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30年来,随着翻译学科的蓬勃发展和对西方译论的大量引进,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国内翻译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从起初源于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途径,逐步扩展到多元化的文化学和哲学研究途径。作为翻译研究哲学方面研究的代表,本文着重介绍了吕俊的相关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余晓洁 《考试周刊》2008,(47):216-217
翻译活动在世界上存在了几千年,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翻译理论研究也已存在了超过2000年,随着20世纪初西方翻译理论进入我国,我国的翻译理论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概括研究了在西方两位著名翻译家奈达和纽马克翻译理论影响下的中国现代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3.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活动大约都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在长期的翻译实践活动中,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世界,都产生过各式各样的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引介了大量西方译论。然而,几千年来的中国翻译史,在西方研究者笔下,不过寥寥数笔。作为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翻译理论的同时,有必要了解西方世界的中国译论研究概况,以便加深我们对中国译论的认识。基于此,笔者将对西方世界的中国翻译理论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以期中国学者对此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的三部和英国的一部翻译词典的简要利弊分析,认为我国翻译词典的编撰已经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但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我国目前的翻译研究还相对西方落后的状况,我国的翻译词典编撰工作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张永中 《海外英语》2012,(4):175-176
文章探讨了我国翻学界对西方翻译理论不再满足于介绍,而是结合翻译实践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做了验证和思考,文章指出这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译学研究走出文艺学和语言学研究的藩篱,进入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中,同时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翻译中顺应和变通策略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两大分支 :一方面是以研究我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为主 ;另一方面是以研究西方的翻译理论为主。从翻译理论的角度上看 ,我们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 ,引介西方的翻译理论为我用 ,构建以本族语言文化现实背景为依据 ,并能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中国翻译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西方翻译史的系统研究,目前在我国是一个空白。即使在西方,也仍处在刚刚兴起的阶段。这方面的著述为数甚少,远不及西方文学史、西方美学史、西方语言学史等其他学科活跃。湖南师大外语系青年教师谭载喜撰写的《西方翻译简史》填补了这一空白。全书十六万余言,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分古代翻译、中世纪翻译、文艺复兴时期翻译、十七至十九世纪翻译、现代翻译等五章,并有导言,参考书目表,大事年表及名目索引。在导言部分,作者概括地分述了西方翻译实践和理论的梗概、变迁及其发展。在随后各章分时期,分阶段对两方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学术视野,并且为中国翻译研究提供了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新视角。文章分别对西方翻译研究和中国翻译研究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进行了评介和分析,并对中西方翻译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已经成为西方译学界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而在我国普遍认为女性主义翻译对中国翻译实践的影响是很小的。通过对丁尼生的一首无题短诗的翻译进行分析和研究表明女性主义翻译的视角早已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翻译实践,只是相对于较为深刻和极端的西方的女性主义翻译而言,这种存在或影响更为温和与保守。  相似文献   

10.
西方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英译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是近年来我国翻译研究中的热门话题,标志着中国英语正在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异化和归化作为两大翻译策略,各有特点,纵观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异化更受其青睐。西方媒体使用异化策略来解读中国概念的背后更有着其深刻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以谭载喜的《西方翻译简史<修订版>》为依托,阐述西方翻译史上的"明争暗斗"。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整个西方翻译历史划分的各种观点,第二部分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辩证观为理论依据,分析西方翻译历史中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以此,生成对我国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发展的建设性启发。  相似文献   

12.
刘爽 《河南教育》2011,(2):63-64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思想是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继西方各种后结构主义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后翻译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传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然而,目前它在中国境内还处于介绍阶段,发展缓慢,影响较小,对其理论的批判性研究成果更是缺乏,处于比较边缘化的地位。可见,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在引进、吸收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同时,要根据我国翻译界的实际,与具体情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从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到建国以后的现代翻译,我国翻译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西方翻译理论涌入中国。本文回顾了我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历史,指出对我国传统译论应当继承和更新;对于西方译论,要借鉴吸收,但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考察西方古今译论主要流派的角度,探讨它们与我国“信达雅”传统翻译理论的联系,认为尽管西方翻译研究的视角不同,翻译的术语使用不同,但都是在探讨怎样求得译文对原文的信、达和雅。作为翻译原则和标准,“信达雅”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中西方翻译标准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议最多的一个领域。中西方对翻译标准的内容界定不同,研究取向也各有不同,但中西方翻译标准始终并行不悖,且存在共通之处。本文在分析中西方翻译标准典型特征的基础上,对中西方翻译标准的发展走向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开展语言活动的重要方式,但是因为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我国许多翻译者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十分容易走入翻译误区,不仅会对翻译的准确性造成直接影响,还无法对原文的思想、内涵进行体现。本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语翻译的误区以及出现翻译误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英语翻译策略进行研究,以显著提升英语翻译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西方翻译研究影响下我国翻译研究范式变迁的特征,即滞后、焦虑与跃进,揭示我国翻译研究中的传统自足和排外倾向,揭示跨越式发展倾向及描写研究的不足与误解,借以从范式变迁的视角审视“创造性叛逆”误读之因。  相似文献   

18.
女性翻译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国际译学界的热门话题,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与西方相比还只能算刚刚起步。如果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我国的女性翻译研究必须首先回顾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了解多元文化中女性翻译的叛逆性和差异性。然后才能探讨出中国女性翻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影视翻译理论研究发展与现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的翻译研究领域,目前在翻译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而相对于影视作品对于社会的巨大影响,影视翻译的相关研究可以说是十分的不足。近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外国影视作品,影视翻译实践却缺乏相关理论指导。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在影视翻译研究领域起步较早,理论相对成熟和成体系。本文分析了影视翻译研究不足的部分原因,回顾了西方影视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介绍了中国影视翻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希望通过对比与学习,引起学界重视,通过与西方学者的交流与学习,早日形成中国影视翻译理论研究的体系和规模。  相似文献   

20.
翻译研究的范式和视角的嬗变总是随着社会文化语境中主体文化精神和主流哲学思潮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一始于西方且具有西方文化渊源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浪潮,在我国译学理论研究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毁誉参半。本文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在国内的现状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分析了"转向"的时代性特征和学科综合性需求,对"转向"后翻译研究具体的文化视域给予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