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饼最早见于康熙《台湾府志》,原本是清代台湾"班兵"制度的产物,但到清末却演变成厦门及其周围地区一种过中秋节所特有的民间风俗。博饼之所以能冲出兵营走进民间,得益于博饼中包含的科举名称,以及博饼必有宴席和参与必定有奖规则,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闽南柁工和台湾乡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甲午战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大量的守台将士、官员和民众撤回大陆,在造成台湾博饼负面影响的同时,反而推动了厦门博饼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自古以来,中秋节除了赏月、祭月、吟诗作词,吃月饼也是一件仪式感满满的活动。《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如今,月饼的内涵丰富了,已不单单是一种食品,而是一种"中秋文化"的象征。吃月饼,实际吃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气氛、一种情感。  相似文献   

3.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感怀的日子,适合凭栏、感怀、悼古,适合无拘无束地吟咏。比如,今年的中秋之夜,打开电视,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英语频道及海外频道就能看到一场风月无边的诗歌对话——由央视顶级主播和国内最好的朗诵艺术家们领衔出镜的《义乌中秋诗会》。他们或穿越时空,或定格历史片段,或化身传统中秋节民间传说中的主角,诗说着千年乌伤(义乌)变迁事,诗说着人世间的感情,伴着月饼、美酒的清香,进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4.
正苏轼的《水调歌头》是音乐史上的名作,宋元时期即广为传唱。到了当代,此词由台湾音乐人梁弘志重新谱曲,歌名改为《但愿人长久》,因邓丽君首唱而风靡一时,因王菲等歌星翻唱而至今不衰,可谓旧曲新翻的佳话。"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在天上的日月星辰中,月亮因其皎洁柔美,而且善于"变脸",最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和想象。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月色照亮了诗词,催生了佳作。一年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思乡情结,是中国人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古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不如此。今年中秋,十一位中央电视台的主播走进义乌,在当地举办了一场咏美景、咏佳节、咏深情的中秋诗会。那些抑扬顿挫的美妙诗句落在义乌大地上,同华美的视频、悠扬的音乐一起,传递出这个商贸之  相似文献   

6.
动态     
《职业圈》2014,(28):12-12
矿工收到“千层底”节日礼物 日前,在山东丰源集团北徐楼煤矿井口,每一位上井的职工都收到了一份矿工委为他们尽心准备的特殊的中秋礼品——“千层底”鞋垫。职工们对这份“意外收获”乐得合不拢嘴,纷纷夸赞矿工会想的周到。  相似文献   

7.
林生花 《生态文化》2010,(3):35-35,38
说起莲雾,也许有些人会感到陌生,有的虽然吃过,但是对它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台湾莲雾是2005年开放进入祖国大陆的一种很热销的台湾水果,在台湾六大水果中号称“水果皇帝”。中国国民党原主席连战到大陆访问时带来的礼品中,有多种台湾盛产的水果,其中赠送给胡锦涛主席的就是最珍贵的屏东县特产“黑珍珠”莲雾:它的模样十分好看:水灵灵、红扑扑、滑溜溜,  相似文献   

8.
展华 《文化交流》2009,(5):84-86
榴花照眼红,粽子扑鼻香,又是一年端午节。节日前夕,我家不少乡亲从对岸台湾回到闽南祖家过节。在与台湾房亲交谈中,我得知台湾和祖家闽南一样,同称端午节为“五月节”。台湾四面环海,水域辽阔,岛内还有一些河川,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便是“扒龙船”(龙舟竞赛),闽南台湾方言“扒”与“爬”同音,是划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和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点,是以武力解放台湾来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到了50年代中期,由于美国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使美台矛盾有了新的发展,并且趋尖锐。根据变化了的台湾海峡形势,中共中央适时地调整了对台政策。  相似文献   

10.
清代科举世家与地方教育--以北方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科举世家。文中利用近年出版的新史料 ,以一向研究薄弱的清代北方地区为例 ,通过大量事实说明 ,形成科举世家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教育。以读书为“世业”的科举世家 ,不仅本家族在科举中人才辈出 ,而且成为地方教育中重要的师资来源。他们充分运用家族社会声誉、行政权力和人才优势 ,积极参与地方教育 ,填补了清代地方学校的匮乏也满足广大民众的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11.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广播公司专访时声称,“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执政以来,特别是他的权力逐渐稳固后,就逐渐脱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放弃了对统一目标的追求,而是在一步步地推行其分裂路线。从让台独活动合法化到对岛内统一力量的打压,从“修宪”到“冻省”,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到“阶段性两个中国”,无不是从体制到建制上将台湾发展为一个“国  相似文献   

