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说刘绍棠     
前两天参加一个活动,见到了胡天培同志。天培和我同岁,我俩相识已有二十七八年。早在“文革”前,他就已和他的弟弟胡天亮一起创作、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他们四十来万字的长篇小说《山村新人》,从而奠定了他俩在北京文坛上的地位。天培为人热情、直爽。在我们俩聊天中,他提到,有位作家在外地报纸上发表文章,攻击刘绍棠,话说得很尖刻;还有位作家在自己的书里,影射攻击刘绍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骂刘绍棠。天培兄说的这报纸和书,我都没有见到过,不知他们是如何向绍棠身上泼脏水的,但这却引起了我要写篇文章的念  相似文献   

2.
读了20多年书,以前做事也没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印在书上,而且是印在别人的书上。是在别人的书上作靶子、受批判吗?不是。虽然,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屡见不鲜,但我毕竟晚生了几年,没遇上如此厄运。是在别人的书上作典型、受表扬吗?也不是。我虽然自问工作干得不错,但无奈总与“英雄”、“模范”、“积极分子”之类的光荣称号无缘,所以总也没有成为别人“书面表扬对象”的福分。  相似文献   

3.
“我到过世界的许多地方,见过许多人,但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生活许诺给任何人,直到我碰到了周琳。”——Brecken Chinn Swartz(陈博瑞)  相似文献   

4.
穆青走了。我很喜欢众多新闻媒体给这位德高望重的新闻大家冠以“一代名记者”的头衔,虽然他生前曾担任过中共中央委员、新华社社长。确实,穆青是以“一代名记者”立世的,毫无疑问,他的名字,仍会以“一代名记者”传世。有关报道的一个细节格外值得我们新闻同行重视、动容:“了解穆青的人都知道,他很少给人题词,实在推不过去的时候,他题的永远是四个字———勿忘人民。这四个字是他一生的座右铭”。勿忘人民。字字千钧。不仅做官的要牢记这四个字,做记者的,同样要记住这四字箴言。它应是我们的“四字经”。穆青同志正是这“四字经”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5.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3):28-29
没见过 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 女儿:“没有,妈妈。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1998年4月12日,著名作家刘绍棠的骨灰,悄然安葬在他生前挚爱着的故乡——京郊通州区北运河畔。这天,是他溘然辞世一年零一个月的日子。 绍棠先生的骨灰安葬地,选在紧临大运河端头的通州齐天乐园东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园地     
工作之余,我喜欢动动笔,写写短文。每月,都有一二篇文章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因为我文化低、基础差,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往其他报刊投,只是在本地开花结果而已。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一天,我来到刘志坚老师的家,向他请教写作知识。他是全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邵阳市作协副主席,已出版了多部作品。我很喜欢他的散文。他告诉我:“文无定法,认真就行。”我走时,他送给我两本书,一本《红尘风景》,一本《窗含西岭》,都是他的新作,他在书上签了名,写了“请友指正”。天哪,我的水平与你相差十万八…  相似文献   

8.
蔡金垵,是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我没有见过这个人,但是我听过他的故事,我没有和他交谈过理想,但是,他的战略深刻地吸引了我。从盼盼食品诞生到  相似文献   

9.
说话平心静气,写字工工整整。做人、做事都是那么专注、认真.携一架照相机进进出出,匆匆的脚步总像在追寻着什么……这就是胜利油田报社青年摄影记者姜东青给我的印象. 童年时,他曾有过许多美好的梦幻.梦过蓝天,梦过大海,梦过海水上玩具般的各式战舰。可是他,从来也没梦到过照相机,没梦到过做摄影记者,更没  相似文献   

10.
黄源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好多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仍然常常在我的眼前出现,他的海盐口音虽然多年没有听到了,但一想起黄源先生生前每次开会讲话时的情形,立刻耳畔响起老人家浓重的海盐口音。我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因为业馀学习现代文学,研究茅盾,与黄源先生有过二十多年交往,聆听过他老人家的多次教诲,也多次得到他老人家的无私帮助,尤其是他八十多岁的高龄,  相似文献   

11.
参加新闻函授学习一年了,付出过,努力过,但我的稿件却从来没有变成过铅字,这个“铅字梦”至今未圆。每次军报发下来时,我必争着先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军事记者》和《函授月报》发下来时,我都会先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但每次给我的都是失望。回望一年的写作路,一  相似文献   

12.
因为自己还没有一本作品结集,所以总觉得没有资格为别人的文集写序。至于为一位尚未谋面的作者写序,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今天我竞然破了例,而且决定写完以后,一定要赶在今晚作者出国之前把它送上门去,并希望能有机会促膝倾谈一番,是因为通过他的作品,看到他在新闻写作中所追求的,竟和我那么一致。庄子说过:“空谷闻跫音则喜。”对我来说,则不仅是喜,更重要的是思。 我一直在思索:新闻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达到的是什么?总结几十年走过的新闻道路,我终于抽象出来两个字:感染。十多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读者给我写信说:“生活感染了你,你又通过自己的笔感染了读者。”我一直惊讶这样一位并没有研究过任何新闻学的小学教师,何以能把新闻作  相似文献   

