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骨前肌疲劳是由于强烈的长期的踝关节背屈所造成,是胫骨前区内压异常增高所致的组织损伤。小腿是由四个胫骨区域(前、侧、后深、后浅)组成,由于其解剖学的特性,胫骨前肌疲劳在运动员中的发病率是较高的。自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一年五月,我们共调查了100例速滑运动员,其发病率是25%。胫骨前区的解剖学特征有二,其一是胫骨前区被坚硬组织包围着,几乎是个没有伸展性的组织腔。剧烈运动容易引起一时性局部内压增高。其二是占居本区的大部分小腿伸肌群,基本上其血液供应是依靠前胫骨动脉,肌肉块摄取终末动脉的血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80年3月到1991年10月治疗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越野滑雪、花样滑冰等项目运动员的胫骨前肌综合症共计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最大年龄24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19.5岁.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滑冰或滑雪时膝关节前倾角度太大而引起胫骨前肌痛麻,足踝关节背屈角度越小疼痛越厉害.严重者除疼痛外,胫骨前肌肿胀压痛最明显处是胫前肌肌腹,相当于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附近,小腿发冻,趾及足关节不敢背屈,被动动作时发生剧烈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低帮篮球鞋对落地时踝关节内翻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及下肢主要肌群活动的影响,尝试理解高、低帮篮球鞋与踝关节落地稳定之间的关系;方法:13名受试者分别穿着高、低帮篮球鞋,手抓杠悬于空中,从40 cm高度分别垂直下落至内翻15°、内翻30°、内翻25°伴随跖屈10°(25°+10°)、内翻25°伴随跖屈20°(25°+20°)的倾斜面上,分析其踝关节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及小腿主要外翻和背屈肌群(胫骨前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的肌电活动;结果:高、低帮鞋对内翻角度的变化、最大内翻角速度和地面垂直及水平冲击力没有显著影响;在15°倾斜面时,穿着高帮鞋出现预激活时间比低帮鞋晚(P<0.05),同时,在15°和25°+20°下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落地前50 ms的平均振幅更小(P<0.05);结论:选取的高帮鞋对踝关节的运动学和冲击力的改变不显著,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肌肉的预激活,对限制踝关节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腿疲劳性骨膜炎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许多刚开始从事跑或含跳跃动作多的项目的普通人或运动员,当运动量突然增大时,容易出现小腿骨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用力后蹬时小腿骨疼痛,胫骨内缘(特别是小腿下三分之一部分多见)压迫痛,或出现可凹性水肿,个别人夜间痛。这种现象是小腿疲劳性骨膜炎引起的,即胫骨或腓骨的急性反应性炎症,可以恢复。但如果长期发作,可引起骨膜增生(骨面粗糙不平或隆起硬块),甚至恶化为不易治愈的疲劳性骨折。为什么会发生疲劳性骨膜炎呢?多数学者同意“牵拉学说”,即由于一段时间内过多跑跳,使小腿肌群不断牵扯所附着的小腿骨骨膜,如不及时放松以解除肌肉的疲  相似文献   

5.
在跨栏教学与训练中,大腿后部屈肌的损伤是较为常见的,据调查发现,60%的跨栏运动员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大腿后部屈肌的损伤。损伤后,将影响技术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给运动者带来终生痛苦。因此,有效地预防大腿后部屈肌损伤和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对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提高训练质量,延长运动寿命大有裨益。 一、大腿后部屈肌损伤的原因 大腿后部屈肌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除股二头肌的短头起于股骨外,其余的均共同起于坐骨结节,向下跨过髋关节和膝关节,分别止于腓骨或胫骨的上端。其主要作用是伸大腿、屈小腿。当  相似文献   

