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深化,借鉴西方高等教育“院校研究”的视角,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正深入开展,而如何解读“院校研究”确有值得探讨的必要。以“院校自身研究”替代“院校研究”既可以避免无谓的争论,也能够使其研究更为精准具体,具备应用价值,从而使高等学校进一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开展“院校自身研究”既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同时也是对唯物辩证法原理的进一步证明,尤其是中国百年高等教育发展的逻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开展“院校自身研究”就是要理清研究思路,形成全员参与的研究团队,深化细化研究对象及其范围、层次,有长远的规戈Ⅱ设计和近期的具体部署安排,正确处理“院校自身”问题与一般高校问题之问的辩证关系,综合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有效转化研究成果,使之成为各高等学校科学发展,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强国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力图从实践的角度把握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和基本特征等理论问题,目的是对实践有所启发。高等教育强国具有描述性价值和目标性价值,而高等教育强国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要从这两种价值中来寻找。描述性价值为我们提供世界上高等教育强国的经验,而目标性价值则为我们如何应用这些经验、如何和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和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从内涵上说,教育强国既指“教育强的国家”,也意味着“通过教育使国家强盛”,这两层意思具有统一性。从性质上说,教育强国不是一个单纯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带有比较强烈价值预设和指向的理论命题,一个有关教育与国家功能性关系的理论命题。教育强国命题的提出是对历史上“教育救国”“教育建国”“科教兴国”等不同时期教育与国家关系命题的继承和发展,客观上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教育需求和教育价值取向,是对当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所担负的国家责任和使命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建设教育强国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强国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贯通、融通和一体化上下功夫;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影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和重大问题;增强文化自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时代的呼唤,“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世界上高等教育强国的特征,从科研创新、办学理念、国际合作、办学经费及学科师资的优势等方面阐述了高水平大学对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和推动作用,并指出了我国目前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办学体制改革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极为关键。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从“国有公办”逐步转向多元化办学的格局。这一改革历程既是高等教育外部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也是高等教育主体内部利益的重新分配。政府权责划分不清、高校及第三方办学的力量仍然薄弱、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深化发展的现实困境。面向未来,高等教育办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多元化、规范化与国际化并存,坚持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深入落实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规范发展以及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高等教育市场,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打开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在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理解和解释高等教育的贡献与价值对高等教育自身与社会、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公益”“私益”“共益”是当前国际与本土学界用以解释高等教育贡献与价值的核心概念,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本文关注中国文化中的“公”“私”之辩,并基于具体的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解释为何被我国高等教育广泛使用的“公益”“私益”等西方理念难以有效捕捉我国话语中“公”“私”概念的内涵,而“共益”概念与我国话语更为接近,可以成为更适合描述我国高等教育贡献与价值的理念。对相关概念在中西话语体系下的概念辨析与本土建构,也是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7.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工程中出台了赋予个别高校自主遴选建设学科权的政策,这一政策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基于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从事实、价值、规范和可行性四个维度做了全面剖析。从政策事实维度看,这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阶段对政策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阶段不断提高政策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新阶段所做出的实质性探索和举措。从政策价值维度看,能提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制度自信,是对政策实施对象办学主体性的价值承认,能对其他办学主体产生示范价值。从政策规范维度看,自定建设学科是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阶段的重大政策创新,需要在充分尊重办学主体决定权基础上加强宏观政策指导。从政策可行性维度看,该政策的试点具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在全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一政策举措,具体包括:进一步提升政府的高等教育宏观政策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以提升自治能力,进一步探索和凝练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创建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和动力;美国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当作立国之本,充分调动当地民众和社会团体兴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善于向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学习,并能根据本国的具体实际大胆创新;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的自主权,强调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我国改革高等教育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美国创建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引导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加强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制度,从而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和成果体现,在发展之初即被寄予"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任。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秉持这一初心,不断摸索前行,成为拉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高水平办学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外合作办学在新发展阶段的核心使命。本文提出,落实该目标的关键在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顶层设计、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扩大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供给、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打造办学主体核心竞争力;不同类型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主体也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纵横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办学特色”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从学校角度看,办学特色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标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还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如果每一所高校都办出自己的特色,那么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就能呈现群芳争艳、色彩斑斓的景象,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是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前提。“办学特色”兼有理论层面丰富的内涵和实践层面实务的操作。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1月30日,《大学教育科学》编辑部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就“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的主题对潘懋元先生进行了专访。潘先生认为,该《意见》的颁发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科研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着脱离实际和中国国情等问题。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科研,应该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使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拥有更大话语权。潘先生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必须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学术品格,办出特色,注重办刊质量和水平。潘先生寄语年轻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对中国高等教育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乐章全面奏响。更直接地说,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并决心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一年,是中国全面启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年,是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试点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实施博士质量调查的一年,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恢复试点的一年,是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的一年,是国家规范管理民办高等教育资产的一年,是社会各界联合控制高校贷款风险的一年。  相似文献   

13.
加强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日益提高 ,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性也日显突出。通过加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来提升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决策能力 ,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加强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是不均衡的,这对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之后,应该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入手,探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走向,按照规律进行调整,完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借助模型生命表完成对未来十五年全国分地区高等教育适龄(18岁至22岁)人口数的预测,以此来计算未来十五年全国分地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内部地域结构差异的趋势问题,以期找到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学术职业”是西方学者研究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所使用的专门术语。国内对学术职业的研究却刚刚起步,主要是对国外研究成果进行译介,以及从学术职业角度对中国大学教师的问题进行探索,但仍表现出对西方学术职业研究不系统、概念界定不明确、研究群体单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发现,在学科创设之初,由于依附普通教育学体系、定量研究不足、外域研究欠缺而表现出研究方法上的贫乏。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由本土拓向外域,由单一学科体系的模仿转向多学科方法的借鉴,由当下高等教育实践的经验描述转向其历史发展的学理层面分析,但方法借鉴仍存在若干缺憾。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本土与外域以及多学科方法的整合,将是其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院校研究”是一个流行于欧美、具有特定涵义的专门术语。它是指单个院校针对本校管理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分析与咨询研究,是一所高校为改进本校管理决策和运行状况而设定的专门实践领域。从过去10多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学者对于“院校研究”的研究经历了从“无意涉及”到“有意关注”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如今,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强对“院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以期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实践脱节的“老问题”开启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高考改革策略或政策都是一定价值选择的结果。"效率与公平"是建国后我国高考改革政策演变的核心价值选择,在高考改革政策价值取向上主要经历了从关注考试本身的效率逐渐走向关注人才选拔方面的效率;从关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逐步走向关注"尊重差异下的公平"的演变。针对目前中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现状,未来的高考改革政策应当体现出关注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使高考功能定位实现从"选拔性考试"向"适应性考试"转变;在高考内容上强调"素质立意";在招考形式上建立"一主多元"的招生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和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改革创新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多方面的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高职教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本文回顾了我国古代和近代高职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分三个阶段来探讨我国当代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