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用学是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研究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与趋势.体验哲学作为当代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将人与世界的互动活动--体验作为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的精髓被概括为3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是第一代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是语用学哲学渊源的发展,是对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弥补.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语言哲学家奥斯汀(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以及塞尔(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在哲学界、而且在语言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认知科学一直处于世人瞩目的学科前沿,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认知科学进入语言学领域产生了认知语言学,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功能的认知研究,特别是语言在交际中的认知研究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其重要理论基础便是1986年美国语言学家斯珀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专著中提出的与交际、  相似文献   

3.
李新姣 《考试周刊》2010,(11):54-55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中心内容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是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也对西方传统哲学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从哲学认识论、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语言认知的研究正是这种方法的体现,彰显出极大的应用价值,拓展出广阔的研究空间,并且在认知理论研究、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或者英语教学三个方面为语言认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CCLC 07)将于2011年7月8—9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大会议题为:1)认知语法、构式语法;2)认知语义学、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理论;3)认知语言学与语言哲学;4)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5)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英汉对比研究;6)认知语言学应用研究;7)认知语言学与其他认知科学分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演变及其认知科学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地回顾了生成语言学理论的演变,探讨了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思想的得与失及其给认知科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党超 《考试周刊》2013,(21):93-93,102
<正>Richard Hudson.2010.An Introduction to World Gramma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x+348 pp.1.前言《词语法介绍》一书是英国语言学家Richard Hudson教授的著作,2010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在本书着重指出了词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当代认知科学和从属语法的结合。本书涉及句法学、语义学、形态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及言语加工等方面。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分别致力于认知科学中理论基础的研究,大体上是对认知语言的解读,尤其是对英语认知语言的解读。本书逻辑清晰,结构严  相似文献   

8.
隐喻研究的发展经由修辞学、哲学至语言学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丰富人们对隐喻的认识,隐喻被认为是“人类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被纳入了认知科学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领域中的隐喻研究主要涵盖七个主题,涉及到隐喻理论探讨、空间隐喻研究、具体的语言及语言教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否定一向是心理学,特别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对否定的研究不断深化.在第一代认知科学中,否定常用转换生成理论、语用假设、命题表征和情境模型等多个理论解释,其中否定被认为是一个抽象逻辑符号,被外显地表征.在第二代认知科学中,否定的经验模拟观则认为否定是一个动态的模拟过程,是被内隐表征的.否定的经验模拟观为否定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的意义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知觉符号理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科学研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知识在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其中占主流的理论一直是命题符号理论,受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推动以及知觉和认知的关系发生转变的影响,Barsalou针对命题符号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知觉符号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做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提出后获得了许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当然,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哲学是认知科学的坚实基础。认知科学包含着深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皮亚杰以研究儿童智力发展,并且建构出一套关于人类认知发展的理论而闻名,他的理论对于西方教育的改革起了重大深远的启示作用。本文通过探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挖掘其认知科学中的科学哲学思想和科学哲学对认知科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哲学解释学——被理解为解释的理论——所研究的一些问题,也是认知科学要回答的。人的理解的性质、我们获取和组织知识的方式、语言和记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意识和无意识知识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构建起解释学和认知科学之间的交叉平台。尽管解释学绝大多数时候和自然科学是相对的,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些明显的通路,使得解释学可以有助于认知科学,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隐喻研究是近年来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涉及的领域涵盖了哲学、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关于鲁迅短篇小说《药》的主题揭示,大多数研究者集中于以情节、人物形象、场面为出发点,从文学角度进行分析评介。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药》主题思想的文章非常少。因此,利用隐喻认知理论,对《药》中的"人血馒头"的隐喻及其生成机制的分析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产生于新兴认知科学被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过程中。学习外语的过程是对不同文化的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认知能力。日语精读课是日语专业学生接触最频繁、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高年级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本文将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在日语精读教学中应用问题。这一理论将有助于学生对一词多义、同义句型等方面的掌握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一、认知与英语教学认知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与情感、动机、意志等心理活动相对应的大脑理智地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行为和能力。认知科学是从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多角度研究人类智能系统的性质和工作原理的一门科学,以研究人工智能、语言、推理、思维机制、信息处理等问题为目的。而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把语言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的形成、意义及规律,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1]二、认…  相似文献   

16.
祁金善 《文教资料》2008,(21):35-37
根据现代认知科学发展起来的原型理论在基本等级范畴和基本概念的认知理解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着重说明原型理论与概念认知的关系,同时分析原型理论的优势,说明现代认知语言学为概念的认知和词汇意义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现在我们翻开任何一部语言学理论的教材,都少不了一个章节——语义,语义与语音、语法三足鼎立,构成语言理论完整的理论板块。然而语义研究最早并非起始于语言学,而是哲学,可以说没有语言哲学就没有语义学。语言学范畴内的语义学是个年轻的学科领域,直至1923年,C.K.Ogden和I.A.Richards发表了著名的The meaning of meaning一书,语言学范畴里的语义学才开始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8.
概念改变是科学学习和教学的重要问题,认知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广泛地探索了概念改变这一主题,提出了一些理论和解释模型,以期回答概念改变的一些基本问题.本文系统地梳理有关概念改变的理论,讨论这些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评述了概念改变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的认知语言学与传统的主流语言学不同,它将可见的语言现象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相统一,因而更符合客观事实,更具解释力。基于此,从认知范畴的角度出发,从内部原因、充要条件、外部动力等方面阐述了突降辞格形成的动因及过程,并以范畴成员典型性差距为依据,解释了突降辞格鲜明幽默的交际效果得以实现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研究与翻译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与语言学从一开始就有着难理难断的情结,本文根据个人理解,从国外翻译的语言学视角介绍入手,从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言哲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几方面对中国的翻译理论与翻译的结合问题进行了梳理概括,从主要思想、研究现状、研究评介等方面对国内外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介绍概括,以期为翻译理论的语言学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