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的空调系统能耗逐年增加的现状,从降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冷热损失、空调系统的设计、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四方面分析了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法,为空调系统的节能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暖通空调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暖通空调系统的高耗能给本来就资源紧张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降低暖通空调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使得我们要加强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与节支,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暖通空调是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大的能耗。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需要对暖通空调进行节能设计,并且对噪音进行处理,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暖通空调节能设计中,应该根据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并且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文章对于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以及设备的噪音处理进行了分析,对于暖通空调设备的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如今,空调走进了家家户户,但随着空调的数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不断下降,能源的消耗也不升高。这与国家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相违背,所以降低空调系统对能源的消耗,对空调系统实行绿色节能理念迫在眉睫。本文讲述的就是对建筑工程中对于暖通空调实行绿色节能理念的一种构建。  相似文献   

5.
刘克智 《科技通报》2012,28(8):62-65
传统的基站温度控制主要依靠空调无间隙的工作模式来实现。这种工作模式造成了能量的大量消耗且只能被动控制基站室内温度对基站维修工作造成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变频技术的通信基站节能方法,利用室外的冷空气代替空调进行节能室内温度降低,结合历史数据使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对风机的变换频率进行智能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风机与空调的过度切换,使空调工作在最优的时间段,能使通信基站的能量消耗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城市建筑中采用设备先进的中央空调系统,是创造舒适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建筑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在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能源的节约也提上日程,具体到暖通制冷行业来说,空调系统的节能对于降低建筑的能耗是非常关键的.文章从围护结构、空调的冷热源、空调的末端、空调水系统及空调的管理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节能措施和方法.希望能给空调从业人员在中央空调的节能工作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为我国的能源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量的建筑工程中都使用了暖通空调系统,而这一系统在给人们带来了益处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能源的耗费是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如何改进设计方案,加强管理,来降低空调的能源消耗势在必行。本文首先阐述了暖通空调节能的重要意义,进而探讨暖通空调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最终探析实现暖通空调节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将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制订了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的目标,各级发展改革委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加强了节能评估审查。洁净空调系统是药品生产厂房耗能较大的设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颁布实施后,对洁净度级别有更高的要求,空调节能问题对降低药品生产厂房运行成本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通过设计实现洁净空调系统节能提出解决方案,供药品生产厂房及相关的行业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从地铁环控空调能耗的基本构成方面提出了空调系统节能的途径与措施,指出环控空调系统的节能要重视空调系统设计的节能、空调系统运行的节能.  相似文献   

10.
从照明节能设计、降低线路损耗、空调系统的节能以及合理选择变压器等四方面讨论如何在电气设计中贯彻节能原则。以及对于建设节约性社会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从Bayes空间计量的角度研究省域之间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居民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多数省域的居民能源消费在空间上呈现高-高和低-低集聚;人口规模是影响居民能源消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居民消费支出和能源消费强度;从当期效应来看,各变量对居民能源消费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为正,因此,降低能源消费需要控制人口规模向城市转移的增长速度、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引导和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2.
魏艳旭  孙根年  李静 《资源科学》2011,33(7):1338-1345
本文依据1953年-2009年统计数据,以单位产值能源消耗为指标,将新中国划分为两个阶段(1953年-1977年和1978年-2009年),比较了两个阶段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从1953年-1977年,随着人均GDP的升高,人均能源呈同步增长;单位产值能耗从6.76t标准煤增长到17.9t标准煤,能源消耗弹性从3.59下降到-0.58,两者呈现反相关性;从1978年-2009年,随着人均GDP的增大,人均能源消耗波动上升;单位产值能源消耗从17.50t标准煤下降到5.05t标准煤,而能源消耗弹性波动较大。本文依据IPAT方程从广义技术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前30年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依赖性较大,对技术依赖性较小;而后30年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依赖性减弱,对技术依赖性增强;技术转变与技术进步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大城市能耗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飞  刘毅  金凤君 《资源科学》2013,35(2):240-249
特大城市的能耗已从生产领域转向城市功能和自身发展方面,因此其能耗具有与中小城市不同的特性。本文首先分析2010年61个特大城市能耗的空间分布特点,再利用D氏数指分解法对1996年-2010年间32个特大城市的能耗变化做因素分解分析,在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选取经济规模、单位产值能耗、人均能耗、人口密度、能源空间支持等5项指标,计算其对城市能耗的贡献率,分析共性与区域差异。结论显示:城市所处区域(特别是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对其能耗量和能源利用方式有较大影响;经济因素仍是特大城市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贡献率较大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人口因素在特大城市能耗变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低碳型的生活方式是特大城市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紧凑型空间是城市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应提倡精明增长,建设紧凑型城市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产业结构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鉴于现代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费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认识和把握国家能源消费行为规律及其变化趋势已经成为社会能源节约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和结构演进-单位能耗两个模型,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印度产业结构演进和能源消费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现代化建设初期,二产为主的结构演进对国家能源消费需求产生了明显的增速效应;随着多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能源消费需求的减速作用开始逐步显现,从而形成由升到降的倒"U"型曲线变化形态。作为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在长期一边倒的部门发展政策影响下,刚性演进特征极大地制约了国家产业结构节能效应的发挥,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5.
