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历史沿革《中央日报》从创刊到今天,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述如下: 1.南京出报时期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一俟定都,即有设立机关报的筹议。当时正值上海《商报》停刊,于是《中央日报》接其一切设备,于1928年2月1日在上海创刊。至同年11月1日为止,该报山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潘宜之兼任总经  相似文献   

2.
汉口时期的《中央日报》提起《中央日报》,人们都知道它是国民党的宣传工具。它的创刊期,一般人都认为是“1928年2月1日”,地点在“上海”。现在仍在台北出版的《中央日报》就是以“2月1日:为“创刊纪念日”、“社庆日”的。  相似文献   

3.
在国民党报刊史上,上海曾出版过两次《中央日报》。第一次是在1928年2月,原在汉口创刊的《中央日报》迁沪复刊,由当时国民党中宣部长丁惟汾兼任社长。1929年春,该报迁至南京出版,即南京《中央日报》。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底,原创刊于屯溪的安徽《中央日报》迁沪出版,社长冯有真。本文所介绍的仅指后者而已。  相似文献   

4.
作者附言:在国民党报刊史上,上海曾出版过两次《中吹日报》。第一次是在1928年2月,原在汉口创刊的《中央日报》迁沪复刊,由当时国民党中宣部长丁惟汾兼任社长。1929年春,该报迁至南京出版,即南京《中央日报》。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底,原创刊于屯溪的安徽《中央日报》迁沪出版,社长冯有真。本文所介绍的仅指后者而已。  相似文献   

5.
一、1948—1987年间的报业 在1949年国民党总部正式迁台之前,《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等国民党报系统的新闻机构就有计划地迁至台湾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转接,又创办了不少新的报刊,从而在台湾形成了以三个“中央”为中心的、沿用国民党在大陆实行一整套体制的“党报”体系,牢牢紧跟国民党的思想路线与战略,实行“舆论一律”,并对原有报刊等新闻单位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与整肃,严格控制新闻舆论和与言论自由,在台湾实行了长达36年的“报禁”方略。 《中央日报》1948年11月迁至台湾,并于]949年3月12日在台北续刊。该报一直是国民党中央之喉舌和工具。《中央日报》系统的报纸均属“党报”体系,都为国民党党、政、军部门的机关报。这类报纸主要有:《中央日报》、《台湾新生报》(台湾省政府机关报)、《中华日报》(台北版)、《青年日报》、《忠诚报》、《建国日报》、《金门日报》、《马祖日报》(后5种报均为“军营”报纸),还有台北的《大华晚报》(1950年2月1日创刊)、《中华日报》(台南版)和《新闻晚报》等。  相似文献   

6.
《大公报》与"西安事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洁 《新闻大学》2005,(2):31-35
新记《大公报》自1926年创刊始,以“四不主义”之主张,“文人论政”之立场,“公众、国家利益”之观点誉满华夏,却因抗战爆发前后昭然之“拥蒋反共”姿态而引后世诟病,其关于“西安事变”同期报道(1936年12月13日至1936年12月28日)向来是史家借以支持“拥蒋反共”论点的典型案例之一。就《大公报》在“西安事变”报道中的舆论导向, 学界已形成定论:吴廷俊称其为“高唱‘蒋之人才,绝无仅有’论”,《徘徊于民本与民主之间》。作者任桐认为《大公报》所持为“拥蒋立场”,几篇社评“又完全是站在蒋介石与国民政府立场上说话的文章”。[1]  相似文献   

7.
《民生报》1927年10月21日在南京创刊,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最早创办的民营报纸,也是当时南京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发行量比《中央日报》还要多。社长成舍我看其营业情况比北平的《世界日报》还要好,曾计划以南京为中心,组织中国报业公司,颇有点乐不思蜀。  相似文献   

8.
创刊79年的《中央日报》,2006年6月1日正式暂时停刊,只余下网络电子报继续运作。《中央日报》经营管理分三个阶段:叶楚伦主持时期是传统型体制、程沧波主持时期到抗战胜利的社长负责制、抗战胜利后社长马星野提出实施股份制企业化体制,自动停领津贴。1947年5月底“,中央日报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选举了董事长,成立了董事会和监察会。党报企业化经营是大胆尝试和改革《,中央日报》开了先例。企业化经营成为改革动力,淡化党报色彩,增加了社会公众接受程度。可是,背负着为党宣传的使命而无法以市场为导向去善尽媒体之职,令《中央日报…  相似文献   

9.
《东南日报》脱胎于作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喉舌的《民国日报》。其更名之目的,是要打破报纸的地理界限,以推进业务发展,扩大宣传影响。1934年6月15日,南京《中央日报》刊载一幅较大的广告,内容为:“杭州民国日报为浙江唯一大报,自备最新式卷筒机,每日销行达二万份。现应时势之需要,自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十六日起改名为《东南日报》,扩充篇幅,日出六大张。副刊(日刊)两种:《沙发》、《吴越春秋》。周刊七种:一、《民众卫生》;二、《今代儿童》;三、《读书之声》;四、《教育园地》;五、《科  相似文献   

10.
《东南日报》脱胎于作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喉舌的《民国日报》。其更名之目的,是要打破报纸的地理界限,以推进业务发展,扩大宣传影响。1934年6月15日,南京《中央日报》刊载一幅较大的广告,内容为:“杭州民国日报为浙江唯一大报,自备最新式卷筒机,每日销行达二万份。现应时势之需要,自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十六日起改名为  相似文献   

