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碑》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突出本组读写训练重点“详写和略写”。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揭示课题。碑:上面刻有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做纪念或标志的石头。丰:高大。丰碑:高大的石碑,课文中指不朽的业绩、精神。2检查...  相似文献   

2.
《读碑》是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刘成章所著的这篇文章让读者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今天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应用怎样的眼光去仰望这座历史的丰碑?用怎样的心情去解读这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3.
《读碑》是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刘成章所著的这篇文章让读者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今天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应用怎样的眼光去仰望这座历史的丰碑?用怎样的心情去解读这座不朽的丰碑?这篇课文为我们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丰碑"自古不是碑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门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中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宗庙大门内拴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7,(7):54-55
"丰碑"古时不是碑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仅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官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相似文献   

6.
《丰碑》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教学是要力戒琐碎的情节分析 ,抓住重点 ,加强内心的体验 ,使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得到和谐地发展。一、切入重点 ,题文联系 ,感知丰碑1.就题解题。怎样记住“碑”字呢 ?读准了“碑”,再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分析字形 ,去掉“石”是个什么字 ?换成“月”、“片”、“口”等偏旁分别又组成了什么字 ?你见过碑吗 ?一般指什么 ?“丰碑”是指一块怎样的石碑呢 ?(高大的石碑 )2 .借文解题。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 ?课文里的丰碑…  相似文献   

7.
“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孙夫人碑》,全称《晋任城太守羊君夫人孙氏碑》,又称《任城太守孙夫人孙氏碑》,隶书,书者无考,年月泐。立于西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碑高250厘米,宽97厘米。碑阳刻文20行,满行37字。碑阴刻文9行,满行16字,隶书,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泰安知府金和钱塘江凤彝撰写的题记。碑首额下有穿,额隶书阴刻“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3行11字。《孙夫人碑》原在山东新泰县新甫山中,后佚。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凤彝在新甫山中访得,后移新泰县学。1965年,移泰安岱庙汉柏院大门外廊下;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与《吕望表》、《郛休碑》并称晋“三大丰碑”,用笔峻利,结构方整,有汉隶风格。  相似文献   

9.
朗读感悟中心落实训练重点《丰碑》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山西省教研室李莉莉《丰碑》是新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丰碑》讲述了一位红军将军在云中山行军过程中,发现了一位因未穿御寒衣服被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  相似文献   

10.
正【概述】《孔谦碑》,又名《孔谦碣》《孔德让碑》,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七月立。此碑系宋代欧阳修在孔林孔谦墓前发现,现存山东省曲阜市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孔谦碑》碑髙83厘米,宽53厘米。碑顶圆形,无碑额,有穿,有晕发于穿中。(见图1)碑文隶书8行,每行10字,记述了孔子第二十代孙、泰山都尉孔宙第六子孔谦短暂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三苏祠》2004年第4期,何家治先生在《苏东坡真赞--三苏祠盘陀画像碑》一文中,把三苏博物馆珍藏的明代洪武二十九年(1396)刻石的《苏东坡盘陀画像碑》摄影发表,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盘陀碑》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丰碑,词典的解释为:“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伟大的功业,有永久价值的证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记载或保存的艺术上或智慧上的成就.”不过,丰碑最初可不是碑,而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引棺木”. 据《礼记》记载,古时天子和诸侯下葬时,需要抬沉重的棺椁;下棺时,需要一种同定绳索的工具,而丰碑就是这种固定绳索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丰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丰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14.
敦煌研究院藏《李君修慈悲佛龛碑》(简称《圣历碑》)碑阳第20行:"推甲子四百他岁,计窟室一千馀龛."赵红《<敦煌碑铭赞辑释>补订》以"他"字不合古代汉语语法,欲改为'餘'字.  相似文献   

15.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称《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孔龢碑》,记录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的鲁相乙瑛的话。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高260厘米,宽128厘米,18行,行40字。隶书。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与《礼器碑》《史晨碑》并称"孔庙三碑"。与《礼器碑》相比,《乙瑛碑》更为秀美丰润。【观典赏析】《乙瑛碑》是汉隶极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为平正方整一路的代表。最大特点是肃穆端庄、文雅大方。被清代学者万经喻为"冠裳佩玉"的君子,令人肃然起敬。书风谨严,沉着厚重,  相似文献   

16.
突出训练重点,实现教学目标———《丰碑》教学思路○中卫县城镇二小李秀玲《丰碑》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位红军军长在云中山行军途中,发现了一位未穿御寒衣服被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  相似文献   

17.
曾扬明 《四川教育》2006,(10):40-41
一、“丰碑”勾出英雄之“形” 师:谁知道碑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8.
《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以下简称《裴岑碑》)是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敦煌研究》1986年第4期登载了潜心先生的《裴岑纪功碑文考》(以下简称《考》文)。正如该文所说“裴岑西征一事,史书未见有相同的记载”。事件发生在东汉,但《后汉书》以及后来的史籍都未提及裴岑及裴岑之战,《裴岑碑》就成为裴岑其人其事的唯一历史资料。不过《考》文中有几处论断值得商榷。1.“裴岑功德碑……移置敦煌”,此说恐无文献依据,亦非事实。就目前所见的历史资料,皆无此种记载。笔者走访了敦煌县博物馆,得知敦煌历来没有过此碑。那么该碑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三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教材《丰碑》一课的教学设想□安徽程晖王先如《丰碑》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3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英雄,告诉...  相似文献   

20.
史晨碑     
<正>东汉隶书。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又称《史晨前后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立,隶书。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碑正刻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世称《史晨前碑》。碑阴刻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世称《史晨后碑》,碑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内容为记载当时尊孔、祭孔活动史实。因补垣通沟工程,立市种梓事务,置守吏等乃次第进行,非一时之活动,故在《后碑》"史君飨"三字后至末字前后之差别较大,但两碑笔致皆出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