12.
郭渊 《文化学刊》2009,(1):148-153
封建士人在参与科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科举制、科举过程的主观取向,从而形成了科举政治文化。本文主要探讨科举政治文化的含义、特点、功能等内容。科举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它就会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封建士人的科举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台湾《自立晚报》的记者徐璐、李永得冲破台湾当局禁令,率先到大陆探亲采访,开启了两岸新闻媒体的对话,成为20世纪80年代促成两岸关系松动的媒体先行者。随后,新闻媒体展开一系列“破冰之旅”,台湾媒体的近距离接触,将有关大陆的经济政策、发展环境、人文生态等真实的信息陆续传递到台湾岛内,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公布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我国的昆曲在首批19个项目中荣登榜首,这对我国昆曲界震动极大。新中国第一代昆曲演员、被誉为“挑大梁”的浙江新昌籍上海昆剧团演员梁谷音,最近回新昌老家探亲,讲述了她赴台湾讲学时三见蒋纬国先生的情景。 1993年5月下旬,梁谷音应台湾中华文化基金会和中央大学之邀,赴台湾讲学。临行时,受上海黄埔同学会之托,希望她到台湾讲学中,抽时间拜会台湾  相似文献   

15.
黄鸣 《职业圈》2013,(10):52-52
属于我的业余爱好不多,踢足球算是重要一项。前些天台湾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董事长林伟贤带领他们的学员到中国太阳谷,我痛快淋漓地和大家踢了一场好球,把上次输给伟贤的球又赢了回来,小小地“雪耻”了一把。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在领导革命运动的过程中,曾四次到台湾,对台湾的革命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次是在1900年9月。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认为“时机不可失”,决定发动广东惠州起义。他于9月28日抵达基隆,在台北新起町(今长沙街)建立起义指挥部。他在台湾筹措军械,指挥起义,并且经常与兴中会台湾分会同志接触,在台湾播下了革命种子。由于起义未成,孙中山先生在台湾停留42天后只得离开了。第二次是在1913年11月。革命党人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后,孙中山准备发动二次革命兴兵讨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22目、23日,著名台湾戏剧家、导演赖声川和综艺电视界“大佬”王伟忠“双雄”联袂,以1949后国民党军人及其家眷在台湾生活状态为背景、由众多明星跨界参演的话剧《宝岛一村》在杭州公演。夜里11点从红星剧院看完话剧出来的男男女女的观众,手上都捧着带有《宝岛一村》字样的包子,这是沿袭台湾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曾华 《文化学刊》2012,(4):8-15
长久以来,我们对科举制的评价以负面居多,似乎一提到科举就与封建糟粕相联系,这种错误的经验判断是建立在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只有深入研究科举,才能还原科举的本来面目,只有理性地思考科举,才能发现它一直以来就存有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9.
今年8月17日,由浙江省桐乡市组织的“丰子恺漫画艺术展”在台湾省云林县隆重开幕。地处台中的云林县虽非台湾文化中心,但因“子恺漫画”在台湾有着很深的情缘,所以这个展览在台湾产生很大反响。台湾的《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中华日报》等均报道了展览盛况,并把“子恺漫画”相隔半个多世纪后重访台湾,视作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丰子恺曾游台湾56天1948年9月,丰子恺先生在内战烽火遍地、心情郁闷的环境里,应开明书店经理、老友章锡琛邀请,曾游台湾56天。丰先生一行在基隆登岸后就来到台北。刚从国立艺专毕业的小女一吟陪…  相似文献   

20.
《职业圈》2006,(Z1)
河南省沈丘县泰安路永康北巷28号居民杜玉梅,下岗不失志,善小有作为,利用家中的闲置房,加工台湾爽脆丸年赚13万元,一时引起轰动,前来加盟学艺者络绎不绝,学员遍及全国二十个省市,每到一处争相购买,赞不绝口,“谊美·台湾爽脆丸”如此火爆靠的是什么呢?通过多日对杜玉梅、涂忠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