6.
优秀武术运动员指定动作训练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填表和座谈两种方式对武术专业53 名优秀运动员指定动作训练损伤及其它损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武术运动员损伤以膝、踝关节、胫骨膜、腰肌、小腿肌内为主;动作难度大,身体素质要求高是指定性动作损伤的主要原因;落地支撑腿的膝、踝关节损伤、胫骨膜炎症等疲劳性疾病,与指定动作练习有关,局部负重过大、过度疲劳、身体素质不够等,是构成指定动作训练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扭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踝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由胫腓骨下及距骨组成 ,外踝及胫骨后下缘共同组成踝穴 ,距骨上面的鞍形关节面位于踝穴中 ,外踝较内踝长约 1cm且靠后方。距骨体前宽后窄 ,背伸时较宽的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 ,踝关节稳固 ,距屈时较窄的距骨体进入踝穴中 ,有一定的侧向运动和较大内翻运动 ,踝关节显得较不稳定。此外 ,使足背伸外翻的第三腓骨较弱 ,而使足背伸内翻的胫骨前肌较强 ,因而使足内翻的力量大于外翻的力量。另外 ,踝关节内侧为三角韧带 ,分深浅两层 ,浅层为跟胫韧带 ,止于截距窦的上部 ,深层呈三角形 ,尖朝上 ,…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在运动创伤中,占全身各部位软组织损伤的首位。我院每年运动创伤470多例中就有150多例是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了踝关节易损伤的解剖学原因和受伤机理,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如何预防。一、踝关节组成的解剖学分析踝关节由腓骨,胫骨下端及距骨组成,在胫骨与腓骨下端之间有一条很坚固的韧带是胫腓韧带,它比腓骨还要结实,它使胫腓骨连在一起,距骨镶在中间,在内外踝中间活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扭伤在体育运动中极为多见,占所有关节韧带扭伤的首位。在田径、篮球、排球、网球运动项目中最常见。 扭伤原因很多,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场地不平,如砂地边底线潮湿,砂子过多过少过干等;穿的运动鞋不好;运动时精力不集中;跳跃跑动时踩在球上。个别中老年人体超重,踝关节负重特大,移动不注意,踝关节易扭伤。轻者韧带拉松,部分拉伤;重者韧带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在临床中多见内翻扭伤。因为:一是外踝细长靠后且低于内踝,内踝宽平而靠前,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薄弱,较易扭伤和撕裂。二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所构成的踝穴并非完全坚固,胫骨与腓骨之间的胫腓横韧带纤维斜向下方,同时,外踝内面的关节面比较倾斜,因此,腓骨下端能向上或向外作适当活动。三是在背伸的各肌肉中使足外翻背伸的第三腓骨肌力量不如使足内翻的力量大。由于以上原因,容易发生内翻扭伤。  相似文献   

10.
胫骨近端胫骺扳骨折报为少见,它经常引起骨骺和骺扳从干骺端向前,前外侧或前内侧移位。这种损伤其骨折线常随生长在胫骨结节下面的骺而伸延,因胫骨近端骺和胫骨结节阻挡,很少向后移位,不管胫骨结节下或延伸到肾胫近端骺均由创伤所致。此损伤和胫骨结节骨软骨尖的区别甚为重要。后者早期仅为骨骺前面部分或胫骨结节的骨化中心撕裂或两者并具,而不侵及到骺。相反此骨折则往胫骨结节的骺,且常包括整个胫骨结节及骺从干骺端分离。这种破裂与生长期干扰相比,其软骨仍和胫骨结节相连。这是急性破裂;胫骨结节骨软骨尖常为慢性、无症状。  相似文献   

11.
对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25、30、35、40、45、50 Hz共计7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不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小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腓肠肌EMGrms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对胫骨前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均无明显交互作用.多重比较表明:45 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提高小腿肌肉的激活程度;30%1RM负重可以显著提高腓肠肌激活程度,但不能增加胫骨前肌激活程度;无论是否负重,45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小腿肌肉激活(P<0.05).  相似文献   

12.
史和福 《游泳》2005,(4):50-52
踝足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是支撑人体重量和行走的重要关节。简单地说踝关节由胫、腓骨与距骨滑车组成,其关节面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腓骨外踝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的上关节面和内、外侧关节面构成。关节囊前、后薄,内、外增厚;踝关节为屈戊关节,其运动轴在距骨体的横轴上。构成足部的骨骼有26块,其中跗骨七块、跖骨五块和十  相似文献   

