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汽车节能技术和燃料替代品的应用是当今乃至未来世界汽车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是未来汽车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把"推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加快代用燃料汽车的推广使用,促进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当前由于汽车动力的主要原料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导致国际、国内油价的不断攀升,有购车欲望的消费者都把目光集中在汽车节能与环保上,节油、环保汽车倍受消费者亲赖。因此,汽车制造业也都把汽车节能技术和汽车燃料替代品的应用作为占领市场销售份额和汽车技术创新的战略性研究。笔者就汽车节能技术和节能方法进行初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当今汽车发展的新方向,电动汽车被公认为节能环保的绿色汽车.正确认识电动汽车,探讨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寻找发展电动汽车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14)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也越来越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快速的提升。然而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全球的气候问题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深思,当前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日益严重,造成了一系列的后果,不仅仅使许多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人类的存活以及国家的发展。全球变暖的成因与汽车的发展脱不了干系,汽车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极大程度地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想要遵循环保意识,更好地缓解由汽车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不断发展新能源以及节能技术,本文就关于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汽车的诞生到现如今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已经过去有一百多年了,汽车的产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汽车尾气的排放、燃油的消耗量等由汽车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开始得到广大市民的重视,环保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在这样一个社会主旋律的背景下,国家正在一步步限制排量超标的汽车,另一方便科研队伍也在加紧研制节能环保的新型汽车,再加上汽车是燃油消耗量的一个大项,节能减排变成了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趋势,于是乎电动汽车就应运而生了。现如今纯电动汽车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下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本文从纯电动汽车电气性能匹配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进行阐述和研究,以求能为纯电动汽车的发明与制造添砖揭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新能源节能动力汽车及电工电子设计研发,从汽车电工电子设计技术等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汽车节能的方法,论述了研发新能源节能动力汽车与技术动向。相信未来有更节能、更环保、更先进的动力机汽车出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节能环保和安全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目标,电动汽车应运而生,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虽然速度略有不如,但却具有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与汽车污染间的矛盾,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但由于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给城市原本就不堪负重的交通环境造成了严重打击,再加之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致使交通事故频出,而汽车碰撞就是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防碰撞安全技术进行综述,希望对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促进电动汽车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整个社会对新能源的关注力度也明显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满足了环保与节能的基本需求,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大,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制造、产业链配套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也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本文就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智能制造开展具体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各个行业的发展进程。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交通出行工具的多元化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并引起大众的高度重视。在汽车制作行业的发展进程中,相应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但在汽车制造中一些关键部位都是采用铝材作为基础材料,因此铝材材质轻便,成本较低,更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理念。因此,铝材在汽车制造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铝材使用引起社会各行业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铝材的特点出发,对铝材在汽车制作技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合理优化汽车轻量化进程的发展,实现汽车制造业技术的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7)
汽车轻量化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提高汽车性能、增加汽车安全性的有效措施。全球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紧缺和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汽车工业的绿色节能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要想实现汽车工业的环保节约,减少汽车的重量并不影响汽车的使用质量,是当前可行性最高、制约因素最少、也最节约的方式。而汽车轻量化需要材料技术的支持和应用。本文研究了当前我国在实现汽车轻量化中运用新材料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并介绍了目前应用广泛的新材料,阐述了应用新材料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的能源由两方面提供,一部分由汽车顶部与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管道风力发电机组提供电,通过这两部份电能,汽车不停得到能源在行驶过程中蓄电池不断充电,另一方面由汽车顶部太阳能电池板、汽车侧面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源,汽车在前进的过程中蓄电池不断的获得电能,不仅能降低油耗于成本,而且节能、环保,适用于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1.
从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汽车持有量逐年增加,迅速增长的石油消费和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迫使汽车生产业必须走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本文提出了新型环保汽车的发展趋势,即对现有车辆进行技术改进,提高其环保水平,鼓励混合动力汽车和先进学油汽车的使用,加大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绿色环保汽车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汽车持有量逐年增加,迅速增长的石油消费和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迫使汽车生产业必须走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本文提出了新型环保汽车的发展趋势,即对现有车辆进行技术改进,提高其环保水平,鼓励混合动力汽车和先进学油汽车的使用,加大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绿色环保汽车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3.
当前汽车发展的主题为"节能"、"安全"、"环保",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替代产品,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节能与环保方面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续航里程与动力性能方面也能够比肩传统汽车。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严重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原理、控制方法与工作过程,并对其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加快,汽车产业不断发展,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汽车的普及和应用在加快社会发展,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困扰,加强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促进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对汽车节能技术、汽车新能源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保节能汽车相关政策法规与国家标准枚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信息》2006,(8):13-15
在影响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能源和环境问题最受关注.节能、环保的汽车产品是世界各国研究和发展的重点方向.各大汽车制造商为抢占未来全球汽车市场的优势地位,普遍重金投入,各显其能.  相似文献   

16.
电动汽车因其良好的环保、节能特性必将成为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和热点之一。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是将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有效统一起来的重要手段。我国对电动汽车进行了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1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建筑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绿色环保的低碳节能建筑不仅可以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而且可以促进每个家庭的个人健康。因此,有必要探索绿色环保的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应用。但是,在这方面的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考虑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蒋晶  毛萍 《中国科技信息》2013,(20):107-110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日益减少的石油资源成了人类必须要考虑面对的首要问题,而且环境污染将日趋严重。进行汽车的节能减排工作成了迫在眉睫的事,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作为汽车消费者,如果能在购车时认真考虑现有车辆的节能减排技术的配置情况,精心地保养车辆,养成良好的节能驾驶习惯,让爱车更省油节能,也能为全球节能环保事业贡献力量。此文对专业技术人员及汽车消费者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建筑业房地产项目开发中,也越来越注重对节能环保的应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结合实践,就当前房地产项目建设实践中对节能环保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佳妮 《科技风》2012,(23):38-39
汽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新时期节能环保的社会背景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舒适度需求下,汽车新技术也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人们自身的生活。文章对汽车的动力与环保、安全与舒适新技术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