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高校勤工助学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勤工助学活动作为缓解学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美国高等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其资助体系已相对比较成熟,探讨美国高校勤工助学的模式并借鉴其经验将对完善我国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美国高校勤工助学的特点美国勤工助学发展至今已经具备比较完善与细致的规章制度,各高校针对本校的情况,由独立设置的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对勤工助学的事宜实施管理。从贫困生的确定、工作性质…  相似文献   

2.
浅谈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勤工助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其合法权益比较容易受到侵害。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大学生勤工助学者与用人单位在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三是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勤工助学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四是高校勤工助学管理还存在盲区。加强对大学生勤工助学权益保护,必须强化高校勤工助学服务机构的职能,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明确大学生勤工助学协议中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学生勤工助学者自身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要闻专递     
主持人 江新军中国高校勤工助学网站落户中南大学  本刊讯 元旦前夕,落户中南大学的中国高校勤工助学网站已全面开通。这家大型专业性网站将成为全国高校勤工助学管理与服务机构、全国高校勤工助学新闻信息中心和全国高校特困生网上资助中心。   中南大学贫困生比例高达 30%,其中特困生约占学生总数的 12%。学校从 1997年开始着手开发勤工助学管理信息系统。经过三年的努力,于去年 8月推出了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网站,成功地建立了 2148个特困生档案,实现了对勤工助学人员的日常管理、培训、考试招聘信息发布、意见反馈等网上一条…  相似文献   

4.
勤工助学的大学生遭受侵权的情况严峻:大部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时被拖欠;超时工作严重;扣押现金或证件;不良中介诈骗;工伤事故的风险.造成大学生屡遭侵权背后的无奈原因是:法律保障的空白;缺乏有效的监管、维权机制;勤工助学组织不完善;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学生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薄弱,缺乏维权意识.防止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遭侵权的对策是健全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勤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限制等合法权益;明确各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的职责和要求,创建畅通的维权渠道.(3)为推动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可制定减免雇用大学生的企业、个体户的相关所得税的规定,以鼓励商家聘请大学生的积极性.(4)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 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限制等合法权益;明确各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的职责和要求,创建畅通的维权渠道.(3)为推动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可制定减免雇用大学生的企业、个体户的相关所得税的规定,以鼓励商家聘请大学生的积极性.(4)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 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高校勤工助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创新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应当从创新内容、完善管理、加强宣传、实现勤工助学基地化等多各方面全面的挖掘和发挥勤工助学的素质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贫困生不断增多.各高校原有的勤工助学机制已经落后于新的形势,勤工助学的岗位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出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勤工助学的管理,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及发挥其育人功能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地方高校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内勤工助学是地方高校帮助贫困生的重要举措,但目前还存在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岗位设置不科学、薪酬标准随意性大、对指导教师缺乏管理等不足。地方高校应采取开展关于勤工助学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完善校内勤工助学管理制度、科学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培训等措施来保证高校校内勤工助学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传统勤工助学模式,勤工助学实体化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勤工助学实体化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我国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的需求。目前主要存在战略高度认识不足、管理基础准备不足、市场开拓动力不足、模式创新策略不足等问题,应该与创业、就业相结合,与自立自强奋斗型社团联动,完善管理层次与管理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构建项目开拓模式等策略,实现勤工助学实体化的自我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能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提高服务质量。但目前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薪酬分配不尽公平、勤工助学学生工作时间无法保障和不重视岗前培训等方面的不足,可以从设立勤工助学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流程等方面来改进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勤工助学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初始期、发展期、成型期和蓬勃发展期,勤工助学在不同时期有着各自的内涵和功能。我国勤工助学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勤工助学的深入开展是一项涉及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浩大的系统工程,只有相互配合、完善相关管理和法律法规制度,勤工助学才能更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