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赵心刚  卢凡  程苹  田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71-1378
实验动物是支撑我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支撑条件。实验动物资源建设和实验动物科技创新有力促进了国家生命科学发展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在分析国内外实验动物资源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我国实验动物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包括模型资源建设、法制化、伦理、数据资源整合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我国至2035年实验动物资源建设的若干目标和具体建议。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我国实验动物资源建设,为支撑我国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等领域必需的科技资源,在人类探索生命奥秘、促进健康福祉过程中作出了宝贵的"牺牲"。福利与伦理审查是实验动物饲养与使用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该环节不仅可以体现人类对其他物种生命的尊重,也将对科学研究的结果产生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尝试结合北京大学近年来在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审查工作的实际,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内涵、科学意义及如何开展福利伦理审查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期望能对有关院校及科研机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动物实验伦理彰显人类对待自然生命的科技伦理理念,伦理审查是对敬畏生命、善待实验动物和动物福利技术的审查,更是促进科技人员将伦理原则贯彻于动物实验全过程的重要工作。为探究动物实验伦理判定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我们调查了相关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组织机构运行现状,并对人格特质与伦理审查的作用关系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道德敏感性、神经质得分和伦理委员德行修养等人格特质因素,以及学历、性别等人口信息与动物实验伦理判定呈显著相关关系。基于人格特质因素,我们进而对伦理委员会机构设置、成员组成和审查程序提出了建议,并讨论了不同岗位分工的科技人员对动物实验伦理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感受差异,建议建立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学术能力与人文道德、哲学素养并重的综合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8)
目的:了解苏州市医学类学生对实验动物伦理意识的认知度重视度现状,研究探讨如何增强医学类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意识。方法:抽取苏州大学及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共400名同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认知度、重视度、对待实验动物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医学类学生对于实验动物伦理的认知度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实验动物伦理意识,存在玩弄实验动物或暴力对待实验动物的现象。结论:医学类院校需要重视实验动物伦理的相关知识教育,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实验动物伦理相关知识,在实验中贯彻落实"3R"原则,完善动物实验的相关操作规范及标准,提高医学类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生命科学、医学等学科体系比喻成一座座参天大厦,那实验动物学科则是支撑这些大厦屹立不倒的地基;如果把疫苗、药物、医疗器械等比喻成人类战胜疾病恶魔的利剑,实验动物学科则是这柄利剑的试金石;同样,实验动物学科也是我国自主研发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获得国际认可并参与医药领域国际竞争的高速路。因此,实验动物学科是国家科技体系中的支撑学科,是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促进成果转化的必须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动物实验伦理的规制是法律调整科学伦理问题时所面临的典型难题之一。在法功能层面,对科学伦理进行规制的本质是道德法律化,厘清道德与法律的边界有一定困难;在法经济层面,法律、伦理与科技的交织导致了规制中的利益冲突;在法执行层面,科学活动的低能见度造成监管的无力。要解决此种困境,需要通过行政规制和自我规制的结合方能完成。目前中国的动物实验伦理规制体系中的问题可循此路径解决。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验动物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省为促进实验动物学科快速发展,为我省生物、医药、卫生、食品、畜牧以及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强化实验动物法制化管理,构建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即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平台,实验动物生产基地平台,动物实验平台,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资格培训平台,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咨询服务平台.实行实验动物年检制,使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实验动物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从而推动我省实验动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江西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实验动物领域开发应用的多数系统尚较少涉及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的伦理和福利管理,且大部分系统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高校实验动物伦理管理的要求。因此,基于高校实验动物伦理管理中实验项目种类庞杂、专业性要求高,基金申报量大、时效性要求强,以及动物伦理委员会组织构架庞杂、统筹工作难度大的特殊性,以浙江大学为实例,通过分析服务对象的环境和需求,聚焦高校实验动物伦理审批程序、批准后动物伦理监督和项目终结等环节,构建以数字化全流程监控为核心的动物伦理管理系统(AEMS系统)。AEMS系统包括对申请者开放功能的前台,对秘书、评审者与监督者开放功能的后台,以及链接上游实验人员培训系统与下游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系统的两个信息接口。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从申报环节、审批环节、系统界面、系统稳定性、技术支持、运行效果6个维度,调查用户对AEMS系统自2020年运行至今的使用满意度,结果显示用户的总体满意度为94.31%,总体评分为4.48分。最后提出随着我国动物伦理学的不断发展,AEMS系统今后需要不断提升功能性与用户体验感,包括提高申请者提交申请效率和评委与申请者之间的沟通效率,加强伦理委员会内部交流,以及建立...  相似文献   

