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前言】祁峰,中国著名书画家,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民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的绘画作品骆驼、驴、马及书法在国内外画坛展示着高超的艺术才能,尤其是他画的骆驼被画界称之为"天下第一驼",广泛受到收藏界、书画爱好者的密切关注。祁峰的艺术才能,被中国著名美术评论  相似文献   

2.
彭建 《收藏界》2012,(1):81-81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相较于历代男性书画名家辈出,精品迭出,女性画家无疑是中国书画史上夺目靓丽的景观。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代中期至清代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变迁,涌现出了一批女性书画家,留下了许多精工秀丽的传世之作,向我们展示了闺阁翰墨的奇异光彩,堪称我国绘画史上的艺术珍宝。  相似文献   

3.
刘路新 《体育博览》2010,(12):64-65
郭勤,字拙夫,号笔仁斋主。北京华夏龙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艺术总监,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理事。2005年,"妙笔书圣"等作品被王羲之故居展览馆永久收藏,2002年首创2002张"马"字获得基尼斯世界记录,证号01 234,2000年首创2000张"龙"字获得基尼斯世界记录,证号00999。  相似文献   

4.
秦怀戈  朱健 《收藏界》2010,(12):111-113
墨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是书画家钟爱和仰赖的物品,在古代书写和绘画中是必不可少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特的材料,中国书画丰富多彩的艺术境界得以呈现。墨的优劣,不仅关系着书法、绘画的艺术表现力,更影响着文化艺术品的保存和传播,其内涵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7,(10):217-217
王如何,又名谷声,1944年生,山西原平人,斋号云中北屋。山西作家书画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山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山水画学会副会长,世界和平书画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03年全国书画院百佳书画家。  相似文献   

6.
《收藏》2007,(7):184-185
为盘点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年度总体发展状况,引领市场投资导向,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建立一个科学权威的、梳理有序的、规范严谨的行业排行榜平台,科学填写中国书画市场大盘“晴雨表”,由“中国艺术品行情指数”的制订发布单位——中国艺术品行情指数监测发布中心与中国收藏第一了“中国艺术市场年度(2005-2006年)书画家排行榜”评选活动。本次评选以数据为准,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6,(12):198-198
王如何 又名谷声,194年12月生,山西原平人,山西作家书画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山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山水画学会副会长,世界和平书画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03年全国书画院百杰书画家。退休前为山西画院专职画家,创研部主任。擅长中国山水、人物、花卉、并工作兼能。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在2008年显而易见,但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有一个现象令人关注,即在所有拍卖的艺术板块中,中国书画的表现一枝独秀,虽然总成交额无法与往年相比,但却是独处风雨、波澜不惊。这说明传统的中国书画一如既往,仍然坚挺,尤其是在美术史上有地位的名家精品,不仅抗跌性强,反而生发出更大升值空间。针对这个现象,浙江骏成拍卖有限公司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了策略和方向,毅然放弃了油画、雕塑专场的拍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国书画的征集上。  相似文献   

9.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中的著名人物。郑板桥年逾古稀有赖于其养生有术,他的诗、书、画艺术精湛,号称三绝。由于他在创作过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2,(9):186
张少石,当代著名画家,号牧虎草堂主、伏虎散人,1951年生于河北易县,现居住在河北廊坊市。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东京中国书画高级院士、香港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交易中心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北京陶然书画院顾问、北京文房四宝堂艺术顾问、一级画师、中国古街画院副院长。荣获"百名东方美术家"称号。联系电话:13703165966  相似文献   

11.
刘佑局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书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中国书画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艺出版社社长刘佑局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书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文艺出版社社长、《中国书画艺术报》社社长。书法作品获第一届国际书法大赛荣誉奖,第一届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书法唯一一等奖,曾出任文化部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全国书法展评委、文化部国际华人诗书画大展总评委。书法作品被中南海编号珍藏并收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羊城晚报》同时开辟《书艺鉴赏》专栏,后结集出版《百家书艺鉴赏》,另有《百龙墨宝赏析》等专著问世。刘佑局书法熔冶古今,富于创造力,个人风格极其鲜明,他诗书并治,落笔成篇,有“当今神笔岭南来”之称誉。  相似文献   

