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生活在城市中的女性群体是个独特而醒目的社会阶层,在历史性巨变中这个庞大的群体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本文从地位变化、身份变化以及思想变化着手,考察20世纪50年代北京城市手工业女工群体的真实镜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系列的社会主义运动,广大农村的农业合作化是涉及亿万人户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改革。小农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少数民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社会都需要英雄,而英雄往往源自想象、建构和传播。英雄的建构总处于一定社会的历史文化机制中。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形象谱系中,英雄形象是最具典型性的文化符号。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围绕巩固新兴政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工业生产、创新农业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实施“人人皆可为英雄”的视觉修辞,从劳模英雄个体、先进小组集体和劳模家庭聚合的视觉话语设置,叙述了新中国早期的工农兵“英雄相”。作为一种视觉隐喻,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通过“平凡英雄”式的叙事塑造了新的观看主体和民族国家的精神表征,代表了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想象,以此动员群众。  相似文献   

4.
萧伯纳曾经说过:"没有幽默感的语言是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要是他能够活到20世纪60年代,要是他能够读到中国人写的公文,也许就不会将公文当做首要的抨击对象了。  相似文献   

5.
20多年以来,美国杂志的报摊发行量在长期、缓慢的下降,占总发行量的份额从原来的50%以上跌到如今20%。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邮购直销作为最大杂志定数来源的迅速消失。20世纪90年代,美国家庭出版服务公司和出版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体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们体质"到20世纪90年代的"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再到2004年问世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及如今民间流传的"与其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等这些烙着民族文化印记的特殊文化现象——从体育口号的演变就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体育运动正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论影响我国信息公开制度深化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冠文 《北京档案》2005,23(8):19-21
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大规模战争的影响,西方国家政府普遍从消极行政转向了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琦 《当代传播》2003,(6):17-18
作为一种历史性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最先产生于西方社会,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的长足进步,大众传媒的全面普及,大众文化得以在20世纪90年代崛起,对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A 社会新闻的采写是一个有趣而又值得探究的问题。早在20世纪20年代,新闻界老前辈邵飘萍就给社会新闻下了如下定义:社会新闻就是政治以外的新闻,其价值与政治、外交等新闻并重,有时超越而上之。社会新闻包括广泛的内容:人们公共生活、家庭生活、经济生活、业余生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公共关系,还有灾害事故、世态万象等。社会新闻包罗万象,其采写也纷繁复杂。作为《宜昌日报》记者,我有幸走访采写了大批社会新闻,其中不乏重大题材的新闻。如《少帅保镖高嗣斋》、《土家奇人庞四海》、《少林寺探秘》、《暗流“高利贷”》、《“出卖拳  相似文献   

10.
贾翰文 《兰台世界》1999,(11):11-12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来临.20世纪中国的100年,50年是旧中国;50年是新中国.能生活、工作在这世纪之交的年代是荣幸的.作为档案工作者,档案学研究者,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应该干什么?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总结,要学习,要展望,要预测.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以来,以其方便快捷、能够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提高利用效率等优点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更以其迅猛的速度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档案部门,必然也受  相似文献   

12.
刘欣然 《今传媒》2020,29(3):73-74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蛙》主要围绕"计划生育"这一事件展开,从计划生育政策下个人命运的角度,成功再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大时代背景下农村的生活百态。本文将沿着"计划生育"这一主线,洞悉莫言对存在于那个时代环境下个体的人道关怀。  相似文献   

13.
西方自进人工业社会以来.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模式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自20世纪年代也开始了大众文化研究热。本文在辩证地分析大众文化效应,并对于如何提升大众文化精神生活质量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对很多人来说,一下子难以说清楚。发展物联网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产业决策,预计物联网产业空间是目前互联网的30倍,更重要的是物联网将在交通、工商、金融、军事、农业等方面广泛运用,深刻地改变社会生活的形态。新闻传播业作为社会神经和重要的信息产业,在未来物联网引发的社会变革中如何应对?对这个问题追问的意义不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蓝月亮品牌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秉承"一心一意做洗涤"的宗旨,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洗涤行业的潮流代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产品广泛地进入了中国人的家庭,  相似文献   

16.
田凤  彭燕秋 《大观周刊》2011,(21):83-84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独生子女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开始成长起来,并且他们的成长日益被社会关注。由于生活环境和在家庭所处的地位不同于其他非独生子女家庭,其心理状态和行为逐渐显示出了不同的特性。本文从城市独生子女的生活现状入手,分析造成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北京档案》2011,(12):56
2011年《北京档案史料》第4辑主要刊布了6组史料。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公共文化设施状况及"一五"末至"三五"计划期间文化事业远景规划/梅佳选编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在恢复发展生产、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将群众文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事业,按照"普及第一"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形成文化网,使北京市的电影事业、艺术事业、社会文化事业、出版事业等得到很大发展。1956年,市文化局拟定《北京市文化事业远景规划草案》  相似文献   

18.
一、电视广告与广告意识 中国从1958年就开始发展电视事业,但迎来商业广告的正式开播却是在整整20年之后.1979年1月25日,上海电视台成立广告业务科,随后的1月28日,时长1分30秒的"参桂补酒"广告播出,这是中国大陆广告市场在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消亡以来的第一条电视广告.3月18日;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瑞士雷达表播出.同年4月,广东电视台开始播出商业广告:年底,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随之开始正式播出商业广告.自此,广告登上了中国的电视舞台,开始演绎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角色.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最严格时期出生的"80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渐渐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有人称其为"充满希望的一代""幸福的一代",亦有人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 "麻烦的一代".随着他们长大成人或者相继完成学业步入工作岗位, "80后"已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主流,如今正值青壮年的他们,将承担起巨大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5,(Z1):59-60
<正>一、危机及档案馆危机概述1.危机。危机管理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对军事和外交上危机事件的处理,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危机管理研究则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危机的处理拓宽到整个社会及个体组织所面临的危机。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更多的社会性色彩。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人类社会中,突发社会事件——也即危机无处不在。危机也就是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