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一、改革“课堂教学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传授系统的知识的唯一形式就是“上课”,就是“先生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为教学是双向活动,老师教,还得学生愿意学,而且学生愿意学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使他们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2.
围绕课堂教学培养笔语交际能力●山西阳泉一中任喜瑜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形式。课堂上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还包括教会,英语课文教学工作也不例外。课堂上只讲语法规则、只讲词句的用法,只讲修辞技巧,还远远不能达到大纲上要求的提高学生笔语...  相似文献   

3.
高三复习课,贵在有效.上课伊始不能简单对所学知识堆砌,也不能没有预热,直接干烧;上课中不能教题型,讲流程,也不能空对空只讲方法;上课结束也不能草率了事不总结,也不能几大思想方法一贴标签就了事.那怎样的复习课才算有效呢?2012下半年,受区教研室委托,本人上了一堂高三复习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下面结合课堂片段浅谈一下如何上好高三复习课.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课堂中的设问、提问进行多方面的训练 ,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家陶行知在其所著的《教学合一》中指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而在教学生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设问来启导学生的思维。如果不能设置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思考 ,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选择问题 ,把握提问的时机 ,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启动、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改进 ,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常走入误区 ,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也就是体现了素质教育 ,于…  相似文献   

5.
由于家庭教育的忽视、师资队伍的相对薄弱、教改信息滞后等原因,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存在着不少问题。一、重知识学习要向重实践转变在农村特别是村小任教的中年教师———教育骨干力量,大都还是民转公,很少是科班出身的。受体制、思想、文化的束缚,教师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认为教学即上课,上课即传授知识。备课备的是教师的整个教的过程,从课堂形式来看,多表现为讲解、分析、记忆。学生考试考得不理想,教师就批评:怎么讲过的也考不出。学生也误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不是用…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是目前大多数中学生最不愿意上的学科之一.通过问卷调查.大多同学认为政治知识枯燥.记忆的知识点多.在课堂上教师讲课内容乏味.对学习没兴趣。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味如嚼蜡。所以.学生认为这种内容空洞、泛泛而谈的纯粹的理论知识.没有一点实用性.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政治教师上课.  相似文献   

7.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试验的推开而提上了教学的议事日程,语文课也不例外。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们的认识不同,做法各异:有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加大课堂密度,于是对课文条分缕析,详加讲解,一堂课45分钟,一点不剩;有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于是围绕课文介绍大量的知识;有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课堂上多学几篇文章——就是对于相当于半门外语的文言文的教学,也是采取上述方法。这样做,  相似文献   

8.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要严格负起责任,在课堂上要多一点耐心。初中时期学生比较叛逆,在课堂上思想容易走神儿,破坏课堂纪律。课堂时间宝贵,教师总想多教学生知识,在维护课堂纪律的同时,课堂效率就会降低。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接受能力,针对不同学生要做出不同教学方案。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高效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师可以运用三环五步教学方案实施在初中课堂中,对不同学科都可以运用,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减轻教师上课教学的重担。  相似文献   

9.
谈教态     
一节课的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而其中的教态因素,尤其不可忽视。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儿园教师的教态,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这是为了与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相适应。但“表演”决不是装腔作势。有些人不理解这一点,一上课就尖起嗓子、手舞足蹈地做出一副天真活泼的样子,娇揉造作。这样不仅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得不到  相似文献   

10.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物理,认为高中的物理学科是最难学的.从学生的学习行为上看,他们在课堂上不能主动思考,课后也不能完全消化理解知识,作业中不能灵活应用知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初中学习物理时忽视了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学习.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加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周萍 《湖南教育》2001,(9):19-19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没有问,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随便说。教师讲的课只允许相信,不允许怀疑;只允许接受,不允许异议。教师主宰一切,包揽一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由学习的主人沦为知识的奴隶。我们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本是从、不唯教参是从、不唯师长是从。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倡教学民主,营造良好的课堂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全静 《考试周刊》2014,(27):189-190
正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能使幼儿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启发幼儿思维,从而发展幼儿智力。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聚焦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形式,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课堂注意力就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也就是把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集中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上的一种能力。幼儿天性比较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在课堂上经常静不下心来,缺少持久的坚持性。课堂注意力是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注重幼儿课堂注意  相似文献   

14.
袁明焕 《教师》2014,(36):74-75
正一、制约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首先,教学理念不正确。传统上,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和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取得高分,把题做对,就是成功的教学。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讲如何"解题",如何把题做对,导致学生为学而学、机械而学,感觉数学学习索然无味。其次,教学方法较单一。老师侧重于"教",只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其课堂形式大多数表现为: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安排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重在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上课、备课都以学生是否掌握了书本知识和能否通过各式各样的考试为准则,上课多采用“三段式”、“五段式”、“开会式”,学生对上课的印象是:枯燥、呆板、无可奈何。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而大多数学生则只是“群众演员”。传统的教学在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和技能方面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学生过…  相似文献   

16.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语境中的“翻转课堂”,从本质上讲,强调的是学生课前使用在线视频学习的一种场所。但是学习场所的变化不能完全影响,或者说替代不了真实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也还不足以让教和学的关系发生本质变化。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流程要素仅是定义翻转课堂的重--素之一。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还需要添加另外两个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翻转课堂应该更名为“翻转‘教’‘学’”,关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翻转课堂在教学应用中容易出现师生关系失位、知识难度越位、适用对象错位等局限性,根源在于对翻转课堂的定位停留在流程翻转的层面上,忽视了翻转课堂背后隐藏的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翻转课堂主要通过教学流程翻转,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促进学习者知识获得。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和翻转课堂的三个构成要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综合考虑。既保证不给教师和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又使教学媒体、教师培训、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师在具体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内化基本原理,根据课型、学情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现阶段教学的最基本形式之一,它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起着示范、启发、督促和指导的作用,而能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则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可惜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注意教材的研究和知识传授的方式,而不注意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来实现教学目的,上课就是来一通知识“轰炸”,不管学生是否接受。这种课堂教学学生的情绪是低落的。笔者将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的方法归纳为五个字——读、讲、问、点、梳。读,即通过对教材或其某些部份的绘声绘色的反复诵读,运用语调、语气、速度、表情、声量乃至姿势,使无声材料有声化,形象化、主体化,创造环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情境,体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神驰于知识的独特意境中。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引导。 一、教会听讲,养成认真上课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地,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教会学生听讲,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到五会,即会听、会写、会看、会想、会说。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数学学习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非常重要。众所周知,低年级数学知识相对简单,甚至好多知识学生上课前就会,那课堂上教师还要教什么、怎样教?笔者认为,规范知识数学化的同时,更为重要的就是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该培养哪些习惯和怎样培养。一、看的习惯课堂上学生首先应该知道眼睛往哪里看,目光的注视是专注学习的第一步。作为教师,肢体语言很重要,不能过多,也不  相似文献   

20.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唯智化倾向幼儿家庭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虽然很多宣传上强调幼儿期(3~6岁)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似乎80%的智力发展在8岁前就已完成,但这并不等于说智力发展在幼儿期以后就会停滞,更不意味着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当今的幼儿家长绝大多数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甚至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教幼儿学习文化知识。在家长看来,幼儿识文断字越多、其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也就是越聪明。这是幼儿家庭教育唯智化(唯知化)的倾向。虽然教幼儿读书、认字、算术或绘画可以锻炼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