12.
刘佑局     
刘佑局,中国书法界里面“南刘北王”的刘。他是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第二届国际书法展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中国作协会员、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中国书画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艺出版社社长……我不懂书法,就知道看着好看,但是诗还可以  相似文献   

13.
王昆 《收藏》2008,(2):173-173
2007年11月28~29日,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浙江省收藏协会、山西省收藏家协会主办,浙江永通书画院承办的中国和各省市级收藏组织负责人工作联谊会暨永通书画院成立揭牌、《千寿印》首发仪式、“寿”文化研讨会在浙江绍兴永通度假村举行。中国收藏家协会及各省市区级收藏协会的负责人,以及国内多位知名书画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17)
正在20世纪民国海上画坛,曾经涌现出不少著名女书画家,其中有一位女性,她不仅是1934年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发起人之一,而且是一位艺术多面手,诗文、书法、绘画、篆刻、音乐,无一不能。特别是其绘画艺术成就不在李秋君、吴青霞、陈小翠之下,她就是大家闺秀顾青瑶。才女中的才女顾青瑶(1896~1978年)是现代著名女书画家、篆刻家、诗人。名申,字青瑶,别署灵妹,苏州人,居金门西石英钟子街。她出身吴中望族,曾祖顾椒园、祖父顾若波均为清末书画名家,父亲虽不是职业  相似文献   

15.
牟建平 《收藏》2011,(12):I0050-I0051
国内艺术市场著名评论人、书画家、鉴定家,在国内多家主流艺术媒体发表打假、鉴赏、评论、市场分析等文章数百篇,有称日“国内书画打假第一人”。文物艺术品领域有“不打假”传统,“说假”也是难上之难,但既开专栏,以说艺术为宗旨,个人观点就不能藏着掖着,发生碰撞,擦出点火花在所难免,您说呢?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2007,(11)
中博国际执行董事、艺术总监贾廷峰以他多年从事书面领域的经验为中博2007秋拍拟定了这样的基调,"在中国书画中,近现代书画越来越增值,古代书画的数量有限也成为了各大拍卖行争夺的主要目标,而唯独当代书画没得到应有的繁荣,而我对中国当代书画的发展信心更大,所以中博这次秋拍以当代书画作品居多,当代许多有成就的书画家的作品都在次拍卖会亮相。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6,(21)
正本次这批李可染先生遗稿的发现,应归功于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藏协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忠义先生。张忠义先生长期从事书画鉴赏工作,也是中国书画和近现代名家信札、画稿、书稿的资深藏家。这两年,他与这批遗稿频繁接触,促成了两次公开展览,也曾专门撰文介绍这批遗稿。他对李可染先生了解颇深,与李家也有深厚情谊,因此与这批遗稿  相似文献   

18.
黑王辉 《收藏界》2013,(12):79-79
由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主办的《曹淦源陶瓷艺术》将于2013年12月26日至2014年2月23日在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展出。品种有粉彩、新彩和青花,题材有山水、花鸟和书法等,共106件(套)作品,是著名陶瓷艺术家、书画家、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8,(7)
由中华慈善总会主办,北京天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人民艺术家杂志社、艺术收藏杂志社协办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爱心艺术家大型捐赠活动,2008年5月16日下午在北京武警总队招待所六层会议室举行。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滕和显代表灾区人民对参加活动的书画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号召全国的书画家积极投入到慈善活动中来,为抗震救灾贡献一份力量。中国美协副主编王明明、程大利、史国良等七十余位书画家参加了捐赠活动,捐赠作品共计九十九件。书画家一致表示: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的书画家专程从外地赶来,有的参加了多场慈善活动,有的书画家现场泼墨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20.
潘深亮 《收藏》2012,(19):24-29
中国书画艺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而扇面、成扇书画是这个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谈到它的起源,需先从扇子说起。传称扇子起源于约四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又有"尧时生于庖厨,扇暑纳凉"的说法,可见扇子起源很早。商代金文中有"篷"(sha)字,即指用植物的叶作扇子。据有的学者考证,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