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初的一个周末,笔者饶有兴趣地旁听了"北京大学中国企业家历史文化高级研修班"的第一课,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楼宇烈教授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番深刻评论,使笔者产生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般的感觉!他评论道,现时的国人中真正懂得中国历史文化的不是很多,一些自以为懂得的可能对相当一部分内容把握得很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回声的启示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不懂得什么是回声。一天,他对着大山喊道:“喂,喂!”回声也喊道:“喂,喂!”他又好奇地叫道:“你是谁?”回声也问道:“你是谁?”男孩又大叫起来:“笨蛋!大笨蛋!”回声也毫不客气地回敬了相同的话。男孩很气愤,跑回了家,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是你不对呀!只要你和  相似文献   

3.
安静     
《家教世界》2013,(10):47-47
一个男人在街上被出租车撞倒送进了医院。他的妻子站在他的床前对医生说:“我想他伤得很厉害。”医生说:“恐怕他已经死了。”听到医生的话,这个男人转动着头说:“我没死,我还活着。”妻子说:“安静,医生比你懂得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涌现出的“土豪”也越来越多。一个“富”字,人见人爱,里面却饱含了无数的经验教训。历史上富甲一万的大财主,若不懂得低调为人,及时收敛锋芒,而是处处张扬炫耀,最后总归是会惹来是非。只有懂得用财富造福于人,“土豪”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首先必须说,当“土豪”没什么不好,我们都很愿意和“土豪”做朋友!不过,如果“土豪”不那么热衷于赤裸裸地炫富,挑战我们脆弱的神经,可能会拥有更多真爱。有道是:露富有风险,炫富须谨慎!  相似文献   

5.
陈映真在台湾同时代作家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是一个很特殊的思想型作家。他的笔穿梭于小说及政论等理论文字之间,他的思维积极地指向艺术之外的台湾乃至中国许多重大问题。他关怀祖国中国,对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沧桑传奇及其关系表现极大的兴趣;他作品中也一贯坚持关怀人,对人在不道德的历史中“如何做人”这一母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明朝的崇祯皇帝,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悲剧性人物。自从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小说中对这个“亡国之君”,做了艺术真实的刻划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史学界和文艺评论界对这个历史人物评论也热烈了一阵。尽管众说纷纭,但基调却很一致。都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反面典型”。其论点归纳起来有三:一是他显示了“绝对君权”制度下封建帝王那种令人难以想象的残酷;二是他显示了封建统治者在农民起义打击下的极端虚弱的本质;三是概括了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决定,这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反复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并且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邓小平…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农夫,他有一块贫瘠的农田。他抱怨说:“如果神让我来控制天气,一切事情都会变得更好,因为——很显然,神不是很懂得农作物需要的天气。”神对他说:“我会给你一年的时间让你控制天气,你想要什么天气,就可以有什么天气。”农夫非常高兴,马上试着说:“我现在要晴天。”太阳马上就出来了。后来他又说:“下雨吧!”然后就下雨了。这一整年他就这样先让阳光出现,然后再下雨。种子越长越大,看着农作物的成长变成了一种快乐,他很得意地说:“现在神可以了解如何控制天气了吧!”  相似文献   

9.
镜头一: 感恩教育终身推广第一人彭成老师全国巡回演讲,今天下午来到我们学校了。“非常感谢这些到场的家长们!同学们,今天你一个电话,一个要求,你爸爸妈妈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到学校来了,等你爸爸妈妈老了,生病了,你是不是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赶到你爸爸妈妈床前呢……”“教育的教,大家看看,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其实中国古代的夫子真的很聪明,很智慧。教育,不懂得感恩,即使培养得再优秀,也是培养高级犯罪分子——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把他培养得越出色,对社会的破坏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20岁那年,我在一家报社打工。主编脾气很古怪,两撇蓬松的白胡子一直垂到胸前。一个冬夜,他把我招进办公室。“你会弹钢琴吗?”他坐在旋转椅上,背对着我问。“不会。”我小心翼翼地回答。“小提琴呢?”“也不会。”我实话实说。“唱歌总会吧?”他的声音倒没有不高兴的意思。我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也不会,先生。”“真倒霉,克莱斯勒今晚在兰心剧院开音乐会,报社的音乐评论员偏偏在这个时候死了!”主编叹了口气,“你立刻去听这场音乐会,回来后写一篇评论。”派我写音乐会评论!除了主编大人——他痛恨那些信口开河,自以为是的音乐评论员…  相似文献   