11.
今年立秋过后,一个周末的早晨,南京清凉山公园扫叶楼上,迎来了十几位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的员工。聚会的主持人是解放前打入《中央日报》的地下党员李廉同志(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一边品茶,一边回忆当年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在《中央日报》开展斗争的往事。 1948年底,国民党统治土崩瓦解,《中央日报》迁往台湾,南京只留一下一个应付门面的摊子。李廉遵照地下党的指示,继续留在南京,团结职工,保护器材,迎接解放。 1949年初,台湾《中央日报》突然派来要员,演出了一场“西瓜席”的丑剧。这位要员带来一筐台湾西瓜,说是请大家品尝台湾风味,以示“慰劳”。大家心里明白,此时此刻,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在“西瓜席”上,“要员”吐露真情,说他奉命而来,要“借用”汽车、轮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13日-14日,由世新大学主办的“文本与媒介:民初报刊的研究取径,1911-1949”研讨会在台北召开。第一场的主题是“产业视角的报刊”。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珺提交了《民国时期〈新闻报〉的运作和影响》;浙江大学何扬鸣提交了《论1927-1937年浙江的新闻事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敏提交了《晚清上海报纸的政治空间》。第二场的主题是“报刊与政治”。加拿大学者齐慕实提交了《民国时期的共产党新闻:根据地的印刷资本主义》;日本学者中村元哉提交了《国民党政权与南京·重庆〈中央日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魏定熙提交了《…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化运动时期,伴随着各种新思想的产生,各类期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涌现出来。由于女性解放一直是五四新化运动的一个重要主题,所以在众多的期刊当中,女性期刊尤为惹人注目。当时的妇女刊物主要有1920年1月1日创刊于上海的《新妇女》、1920年5月1日创刊于苏州的《妇女评论》、1920年5月4日创刊于上海的《解放画报》、1921年创刊于上海的《妇女声》半月刊、1921年8月3日创刊的《妇女评论》(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以及1923年8月29日创刊的《妇女周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等,这些刊物大都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创办的。它们均以宣传妇女解放为宗旨,广泛报道国内外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4.
1929年9月9日,三个年轻人陈铭德、刘正华、吴竹似,在南京,选择孙中山第一次起义的日子,创办了一张报纸《新民报》。到了1946年5月1日,《新民报》上海版晚刊创刊,《新民报》拥有了五社八版的规模。五社为南京、重庆、成都、北平、上海,前三社均为日、晚两刊,从而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报纸。它创办之初,正是蒋介石用现代方式组织起来的专制国家成立不久,“党化新闻界”使中国新闻界受到空前的钳制;它的大发展之时,正是抗战胜利不久,中国面临和平与内战、民主与专制两条道路选择的关键时刻。也就是说,在一文网森密的国度里,《新民报》能够在保持文化人气节,又发挥文化人长处前提下成就如此辉煌的局面,无论从报社  相似文献   

15.
成都《新民报》创刊于1943年6月18日,它是南京《新民报》迁重庆出版后的继续发展。至此,《新民报》开始在两地同时出版。成都《新民报》初出晚刊,为四开一张。1945年2月1日增出日刊,初为四开一张;1947年5月9日起改为对开一张。日、晚两刊同时发行到1949年7月23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武装劫持。  相似文献   

16.
侯磊 《军事记者》2011,(4):63-64
《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该报于1937年10月筹备于南京,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国民政府从南京撤退后的临时政治军事中心——武汉,1938年10月25日迁至战时陪都——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迫停刊于重庆。  相似文献   

17.
查灿长 《新闻界》2007,(1):105-106,124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起源于19世纪的广州、香港和上海等沿海“开埠通商”地区,如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53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1861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上海新报》、1867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万国公报》、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及1893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闻报》等等,这些中国近代最早刊登商业信息广告的主流中文报刊,构成了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的源头。  相似文献   

18.
孙武 《重庆档案》2005,(1):36-37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又在上海燃起了战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危在旦夕。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宣布迁都重庆。  相似文献   

19.
1905年(续) 4月25日张赛等在上海创办中国图书有限公司。其宗旨是“巩固我国教育权,驱策文明之进步,杜绝外人之凯靓,消洱后来之祸患”。内设编译、印刷、发行与收支四部。 ▲本月,《最新中等西洋历史教科书》(四册)由上海南洋官书局出版。 ▲本月,《云南杂志》在日本东京创刊。该刊是在孙中山的直接关怀下创办的,初为月刊,后改为双月刊,是清末以省区命名的革命刊物中历史较长的一种,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法、英帝国主义侵略云南为主要宗旨,在清末反帝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有一定影响。 ▲本月,《雁来红丛报》在苏州创刊。每月四期。该刊…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战争胜利血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华民族耻辱。国民政府先后制定了《战争罪犯处理办法》《战争罪犯审判办法》《战争罪犯审判办法施行细则》等法规,自1946年开始在南京、北平、沈阳等10个城市组建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其中1946年3月在上海设立的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其正规名称为"第一绥靖区军事法庭",又称"第一绥靖区司令部军事法庭",由于法庭设在上海,一般民众都称"上海军事法庭"。该法庭位于上海虹口江湾路1号(今四川北路)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