13.
一、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在组织学生进行台阶练习时,要充分考虑练习的安全性问题,否则很可能在学练中发生学生小腿胫骨和腓骨受到伤害、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疼痛、前脚掌疼痛等症状.针对这些可能在学练中产生的伤害,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就非常必要了.可进行针对性的踝、膝和髋关节及韧带专门性拉伸动作,让学生在台阶上走运篮球、走上和走下活动、台阶慢跑、台阶柔韧性活动等熟悉台阶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胜骨骨膜炎(也称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是由于跑跳练习过多而引起小腿胫骨疼痛的一种常见损伤,多发生于刚刚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如果处理不当还容易引起骨折。一、运动性胫骨骨膜炎产生的原因与机理运动性腔骨骨膜炎是由于跑跳练刁过多,小腿屈肌群反复收缩,引起附着处的骨膜长期受到牵扯,导致骨膜松弛或分离,骨膜充血、肿胀、骨膜下出血,甚至出现局部骨质脱钙或断裂。另外,在硬地上进行过多的跑跳练习,身体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反复作用于胫骨,使胫骨弯曲度较大的部位受到大的拉力和压力,该部位骨组织内产生的应力受到破坏,从…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运动中下肢肌肉收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16名经验丰富的太极拳练习者上步、退步、侧步、蹬腿和中定5种典型的太极步中下肢股直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肌电信号(EMG).分析了肌肉的收缩幅度(Amplitude)、收缩强度(Integrated EMG)和收缩持续时间(Onset duuration).结果表明,不同太极动作肌肉振幅各不相同,肌肉收缩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明显不同.统计学分析显示,5种典型动作肌肉收缩强度差异为:股直肌(F=229.9,P=0.00),半腱半膜肌(F=190.8,P=0.00),腓肠肌(F=263.5,P=0.00),胫骨前肌(F=235.6,P=0.00).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差异为:股直肌(F=519.3,P=0.00),半腱半膜肌(F=585.5,P=0.00),腓肠肌(F=844.5,P=0.00),胫骨前肌(F=868.1,P=0.00).研究认为,太极拳练习中下肢肌肉的离心、向心和等长收缩方式,结合不同的肌肉收缩负荷和肌肉收缩持续时间有助于提高肌肉的协调性、肌肉力量和肌肉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胫腓骨骨膜炎的发病症状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发生的主要部位是胫骨下三分之一内缘和前缘的骨板上,以及腓骨下三分之一处,也有的发生在整个胫腓骨上。其症状是小腿内外侧下部有疼痛,针刺感,在运动后加重,局部压痛明显,有的患部伴有红肿热症状,局部可摸到细小的硬结。二、发病原因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主要是由于下肢局部负荷量过重而逐渐造成的。技术的动作不正确,特别是脚落地姿势不正确,落地时不会缓冲,动作中缺乏应有的放松致使屈肌群过度疲劳;教学场地过硬,鞋的弹性又差使小腿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极容易发生这种运动创伤;…  相似文献   

17.
据文献报道本征最初主要是发生在剧烈的运动或行军之后,因此称“行军性坏死。”该征可造成肌肉和神经的改变,时间过久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对该征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为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运动队医的重视。故特此报道一例如下: 病例介绍黎××,男性,26岁,排球运动员,训练年限八年。患者于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五日,主诉左小腿疼痛二天,近两天来因训练量较大,主要是以练栏网、扣球的内容多,在剧烈的运动后,自感左小腿疼痛剧烈,影响训练,故前来就诊。检查:双膝均存在髌骨劳损,以及创伤性滑膜炎体征,右膝比左膝严重。在左小腿前外侧有明显压痛,肌肉硬结,肿胀,被动屈曲足趾可引起胫前肌及伸趾肌肌腹部位的剧烈疼痛,踝关节背屈及跖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收缩特性肌肉酶活性的差异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IOR。提取浅层胫前肌、股中间肌和比目鱼肌,测得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肌球蛋白Ca^2+-ATPase活性及MyoD、myogenin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浅层胫前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股中间肌;股中间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浅层胫前肌;浅层胫前肌肌球蛋白Ca^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股中间肌;比目鱼肌myogenin的mRNA显著高于浅层胫前肌;后者MyoD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前者。结论:快肌无氧酵解酶活性高于慢肌,慢肌有氧氧化酶活性高于快肌,快肌肌球蛋白Ca^2+-LATPase活性高于慢肌,慢肌myogenin表达高,而快肌MyoD表达高。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内侧“鹅趾区”的解剖,在运动损伤中有它特殊的临床意义。了解这一解剖特点,在防治此类损伤时就不会发生漏诊和误诊。一、“鹅趾区”解剖特点膝关节内侧“鹅趾区”,是由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在胫骨内髁共同止点处形成的“扇形”区域,形似鹅足状,故称为“鹅趾”区。这几块肌肉均由不同的起点伸向膝关节内侧。缝匠肌还绕过股骨内髁。最后都止于胫骨粗隆内侧  相似文献   

20.
运用爱沙尼亚产MYOTON肌肉疲乏测试系统对短道速滑运动员500m比赛后肌肉伸缩性、硬度、弹性进行测试,将运动员赛后数据与赛前12h数据进行对比,并与速度滑冰相同距离比赛运动员肌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专项疲劳特征,以便为教练员有针对性地安排肌肉恢复训练。根据专项动作结构及涉及肌群,选取了腓肠肌、胫骨前肌、腘绳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臀大肌、腹直肌等8块最重要的肌肉测试。结果表明,短道速滑运动员在500m比赛后,专项动作涉及的8块肌肉的疲劳程度各不相同,与自身赛前安静状态相比,下肢小腿肌群疲劳更为明显。与速度滑冰相同距离比赛的运动员相比,腓肠肌、胫骨前肌、股外侧肌、腘绳肌、臀大肌疲劳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