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宝山 《湖南教育》2010,(10):49-49
课余和放学后,学生喜欢随意"涂鸦",对此,许多学校要么"严令禁止",要么"一刷了之"。但是,涂鸦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令人头痛。  相似文献   

2.
学生喜欢在校园墙壁上随意"涂鸦"的行为是让管理者特别头疼的难题,对此许多学校要么"围追堵截",对"肇事者"严格"制裁";要么"一刷了之",用原来的颜色盖住"涂鸦",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采用"游击"战术,不断地将作品"发表"到其他地方,涂鸦现象屡禁不止,并且有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3.
学生喜欢在校园墙壁上随意"涂鸦"的行为是让管理者头疼的难题.对此许多学校要么"围追堵截",对"肇事者"严格"制裁";要么"一刷了之",用原来的颜色盖住"涂鸦",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采用"游击"战术,不断地将作品"发表"到其它地方,涂鸦现象屡禁不止,反而有燎原之势.最近读了一篇名为<"封存鞋印"是一种教育智慧>的短文,顿时醒悟.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教若干年,深感语文教学已陷入困境,且不说基础知识的偏、难、怪、异,单说作文教学就足以不敢让人恭维。多数学生作文要么是无话可说的超短篇,要么是语言干巴的瘪三文,要么是寡淡无味的流水文,要么是白字连篇的涂鸦文。岂止中小学生,少数大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国青年报》曾专门讨论过大学生的语文现状。是不是当今的学子们“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呢?显然不是的。笔者以为,现在的语文教育效率低下,效果不好,国民语文水平下降,是与我们对传统语文教育方式重视不够、借鉴不力有密切的关系。愚以为传统语文教  相似文献   

5.
标点符号看起来是“小问题”,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是“老大难”。部分学生在作文中不会恰当使用标点符号,要么是通篇只有逗号.最后加一个句号,要么是各种符号乱用一气。面对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疑难杂症,教师该怎样引导呢?  相似文献   

6.
一、提出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学作文教学倡导技术性和模式化,许多学生和教师都认为美文的得到有一定的套路和技巧。于是,作文课变成了教师“告诉”方法、“灌输”技巧,学生无病呻吟造美文。长期如此,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写作时要么手足无措,要么不知所云,在经历多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写作就是这一能力的具体展现。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是“谈文色变”:要么是无事可写,交一张白卷;要么是无“谋”乱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写到哪儿;要么是东拼西凑。穿“百家衣”弄得不伦不类。总而言之就是对作文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不要说精于构思了。  相似文献   

8.
<正>每每布置习作,往往有许多学生捶头顿足,谈"文"色变,为了应付胡乱涂鸦,草草了事。每每批改作文,有更多的语文老师唉声叹气。学生的作文要么毫无文采,要么套路一堆,没有半点真情实感。"这种智力水平正常,其他成绩一般,但作文水平偏低,习作中困难较多的学生,就是所谓的"作文后进生"。就解决"作文后进生"的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看病先探因,对症下药效果灵要想转化后进生,必须先找出其病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我听过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现象(一):当教学环节进行到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先是提出问题,然后就说“现在开始讨论”!此时,教室里立刻发出一阵阵“嗡嗡”的讨论声,让人感觉到好像每个学生都在小声发言。但教师大多在宣布“开始讨论”后仍把自己限制在讲台前,要么是一味站立等待,要么是借学生讨论的时间看自己的教案,要么急急忙忙准备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内容,不下讲台,更不到学生中间去听一听讨论的内容,使教师与学生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10.
吕虹 《江西教育》2010,(7):12-12
标点符号是“小问题”,但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在小学生习作中却是个“老大难”。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习作中不会恰当使用标点符号,要么是通篇只有逗号,最后加一个句号,要么是各种符号乱用一气。面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标点疑难杂症,我们该怎样辨证施治呢?  相似文献   

11.
“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在不少学校还相当地普遍。所谓的“差学生”,大多指“学习不好”或“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写的作文——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推测——要么是语无伦次,要么是病句成堆,要么是东拼西凑,要么是假大空,总之不会好。——几年前,我就对这种说法持有疑议。一次,到某中学讲作文,使我变得愈加清醒。那次,我先讲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心里真正想说的话,然后出一道作文题《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12.
(三)构思篇     
常见病症病症一:无构——随意涂鸦,缺乏章法虽然近年来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作文题目设计尽可能贴近同学们的生活,让考生有事写,有话讲,但还是出现了不少低分作文,究其原因,与考生作文之前不通盘构思有较大的关系。不少同学拿到题目,跟着感觉信手涂鸦,缺少章法与技法,导致作文一盘散沙。要么是一个材料多个中心,导致主题混乱;要么是一个中心多个材料堆砌,导致蜻蜓点水,点而不透。  相似文献   

13.
绘画是儿童天性喜爱的一种活动,它在发展儿童智力、对儿童进行美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成人化、标语化、卡通化、模式化倾向,又成为当今许多儿童作品中的一种通病。儿童绘画不同于成人画,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绘画是一种“涂鸦”式的“绘画游戏”。而这一种“涂鸦”也正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班集体里,最让教师伤脑筋、费精力的不是多数普通学生,而是少数特殊学生。这些特殊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往往与众不同,要么不服管教,自行其是;要么行为偏执,自暴自弃;要么远离群体.孤独封闭……我们姑且称之为“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单凭教师的满腔热情和一两次严肃的谈话,是很难将其彻底转变的。可是,如果对他们放任自流,不加约束,任其自然发展,这些学生身上的顽疾却会越来越严重,将来走向社会难免会成为“问题人”。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及“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于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对问题的感受能力。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灌输式的教学引导下,许多人已经失去了问题意识。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者要么接受现成的知识,要么巩固这些知识,从来没有人提醒他们,“请注意一下,能不能从周围看出问题”。其结果是,很多人仅仅只能成为“知识的掌握者”,即能掌握大量的知识,却不能找到问题,我们无妨称之为“充…  相似文献   

17.
几乎每个教师每天都在教学,可以说是教得都非常认真,也非常辛苦。但有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要么不清楚。要么是不满意,要么是事与愿违,因而出现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要用“嘴”伤害学生,当你不尊重学生时,学生也就有了不尊重你的理由。早晨,气温非常低,听天气预报说已是零下5度。早自习时,一个教室门前却站了几个学生在挨冻。我猜想,这几个同学要么没背下英语课文,要么没完成作业,要么早读时“交头接耳”……反正是犯了错误,让教师送进了“大  相似文献   

19.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一面批改学生的作文,一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学生不会选材,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没趣味不值得一“笑”,要么太平淡不值得“感动”。于是往往大笔一挥:选材不好!结果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平,甚至对本来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也觉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20.
“涂鸦”一词最初见于宋人范成大的五言诗《儿时拾趣》:“黄发垂髫儿,握枝向泥沙。似解世人意,信手乱涂鸦。”从诗里可以看出“涂鸦”具有“似懂非懂”和“随手乱画”的特点。对于孩子的“涂鸦”,有些家长感到讨厌、恼火,此举小而言之是挫伤了孩子用画画表情达意的积极性,大而言之是把一个有可能成为画家的人才扼杀于萌芽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