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基于传热学领域的Fanger模型计算与模拟第32届夏季奥运会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极端热环境条件下人体热感觉和能量消耗的变化。有关运动中热环境与人体热感觉的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于人体热感觉的影响最大,环境温度每增加1℃可引起热感觉0.20~0.25个等级的升高;其次为环境风速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环境风速从0增加至0.2 m/s可引起热感觉约0.10个等级的降低,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越小;环境相对湿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最小,环境相对湿度每增加10%可引起热感觉约0.10个等级的升高。有关运动中热环境与人体能量消耗的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人体代谢当量的影响最大,环境温度每上升1℃可引起代谢当量约0.20 METs的增加;环境风速对人体代谢当量的影响次之,当环境风速从0增加至0.2 m/s,人体代谢当量增加了约1.70 METs;环境相对湿度对人体代谢当量的影响最小,环境相对湿度每上升10%可引起人体代谢当量约0.09 METs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季泰  袁伟琪  李登峰  杨剑  季浏 《体育科学》2015,(3):67-72,89
与日常活动相比,运动中人体的热舒适性有着明显不同,这是因为运动人体具有新陈代谢速率大、衣着热阻小、排汗量大、辐射环境复杂以及呼吸急促的特点,传统的基于Fanger模型的人体热舒适性评价指标难以准确预测运动人体的热舒适性。在Fanger的人体热舒适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衣着覆盖率的概念,针对辐射、体表扩散的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对修改前、后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比较;同时,以羽毛球项目为例,采用环境测试仪和问卷调查对运动人体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模型结果进行精确度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修改后的模型更加合理,计算所得的舒适度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3.
1.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普通大学生在高温环境中上体育课时的生理及心理变化,研究热环境对运动者的生理及心理影响,以期为合理安排高校体育实践课教学提供参考。2.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30名健康普通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3.讨论与分析:本研究观察在热环境中运动时人体的反应,即在气候热应激在运动的双重影响下人体的生理与心理反应。结果显示在热环境中运动心率升高快、易疲劳,严重者可出现热应激症状。另外,对运动者心理测试的结果也表明,热环境对运动者来说作为引发心…  相似文献   

4.
吴稍佳  王玉侠 《体育世界》2014,(5):55-56,58
探讨南昌航空大学羽毛球、网球专项大学生五分钟台阶运动前后安静反应时、选择反应时是否有差异,为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训练方案提供生理上的实验依据,素质训练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不同专项运动员的选材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南昌航空大学羽毛球专项大学生、网球专项大学生各12人,测定五分钟台阶运动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五分钟台阶运动后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结果:(1)网球及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安静状态下和定量负荷后即刻测得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无明显差异。(2)体育学院专项大学生五分钟台阶运动前后简单反应时无明显差异。(3)体育学院专项大学生五分钟台阶运动前选择反应时红、绿、黄、蓝四色明显低于台阶运动后。结论:(1)网球及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反应时不存在差异;(2)5分钟定量负荷运动后,网球羽毛球专项大学生选择反应时明显高于安静状态下。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增加交往、通过体育考试等;男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跳绳等;大学生体育人口较少;校内场馆和校园空地是大学生经常体育活动的场所等。为此,应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塑造良好学校体育环境,提升社会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唐志 《体育科技》2014,(2):108-109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作为全民健身重点的学校体育,必须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作为学校体育的重中之重,而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羽毛球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人的参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羽毛球运动,据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全国调查统计显示:羽毛球运动位居全民健身运动项目首位。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羽毛球运动的实践者,对羽毛球运动有着深刻的了解与切身感受。通过对普通院校大学生羽毛球锻炼的调查,对其动机、特征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并从全民健身的视角去探讨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7):98-100,10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三所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愿意进行体育消费,大学生喜欢购买的体育用品依次为:体育服装;鞋;帽;运动饮料;体育器材;体育报刊;书籍;音像;观赏体育比赛门票。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依次为:经济状况;学业忙;空闲时间少;体育场馆少;人的生理惰性;无人指导;缺乏体育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8.
环境对体育锻炼者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通过观察普通大学生在高温环境中上体育课时的生理及心理变化,研究热环境对运动者的生理及心理影响,为合理安排高校体育实践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唐志 《体育科技》2014,(1):105-106
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羽毛球运动的实践者,对羽毛球运动有着深刻的了解与切身感受,他们思维敏捷、传统观念不强、个性鲜明、有主见、富有想像力,他们的体育动机、态度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从而制约着羽毛球运动发展。通过对普通院校大学生羽毛球锻炼的调查,对其动机、特征进行了社会学分析,为改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的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人体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所导致的生理变化及运动能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高温环境下人体运动体温调节与运动疲劳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规律,制定应对措施,以期为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及提高运动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羽毛球运动训练的特点,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恢复措施,旨在为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及提高运动员训练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体育场馆是运动与健身的主要场所,其室内环境要满足观众席人员的舒适性和比赛项目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室内环境对赛场运动人群的机体造成的生理、心理的影响。为了获得室内环境评价所需室内环境参数,本研究以ZigBee协议为基础,设计了对体育场馆内二氧化碳、甲醛等室内空气品质参数和温湿度、风速等多种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系统中节点由协调器节点与传感器节点组成,负责数据采集和上传节点是传感器节点。协调器接收网络内所有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RS232串口上传至计算机。本系统网络数据传输较稳定,可靠传输距离在250米,自动重连距离达到100米,能适应较复杂的体育场馆环境。本研究成果为后续对体育场馆室内环境检测体系和评估标准的制定提供前端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3.