李博  李清彬 《资源科学》2013,35(6):1194-1201
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由于资源禀赋、历史基础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区差异性,中国的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种存在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显然也表现在了能源消费方面.本文使用1998年-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地区差距,考察决定地区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消费、工业化程度、国有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情况,然后运用基于回归的Shapley值分解技术,对中国地区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差距进行分解研究.分解结果显示:地区固有因素是影响地区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接下来依次是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工业化程度、国有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其中,对外开放程度与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地区差距缩小的重要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进而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低碳产品设计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被理解为一种环保意识和生活态度。低碳设计,就是以设计为起点降低产品在制造、储运、流通、消费乃至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从而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产品是指用料倾向自然、节省能源、不含有害物质、易回收再利用,这种产品有较长的使用周期,以此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效果。设计师应主张"低碳设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引导人们走更正确、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的定量分析能揭示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动态测度,结果表明:1995年-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4420.58万t增加到2009年的10919.11万t,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平均增幅为10.48%,碳排放强度由1995年的2.44t/万元降至2009年的1.09t/万元,呈持续下降态势,平均年降幅9.69%,煤炭类碳排放量占绝对优势,年平均为93.77%。基于STIRPAT模型,揭示了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GDP能耗等驱动因子的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1582、0.2329、0.2424、0.2688、-0.1176。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2015年、2020年的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15686.25万t、22519.10万t,碳排放强度将分别降至0.81t/万元、0.62t/万元。根据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结合碳排放驱动因子的边际贡献,提出了减少能源消费的政策建议,可为安徽省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安徽省的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也可为中尺度(省级行政区)碳排放驱动因子研究及预测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消耗变动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尚红云  蒋萍 《资源科学》2009,31(2):214-22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也大幅度增加,如何有效节能降耗,实现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人类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推导能源消耗变动的一种前沿性结构分解分析形式,将能源消耗变动分解为能源强度变动、技术进步变动和最终需求变动3种影响因素。利用中国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表数据首先测度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总量变动的影响程度,然后分别测算28个行业的3种影响因素变动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消耗变动的贡献与特点,结果发现:能源强度变动并没有使所有行业能源消耗都减少;技术进步导致所有行业的每种能源消耗之和都是增加的;28个行业中,最终需求变动的方向与四种能源消耗变动的方向完全一致。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节能降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郑义  秦炳涛 《科研管理》2016,37(8):130-139
本文基于中国1970-2010年能源消费、劳动、资本、碳排放及产出数据运用PSS(2001)协整检验法以及TY(1995)因果检验法研究这些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及其长期协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这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内能源消费、劳动以及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效应,碳排放的作用不显著;从长期来看只有劳动、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基于因果检验法我们发现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实际产出均呈现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结论表明中国若要有效减排,短期内势必要以适当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推行的节能减排战略不会阻滞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夏艳清 《软科学》2011,(10):59-64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变化的机理是确定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进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细分为规模效应、人口效应、三层次的结构效应和削减效应,运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变化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能耗和排污增加的主要因素;人口效应虽然也增加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但是影响效果远低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是降低能耗和排放的主导性因素,三层次的结构效应在不同年份的影响不确定,但是总体来看促进了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其中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行业结构效应对能耗和排污的影响高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对能耗和排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