13.
肯尼迪作为总统被暗杀的时候,米洛舍维奇还在贝尔格莱德大学攻读法律。处在不同的时代,他们之间当然不会发生什么戏剧性的联系。但从另外的角度看,却也未必。 2001年2月3日,下了台的米洛舍维奇前总统,在媒体关于他即将去海牙受审的一片鼓噪中,出人意料地接受了意大利记者扎卡尼亚的独家采访。谈到“反民主”的指控时,米洛舍维奇断然拒绝说:“我不同意!”随后他作了如下告白:“因为直到2000年10月,南联盟95%的媒体在反对派的手里,我和我的家人遭到最恶毒语言的攻击,被强加世界上所有的罪名,但我们从来没有反驳,我们从来没有禁过一本书、一场电影或者一次展览。这个国家  相似文献   

14.
微记录     
正@六根李辉:陈寅恪去世于1969年10月,时隔三十四年才在庐山入土为安。参加培土的庐山植物园的员工们,没有一位见过陈寅恪,甚至过去连他的名字也没有听到过。可是,他们倾注了旁人没有的热忱、细致、敬重。从这一天开始,他们每天都轮流来到这里拜祭,浇灌花木。@凤凰网历史:郑振铎一叹:"我每天都去市场,看到股票价格上上下下,心里的变化如天气一般忐忑不安。我这一生还从来没有那么在意过一件事情,为此甚至茶饭不思。"老舍听后说:  相似文献   

15.
几十年来,穆青虽然一直担任新华社的领导职务,同时又坚持深入采访第一线,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过理论思维。他撰写的新闻理论文章已达100多万字。无论是新闻的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理论,无论是总结无产阶级新闻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是探究新的历史时期新闻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新闻理论方面提出的尖新课题,穆青都作过认真的研讨,并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和主张。本文拟对穆青的新闻理论观点作一点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客厅里悬着吴小如先生书赠的条幅,来客是编辑,由此知道我和吴老先生的师生之谊,便托我向老先生组稿,请他写一写魏建功。这位编辑编的是魏建功家乡的文史杂志。吴老先生回函说,近时正忙,待明年魏老文集出版再写吧。正欲复命编辑,忽而想,我也见过魏老的,不如先凑一篇,暂作缓兵之计。我在大学读书六七年,见魏老则不超过六七次,而交谈一次也说不上。应该说,我从来没有走近过魏老,只好远眺了。  相似文献   

17.
我这人生来爱做梦,曾经做过不少多姿多彩的梦:读书梦、当兵梦、爱情梦……但做得最多的是记者梦。 少年便做“记者梦” 记得上初中时,学校里每天下午有一节读报课。担任班长的我,被班主任“封”为读报组长。每天读报课,我便站在一米高的讲台前,为同学读报。班主任则坐在教室后面,有时“抓”出一个我读错的字帮助纠正;有时候当我对报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他会叫  相似文献   

18.
因为在《美文》杂志社工作,就接触了许多作家。作家里也是各色人等,有的文不如人,有的人不如文,有的见过一面了从此不愿再见,有的相见无事,不见倒又想他。唐兴顺是从河南风尘仆仆地来过一次,他长得很厚实,言语也质朴,大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在我的观人经验里,越是像文人的越不是真正的文人,模样朴拙者却往往成文章高手。再者,不服一人或逢人便服都是妄人。唐兴顺走后,我对编辑讲:要重视这个人。果然以后他写得很多,除了在《美文》上发表外,国内一些重要的报刊上常见到他的作品。我曾经把他和许多作家作过比较,企图要验证我的一些看法,比如他…  相似文献   

19.
一是题量过大,难度过高。考试结束后,考生们议论最多的就是题量的问题。此次考试试卷总分200分,120分集中在单选题和多选题上。许多考生说:我做完选择题就还剩半小时了,后面还有论述题、计算题,题量太大了。我本人在考试时,就没有看到一个提前交卷的。另外,反映题目太难的人也不少。从考场出来,大家都觉得心里没底,一些人说:我从来没有考过这样难考的题。更多的人担心自己不及格。据说,将有40%的人不能通过考试,许多人都对自己估计的成绩不满意,一些“老中称”则抱怨说:如此大的题量,需要记忆的东西那么多,我们怎么考得过年轻人!  相似文献   

20.
《生前他为二十五位老人送终身后一千多人为他送行》,是我发表在2006年9月12日山西日报A1版"今日视点"专栏里的一则840字的消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则消息见报后很快被全国50多家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