观察大鼠在热环境中进行力竭游泳运动后24h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热环境下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常温安静组、常温力竭组、高温安静组、高温力竭组,采集运动后4h、5h、6h、8h及24h微透析样品,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论:热环境下大鼠力竭运动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5-羟色胺(5-HT)含量与常温力竭运动相比升高更加显著,介导核心温度的升高;而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降低,导致机体对热的耐受性降低;高5-HT浓度、高核心温度和机体低热耐受性的共同作用,加快中枢疲劳的发生,降低机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供需矛盾愈发突出。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羽毛球运动产业化发展进行探究,以推动运动项目产业的供给侧改革。研究表明:羽毛球产业化运作的影响因素有认知层次因素、物质条件因素、健身指导因素、管理体制因素等;羽毛球运动产业化运作的策略是俱乐部的会员制度、体育产品市场研发、改善体育消费环境、注重社会健身指导、组织社会体育竞赛、创新市场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血睾酮与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睾酮与人体的运动能力、肌肉力量的增长、疲劳的消除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血睾酮在人体的含量与运动的关系就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关于运动对血睾酮的影响目前研究的很多,但研究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拟对血睾酮(雄激素)及其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Multistage, ultra-endurance events in hot, humid conditions necessitate thermal adaptation, often achieved through short term heat acclimation (STHA), to improve performance by reducing thermoregulatory strain and perceptions of heat stres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hysiological, perceptual and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to STHA prior to the Marathon des Sables. Eight athletes (age 42 ± 4 years and body mass 81.9 ± 15.0 kg) completed 4 days of controlled hyperthermia STHA (60 min·day?1, 45°C and 30% relative humidity). Pre, during and post sessions, physiological and perceptual measures were recorded. Immunological measures were recorded pre-post sessions 1 and 4. STHA improved thermal comfort (P = 0.02), sensation (P = 0.03) and perceived exertion (P = 0.04). A dissoci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ual fatigue and Tre was evident after STHA, with reductions in perceived Physical (P = 0.04) and General (P = 0.04) fatigue. Exercising Tre and HR did not change (P > 0.05) however, sweat rate increased 14% (P = 0.02). No changes were found in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or content (P > 0.05). Four days of STHA facilitates effective perceptual adaptations, without compromising immune status prior to an ultra-endurance race in heat stress. A greater physiological strain is required to confer optimal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冷热水交替浴(CWT)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后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将16名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随机分成CWT组和对照组(CON),每组8名。两组运动员均参与两周体能训练,每节训练课后分别采用CWT或静态休息作为整理活动,其间动态检测运动员的主观疲劳度、运动能力和代谢指标,评价运动员机能恢复情况。结果:在主观感觉上,CWT组在每周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即刻、下一周周一上午训练前肌肉酸痛感和全身自感疲劳度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两组运动员经过周末休息后肌肉酸痛和全身自感疲劳度均明显改善(P<0.05);在运动能力上,CWT组静蹲成绩在每周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即刻明显优于CON组(P<0.05),两周训练结束后即刻立定跳远成绩明显优于CON组(P<0.05);经过周末休息后,CWT组立定跳远与静蹲成绩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在机体代谢水平上,随着两周大运动量训练,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周训练后,CWT组血清尿素氮(BUN)浓度明显低于CON组(P<0.05)。结论:CWT能缓解羽毛球男子运动员连续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和全身自感疲劳度,能延缓立定跳远和静蹲能力的下降,可能降低体内蛋白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8.
侨乡乡镇居民体育参与者体育活动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就侨乡乡镇居民体育活动特征对重点侨乡晋江13个乡镇1300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侨乡乡镇居民体育参与人口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体育人口比率偏低;活动时间安排随意性、间断性;活动项目以散步跑步、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棋类为主;活动场所以村落体育场地、自家庭院、住宅区空地、学校场馆、公园广场为主;体育消费实力较强,消费类型主要实物消费为主;活动组织化程度较高,自发性群体体育组织(非正式组织)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xtent to which 2 x 2 achievement goal constructs (Elliot, 1999) were associated with key relational perceptions (i.e.,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for members of athlete-athlete dyads. Both members from 82 regional-level partnerships (mean age = 22.72, SD = 3.83) were recruited from a variety of dyadic sports (e.g., tennis, badminton, rowing).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 analyses revealed that greater dissimilarity between partners on mastery-approach and performance-approach goals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commitment and satisfaction. Mastery goals displayed positive actor effects with respect to both relationship perceptions, whereas performance-avoidance goal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commitment (i.e., actor and partner effects) and satisfaction (i.e., partner effec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hievement goal constructs may align with important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s in athlete dya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