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本”的英文写法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即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二是在学校中,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三是基于学校,即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规模学校为更佳的学校业绩提供了良好的运转平台,但许多决策者与反对者认为它是昂贵的。文章将“学校产出”与“学校支付”结合起来考虑,以“毕业生生均花费”为新的评估角度,以比较大、小规模学校的运转经费为突破口,以分析大规模学校的潜在支出为佐证,以加强小规模学校的措施为补充,证明小规模学校的支出是有效的,从经济学角度论证小规模学校是学校改革的一个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3.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必然要向社会展示其形象。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能不关注学校形象的塑造。一、为什么要塑造学校形象良好的学校形象可以为学校创造发展契机。学校形象好,容易得到领导的重视,政策的倾斜,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师生的认同,它可以优化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通过适当的方式,它可以转换为一种有形的物质财富。良好的学校形象可以为学校增强教育能量。一所校风好、校容美、质量高、声誉佳的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师生置身其间,在长期的熏…  相似文献   

4.
“校本”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笔者认为,“校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意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意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5.
经营学校就是学校组织从自身实际出发,以提高学校资源效率和效益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资源多层次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学校经营思想的确立,学校经营目标的确定,学校经营策略的选择以及学校经营操作方式等一系列的策划、营谋活动。  相似文献   

6.
学校自我评估的意义.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自我评估有别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性督导评估、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的独立评估。所谓学校自我评估,就是以学校自主为基点,以全员参与为形式,以学校的战略规划、具体目标的实施为对象,按照学校认可的评估标准,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定期的评估活动。在学校开展自评  相似文献   

7.
学校档案工作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不仅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且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有效资料。为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学校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说学校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也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充分认识校本培训中心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国家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本”意指“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而校本培训中的“本”应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校自培基地为本,以学校教师的“教、学、研”一体化为本,以“外引—内用—网络”的师训资源为本,以学校特色为本。一、以学校发展为本学校的发展能为校本培训提供更好的培训条件,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从而促进校本培训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可以说,学校的发展与校本培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正…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学校教育中出现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人本关怀的异质化现象,呼应新时代人文关怀的价值诉求,学校管理应该以关怀型领导为导向,引领学校管理实现内涵式变革提升,促使学校教育回归关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位。为此,学校应该以关怀型领导倡导的愿景关注、需求满足、特殊管理、角色互换、真诚相待为学校变革基本策略,通过构建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的学校管理提升路径,逐步完成以塑造学校关怀行为为出发点、以形成学校关怀机制为过渡、以培育学校关怀生态为最终指向的渐进式变革,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内涵式、长效化变革提升。  相似文献   

10.
赵万宏 《继续教育》2005,19(10):40-41
一、校本与校本培训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其《走向校本》(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2000年8期)一文中队为,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要以谋求学校的发展为前提,以改进学校的工作为目杯、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指向。“改进”是其丰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陕西科技卫生学校是一所民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自1993年创办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医疗卫生人才12000多名,目前学校有在校学生6000余人。2002年学校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多年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谓学校文化?应当说,由于以学校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学校文化学才刚刚起步,因而对学校文化这个概念的界定也仅仅是开始。迄今为止,似乎还投有看到非常明确的表述,更不用说是为学者同仁所认同的表述了。但是,要研究学校文化,必须首先把什么是学校文化搞清楚,这是研究的起点,是绕不过去的,尽管对它的界定和表述很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不揣浅陋,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浅见,为学校文化这个概念作如下定义:学校文化是以学校为载体,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发展力。优秀的学校文化能给师生营造一个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塑造出全体师生的灵魂,引领师生的生命成长。那么,我们港区一小如何打造学校文化,如何发挥学校文化的作用,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呢?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提出了以“港口文化”为引领,为师生生命成长奠基,为学校内涵发展铸魂的学校文化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4.
云南建设学校创办于1987年,创建初期,校名为云南省大理城乡建设学校,2003年更名为云南建设学校。学校由云南省建设部门主管,是一所以普通中专为主,远程教育及各种建筑业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并举的国家重点中专学校,是省属公办的建设类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现有在校生2671人,其中全日制生1480人,成人中专生542人。  相似文献   

15.
锦州铁路运输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铁道部所属,沈阳铁路局管理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于1993年被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于2000年和2004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的毕业生在铁路和地方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圣日 《上海教育》2008,(12):29-29
数字化学校,可以描述为将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学校的各类教学和管理活动中,为传统学校中各种信息建立一定的数字形式的内在联系,并形成合理的数据挖掘机制,实现对传统学校外延的拓展。数字化学校的实现可以说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也可以理解为成功标志。  相似文献   

17.
学校档案是学校历史延续的印记,是发展进程的见证,是学校历史的外在标识,是师生生活的真实缩影,它承载着学校发展的物化成果,它积累着办学的传统并不断丰富着学校的内涵。学校档案是反映学校发展历程的无言碑、记载历史的教科书,学校档案记录着学生的重要人生轨迹和教师的重要成长历程,同时为今天的师生成长提供借鉴,为学校教书育人提供参考,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一所学校,如果能把自己历年工作实绩的所有资料,全面系统地划类归档,建立起规范化的学校档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建教学研究》2005,(5):F002-F002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前身为福州铁路中学,具有47年的办学历史,现为福州市直属学校。是福州市“明学校”、新课程改革联系校、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校、足球传统学校。学校占地110亩,绿树成荫、鸟语化香,为“花园式”的学校。  相似文献   

19.
任建华 《教书育人》2005,(12):44-46
学校经营就是学校组织从自身行为特征出发,以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资源多层次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所实施的学校经营环境分析、学校经营思想的确立、学校经营目标确定、学校经营策略的选择以及学校经营操作方式等一系列的筹划、运作活动。对学校经营概念深入研究。我们进而发现,学校经营是由学校产品经营、学校资产经营、学校资本经营三个相对独立的具有层次性特点经营形态所组成的整体,三个层面的学校经营活动与学校经营概念一起,共同构成了学校经营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学校精神是指学校管理所积极创立和培育的、得到学校大多数甚至全体成员所认同并自觉奉行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不断凸现出来的鲜明而富有活力的办学个性。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生命之本。近年来,我坚持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改深入为本,以师生成长为本,全心塑造“学校精神”,学校办学优势不断增强,办学特色不断显现,办学质量、办学品位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