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和计量回归方法对高校毕业生跨省流动状况进行了性别比较。研究内容包括流动比例、流动方向、流动收益、流动成本、流动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女性跨省流动的比例显著低于男性。男性的流动率为50.8%,而女性的流动率为39.1%,比男性低11.7个百分点。第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跨省流动都显著增加了收入。第三,经济因素是跨省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人口特征变量、人力资本变量、家庭社会经济背景都是显著影响跨省流动和收入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工作匹配是衡量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对高校毕业生的区域流动行为与工作匹配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流动能够降低毕业生过度教育的可能性,增加找到专业更匹配、满意度更高工作的机会。相比不流动和其他流动类型,多次流动对工作匹配的促进作用最大。即便同在东部、中部或西部省份就业,曾经发生跨省流动的毕业生也比不流动者找到匹配工作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主要压力,就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文章主要探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及其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和群体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安徽省6县5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讨论子女性别偏好和状态依赖假定下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户主的年龄、非务工收入对劳动力跨省流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是否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户主是否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户主学历为初中、与县城的距离等变量对家庭户主的跨省流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家庭是否有男孩、头孩是否为女孩等子女性别特征变量对家庭户主的跨省流动产生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子女性别结构是农户家庭劳动决策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男孩偏好下更高的抚养成本成为户主跨省流动就业的重要激励,但这一家庭特征因素背后仍然脱离不开经济动因。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它涉及了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自身因素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政府要调整经济结构;就业市场要规范市场行为;高校要完善就业指导;毕业生要降低就业期望,各个方面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实与社会的对接不够紧密、人力资源流动出现结构性失衡、人才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大学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与就业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结果.文章从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政策和工作机制等四个方面出发,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出了设想以及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经济、社会、高等学校和毕业生个人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政府必须加强调控,提供就业岗位,营造良好就业环境;高等院校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毕业生个人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流动就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本文基于珠三角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四座典型城市实地调查获得的1339份问卷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探索影响农民工流动就业倾向的重要因素和影响机制.重点研究了农民工个人基本特征、个人经济特征、家庭人口特征、企业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农民工流动就业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个人基本特征中的年龄、婚姻状况等变量,个体经济特征中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水平、收入的满意程度、储蓄比、期望工资增长率等变量,家庭人口因素中向家庭汇款数额、子女是否随迁等变量,企业工作环境中的工会参与情况和加班情况等变量,社会环境中与流出地比较得出的相对收入水平变量等多种因素对农民工的流动就业倾向具有显著影响.政府部门应围绕着农民工流动就业特征,制定促进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的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9.
北京作为众多高校的聚集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受到关注。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北京市34 所高校5999名大学生就业行为和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发现在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趋向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哪些经济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 目前,“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赖德胜教授对此分析时认为,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行为。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城乡差异、地域差异、收入差异和社会流动,是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困难形成的直接原因;而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市场不规范,就业教育滞后,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是我们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改进工作思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Using national data, this study examined out-migra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graduates who attended in-state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Unlik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issue of student migration, in which researchers used a single equation approach, the present study employed a multi-level techniqu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factors from individual, institutional, and state levels on post-graduation migration. The study findings suggest that grant recipients, students who applied to multiple institutions, and college graduates from highly selective institu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leave their native states, while Hispanics, college graduates from doctoral institutions, and students who reside in states with higher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re more likely to remain in their native states.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对美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大学教育的经济回报分析扩展到毕业后十年,进一步考察了大学教育对于学生毕业后第一个十年内失业可能性的影响。本研究还验证了大学质量对毕业生收入有积极影响,同时不同本科专业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然而,这两个主要因素对毕业生失业可能性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一方面,高质量私立大学的毕业生虽然在各类型高校的毕业生中享有最高的平均收入,但其失业的可能性也最大;另一方面,较其他专业毕业生而言,就读于高需求专业如商学、医学等的毕业生,其失业可能性也较低。  相似文献   

13.
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理问题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践踏了社会民主和法治,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女大学生、贫困生、有生理疾患的学生、残疾生和容貌不佳的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难现状及其危害,并建议从制定政策、完善法律、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消除就业歧视,推进大学生无障碍就业。  相似文献   

14.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科技进步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政府要加快经济转型和提供宏观的就业环境、开发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共就业服务性岗位,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鼓励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5.
依托母体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具有在招生、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的特殊性,其毕业生所拥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就业期望可能产生特定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因素,对某独立学院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学生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存量上存在差异;社会资本相对人力资本,对毕业生就业预期的影响更大些。为此,独立学院毕业生要正视所处的教育生态环境,理性认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高校要分类指导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同含量的毕业生,正确认识社会资本的作用。既要维护"继承性社会资本"。也要开发"生成性社会资本"。政府应做好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合理疏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9年大学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考察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这两个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得出两点主要发现:第一,在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概率方面,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二者都重要,不可或缺;第二,决定大学毕业生起薪水平的因素,是人力资本而非社会资本,即人力资本更为重要。上述发现表明,一方面,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决定机制越来越回归新古典模式;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领域中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还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如果任由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状况发展下去,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从长远来说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人们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新常态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基于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主要分析了高校毕业生过度教育的现实状况,并给出了综合满意度、总体满意度和6个就业满意度的具体指标的状况,最后利用回归方法分析了过度教育及其他控制变量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性。最后根据分析结论,对毕业生、市场和社会、高校在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某工业园区IT企业的薪酬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起薪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起薪总体上受性别、学历、学校、专业、所属部门、企业所有制形式和规模等显在特征变量的影响程度较大,且不同学历毕业生的起薪决定因素有差异,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起薪决定因素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余磊  刘顺 《滁州学院学报》2012,(5):65-67,76
针对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规范性检测的特点和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在对毕业生信息采集数据常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数据规范性检测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并在Excel数据环境中运用VBA对其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规模和对大学毕业生需求层次要求的影响;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对大学生就业的制约,提出了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等相关问题和如何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