时尚杂志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时尚的文化本质分析入手,认为时尚杂志的立足点应该是本土的时尚文化。文章分析了成功时尚杂志版权合作与内容本土化并重的运作模式,认为从时间纬度上看,从版权合作走向内容本土化是中国时尚杂志的必然选择。同时,文章从历史的角度佐证了内容本土化将使中国时尚杂志成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朱咏东  梁敏 《新闻知识》2007,(12):53-54
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源自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1895年,威廉.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竞争。在赫斯特进入纽约新闻界前,普利策的《世  相似文献   

17.
陈颖 《传媒》2015,(10):27-29
2015年4月,国家版权局下发了《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网络转载作品的相关事宜作出规定.《通知》再次强调了网络转载报刊作品必须先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引导报刊单位通过签订协议、建立作品信息库等方式梳理本单位内部的版权资源;鼓励报刊单位与网络媒体共同探索合理的价格体系,建立网络转载版权合作机制.作为主管版权事宜的重要行政部门,国家版权局向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表明了基本态度,并在规范网络转载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期刊如何进行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出版总署1月21~23日举办的国外期刊经营讲座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国际版权合作部高级副总裁Robert W.Hernandez与赫斯特集团高级副总裁Jeannette Chang、纽约大学培训中心主任Robert E.Baensch讲述了期刊经营管理与进行国际合作的经验。他们认为,美国期刊市场已经饱和,而中国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外国出版公司还没有真正进来,他们很希望与中国开展广泛合作。在此整理此文,希望于国内同仁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版权贸易是沟通中外出版界合作的重要桥梁,如今,版权贸易已是国际经济贸易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最广泛而持续发展的领域之一。版权贸易已经成为出版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版权贸易在改革开放后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79—1990年的11年间为最初的阶段,也可称作合作出版阶段。当时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很多出版单位积极与海外出版单位合作,也进行一些版权贸易,但数量较少。1991—2000年版权贸易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1991年6月份,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关于实施国际著作权公约的规定》,并相继加入了《…  相似文献   

20.
近日,斯蒂芬妮·D.史密斯在美国《媒介周刊》网站撰文称,美国一些著名青少年杂志纷纷推出自己的手机版,以抓住兴趣多变的青少年读者。近年来,美国各大杂志出版商纷纷推出了新的青少年杂志,发行量不菲,如时代公司的《人物·青少年版》(期发量160万份)、赫斯特杂志出版公司的《都市女孩》(期发量140万份)、康德·纳斯特的《时尚·青少年版》(期发量60万份)、桦谢·菲里帕契传媒公司的《她·少女版》(期发量50万份)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青少年杂志的"第二波"以更现代的编辑理念夺得了诸如赫斯特的《十七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