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进入到大动荡大融合时期,作为社会文化的最集中反映,婚姻制度也在战争频发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内婚现象、早婚现象以及婚礼的阶级性等等。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战乱纷争,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各民族长期杂处生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大发展,同时,射箭文化也在这场民族大融合中获得了广泛的交流和传播,形成一种独特的"武文化"现象,并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初唐时期诗歌文学肇兴,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耀眼夺目,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诗歌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形态而存在。对初唐时期诗歌中的体育活动进行考释,发现初唐时期以军事训练、竞渡、拔河、射猎等为主的体育活动在社会各基层普遍开展,为体育与诗歌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发展契机。基于体育诗歌文化的创新发展,初唐诗人、文学家对于体育题材的诗歌创作尤为热衷,诗歌中的体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流露,是社会现象的反衬,是一种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4.
文化新闻报道是报纸的重要内容,它是以报道社会文化生活、文化现象和文化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重要时期,在文化新闻越来越多地以"娱乐新闻"的面目出现的时候,党报的文化报道  相似文献   

5.
黄甜田  孙韫茹 《今传媒》2012,(8):100-101
本文主要通过对近期来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大热特热现象,其背后折射出以电视为媒,为青年男女搭鹊桥,体现出个体的多元价值观——爱情的影子;社会热点的大融合——时代的镜子,因此演化出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引发全民思考与内省。  相似文献   

6.
浅析广告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新闻传播》2009,(8):132-133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处在大碰撞、大分裂、大融合的时期,广告跨文化传播变为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它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任何一种传播方式,成为经济与文化全球化最有力的助推器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2014,(1):10
文化政策传播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之庞杂社会现象,在研究过程中要将其具体定义与归纳不缔是件困难的事,作者认为可用三个概念来归纳说明社会文化现象,分别是:混合、融合与化合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邱文中 《中国出版》2012,(10):29-31
以广告代理现象为关注点,我们可以将国际广告业发展划分为早期广告、现代广告、国际广告及新世纪广告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对广告功能与价值的要求不同,广告观念随之呈现为展示、诠释、传播与卷入观念,营销传播现象与社会文化现实构成了我们思考国际广告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张亮 《兰台世界》2020,(4):152-155
流人现象是明清时期辽北较为典型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辽北地区近现代的文化源流之一,流人对辽北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通过对《铁岭日报》在1979年至2018年间报道的有关流人文化方面相关文章的梳理,介绍了辽北地区流人文化研究状况,阐述了明、清时期流人文化对铁岭、尚阳堡两地地域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扬州史述》为《扬州文化丛书》八册中的一本。本书以历史递延的朝代更替为经,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代、近代等几个大的历史时期:以各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经济文化现象为纬,分篇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历史上扬州的嬗变延迁和枯荣盛衰。  相似文献   

11.
(一) 图书馆事业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文化发展特点的制约。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发展为主要形态,而西方文化以古希腊的哲科学为主体。中国文化在先秦诸子时代已经形成,而先秦诸子文化直接源于巫史文化(注1)。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从巫史文化起,经诸子宏扬达到高潮。西汉以后中国文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儒学与据了一统地位,这一段历史成了儒学的自我演化时期。其中,在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儒道佛融合的现象,逐渐完善了中国文化。宋明理学和清代经学的出现,实际上是对传统儒学的反思与批判,儒学进入了解体时期。雅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对儒学)的瓦解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科学引进的并存时期。然而,旧中国并无科学,传统文化以其二千余年的历史惯性禁锢着人们的社会文化意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才发达起来。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文化形态。综观中国古代文化潮流,基本上只有一个高潮,即诸子  相似文献   

12.
闺秀与名妓在出身背景、家庭地位、充任的社会角色等方面都大相径庭。但在明末清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闺秀文化与名妓文化逐渐走向融合,一些闺秀如黄媛介,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秦汉是一个文化大发展时期,作为文化中的一部分,出行风俗受当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是盛行。这一风俗不但影响了秦汉时期国家的政治活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文化,并且还对后世的出行风俗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定时期内的话语表述总是和这个时期的文化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它参与建构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分别从神话、道家和政治家角度,从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社会的男性视角阐释了“水”这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蕴涵了丰富的审美信息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中的社会各要素间的互联特征和相关性的新现象,并从信息大联动、平台大集群、流程大互通、产品大升级、计算大覆盖、办公大自由、行业大融合、跨界大协同、管理大整合等方面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案例解读.  相似文献   

16.
卢嘉毅 《今传媒》2011,(4):92-94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形式,不仅仅只是提供消遣与娱乐的工具,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传达,甚至可以看成是对于当代社会思潮、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通过对冷战时期好莱坞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类型进行研究,并结合文化研究以及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去探讨冷战时期科幻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社会现象和焦虑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单梁 《新闻世界》2014,(8):412-414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衡量这个国家在当今国际世界中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比重的增大是当今时代全球传播的一大特色。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大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带动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环境下,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多种途径,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抓住"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机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媒体素养,科学合理地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男色时尚融合了大众传媒的商业文化和权力意志,契合了大众本能的审美需求,突破其小众传播限度,具备了越来越大的社会空间.这种审美形态的兴起打破了传统语境基于男女性别的二元审美对立的刻板印象,性别形象从单一导向多元.本文从性别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了多维解读.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从古至今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同种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之间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这一现象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社会环境相对稳定,随着疆域的拓展,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进一步加强,对外交往活动非常频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带来了文化的繁盛,各种艺术门类在这一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