9.
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生实验动物科研水平的基础保障。由于研究生背景知识的差异,实验动物相关知识水平差异明显,对于实验动物技术相关知识的需求不同,因此教授该课程需要一定的系统性、包容性和实用性。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对研究生实验动物教学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在我国按微生物控制分类,可将实验动物分成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特定病原级)和无菌级四种。按遗传控制分类,可分成近交系(纯系),远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系三类。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涉及微生物控制、寄生虫控制、遗传控制、饲料营养和环境设施等。实验动物科学的重要性实验动物科学,是近代生命科学发展中新崛起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生物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  相似文献   

11.
动物繁殖学实验是动物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动物繁殖学实验内容的调整,将实验内容划分为两大模块:室内实验4个,室外实验3个。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重点突出综合实验。实验重视设计性及创新性,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建立全面灵活的考核体系。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进  周天骄  牛欢 《科教文汇》2012,(25):115-116
动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对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其实验技能,树立探索科学知识的正确方法。本文通过对动物科学学生实验中动物饲养、样品采集、数据处理等过程中常见问题剖析,阐述动物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为提高动物科学学生实验技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丽锋 《科教文汇》2011,(23):196-196,202
人文素养的培养,在选修课中至关重要。而分析当前新办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选修课程和实际教学,却难以让人满意。"职业道德第一,职业技能第二"的高职办学理念要得到体现和落实,必须注重学生做人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4.
林荣振 《科教文汇》2014,(15):170-171
“问题是科学的心脏”,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问题出发,通过结合生活场景、课堂表演、学生实验、新旧知识联系及实物或媒体的手段,巧妙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命科学尤其是克隆人技术对传统社会伦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打破传统的科学研究无禁区的观念,树立科学研究有禁区的观点是满足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的需要,必须及早研究制定相应法规对人类科技行为做出必要的规范,以确保现代科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娜 《科教文汇》2014,(12):54-54,69
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应结合动物科学专业所设的两个专业方向,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增加实验内容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专业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淑华  冀伟  葛淑敏 《科教文汇》2012,(16):118-119
随着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生物实验安全问题愈发严峻,高校生物实验安全与防治必须予以重视。本文从安全教育、实验管理、个人防护、实验后处理等方面初步探讨了高校生物实验的安全与防治问题,旨在为人体健康、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明使他们被迫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科学的土壤.我们创造的科学文明要让儿童过这样的“文明”生活吗?他们真的喜欢这样的文明生活吗?他们可以选择吗?孩子们有权利选择,不应该被禁锢,我们有责任还给儿童游戏、田野、连环画、泥巴、小动物、地平线,还有自由的空气……科学课上,孩子们的专注、有序让我动容,动手做小船、捏橡皮泥时的兴奋、快乐感染了我,对实验台上的仪器、教具的好奇让我欣喜,实验成功时的欢呼雀跃让我满足;采摘一片树叶、捉来一只甲壳虫问我“这是什么”、“为什么”时让我备感欣慰;有时,学生竟故意犯点小错,留下来接受“惩罚”——打扫实验室,就是为了多在实验室待会儿,这令我深受感动……我看到了真正的儿童,活生生的儿童,求知的儿童,向往大自然、崇尚科学的儿童.  相似文献   

19.
杨文选 《未来与发展》2010,33(11):81-84
"美好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什么是美好生活?显然不同社会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德尼·古莱教授认为,"维持生命、尊重和自由"是所有个人和社会都在追求的美好生活目标。美好生活必须通过发展"拥有"足够的物品,但物品富足并不等于美好生活。古莱从伦理学视角研究发展的思路及其观点,对于目前正在苦苦反思"发展为了什么"的中国社会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