11.
高考数学解题,有人顺水推舟,水到渠成;有人冥思苦想,难以入门.同一道数学题或同一个数学问题,有人的解答很简单,有人却搞得很复杂.其实,这一切都缘于数学解题中的“窍门”问题.懂得解数学题的“窍门”,学习数学就会觉得很享受,其乐无穷;不懂得解数学题的“窍门”,学习数学就会感到很苦恼.那么数学解题“窍门”从何而来?笔者从以下几个侧面出发谈几点认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近代历史阶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认真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是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生,因为对祖国的历史知之甚少,所以更有必要了解中国的昨天,否则就会忘记过去。毛泽东同志早在四十年前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就尖锐地批评了一些人不懂祖国历史,特别是不懂得近百年史的倾向。他说:“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治政、治军、治国、外交的实践,及其三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证明了他的《隆中对策》的确是“旷世奇策”、“千古绝唱”,是世界谋略宝库中的精华典范。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中国历史,证明了他的确是“三国论”的首创者,蜀汉政权的重要谋划者、开创者,蜀汉外交的坚定捍卫者,“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坚定执行者,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支撑的主要人物之一。诸葛亮出山从政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的“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及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诸葛壳出山从政后所形成的“三国时期”,尤其是他治理下的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他本人形成的诸葛亮历史文化与诸葛亮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黄帝≠皇帝     
黄帝和皇帝不是一回事,“皇帝”是秦始皇起的称号,秦始皇姓赢,叫赢政: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各个朝代的最高统治都叫做皇帝;“黄帝”是一个具体的人,黄帝姓姬,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聪明。懂得很多道理,长大后,他做了部落首领,带着大家改变了游猎生活,教大家盖房屋.驯养家畜,种植五谷,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15.
1“因为她是单亲家庭的,所以性情古怪不合群。”“他爸妈离婚了,学习不好很正常!”“他没妈啊?怪不得这么堕落!”我经常听到类似的言论,有的出自老师和家长之口,有的出自同学之间的闲聊,有的则是网络上评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学习》2009,(4):46-47
白羊座:尊严摆第一 致命点:善意的谎言看起来似乎无伤大雅,若交情够深最好还是以“诚”待他(她)吧!因为欺骗的行为,会让他(她)感到相当生气,并且觉得很难堪!  相似文献   

17.
“在党内,真正懂得中国历史的,还只有毛泽东一人。”①这是1957年彭德杯对张闻天说的一句话,这话并不溢美。毛泽东喜欢读历史典籍,熟悉中国历史,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在毛泽东构建他的思想体系过程中曾发挥过重大作用。但是,毛泽东不是历史学家,他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双语学习》2011,(3):18-19
从前在中国北部的边塞住着一位老人。有一天,他的马跑人了北方部落的领地,人们都很同情他,来安慰他。“也许这很快会变成好事,”老人说。几个月后,他的马回来了,令人吃惊的是,那匹马还带回来一匹马。“恭喜你!这匹新马相当不错!”所有人都这样说。“也许这正是不幸的开始,”老人说。但他留下了这两匹马。  相似文献   

19.
当皇帝快乐吗?我很佩服康熙皇帝,有所作为,智力超群,也该懂得享受快乐吧。那天在一本书中读到他的日记,惊讶的是,他竟苦不堪言:“朕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  相似文献   

20.
曾经在杂志上渡过这样一个案例:作者听过的一节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课,这节课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几乎是对答如流,上课教师感觉也很好。课后,作者找了三个学生交谈,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位学生,他真伟大。”“我懂得了谭千秋身上充满了爱与责任,他的灵魂很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