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登陆江苏卫视数月之后,收视率从1%到4%一路飚升.与之同类的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和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同样异军突起,占据了荧屏的半壁江山.制作方在赚尽观众注意力的同时,将大笔广告收益纳入囊中.  相似文献   

2.
以<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约会类节目如今正风起云涌,红遍大江南北.有报道称后来居上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已经远超湖南台的<我们约会吧>,全国平均收视率已经"奔三",达到了2.6%~2.8%,接近湖南台同类节目的两倍.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有一种很常见的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即SWOT分析法,也称强弱机危综合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对相亲交友类电视节目的叙事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皆相亲",是本年度中国电视的一种独特现象,已成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媒介事件.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相继开播.  相似文献   

4.
2010年春节过后,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为代表的新一轮"电视相亲热"席卷荧屏,这些节目以一种男女嘉宾互选,主持人和嘉宾点评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赢得了高收视率.本文试图从节目的时代性出发,深入探讨其走红的原因,并针对其定位与导向,给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婧 《青年记者》2010,(9):63-64
对于电视栏目结构形式的保护,目前还没有与之相应的法律,可谓处于法律盲区。继湖南卫视多年前推出《玫瑰之约》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再度掀起相亲节目的热潮。观看《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的观众会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就是两个节目太像了。  相似文献   

6.
郝香 《新闻世界》2010,(9):102-103
2010年新一轮的电视相亲节目再次走红银屏,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国内又掀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热潮。婚恋交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缘何如此火爆,本文以"非诚勿扰"为例,简单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并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走向进行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7.
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受众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自今年1月,湖南卫视推出婚恋交友真实秀节目<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播收视率节节攀升,近10家卫视随即播出相亲或交友类节目,"相亲热"一时再度席卷中国电视荧屏.① 面对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当下电视相亲节目实现了"相亲与娱乐"的融合,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另一方面,有人严厉批判节目所传播的畸形"婚恋观",担心年轻人的审美观、价值观由此受到负面影响,并忧虑社会主流价值观遭受挑战.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一批相亲节目在中国的各大卫视风起云涌,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到上海东方卫视<百里挑一>,中国电视节目一夜间仿佛进入了"相亲时代".但相亲节目中的出格话语,引发了社会对主流价值观遭受挑战的忧虑.同时,在这些节目中,还存在一些嘉宾身份造假、自我炒作、言论低俗,恶意嘲讽,放任拜金主义、虚荣、涉性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众多乱象的存在反映了电视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制作为王:《非诚勿扰》的成功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江苏卫视的大型约会节目<非诚勿扰>出手不凡,不但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视率,还极有可能会在中国的电视中掀起一轮约会节目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近来,几档电视交友节目的热播引起了来自国内社会大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先是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的开播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继而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抢占了全国卫视同时段的收视率制高点,然后是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跻身于近乎白热化的"红娘"竞争行列.  相似文献   

11.
电视平民化与平民电视化之辨析——《非诚勿扰》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先后邂逅于春节期间.如此宏大的异性交友画面、坦率的交流现场、丰富的话题指向,确实让人耳目一新,颇有兴致地看了下去.我吃惊于自己对中国电视这一新动态的寡闻:怎么两个强势卫视,竟能同时出现这么相似的节目,尽管风格有异,诉求有别.显然,中国电视市场竞争之惨烈已经不是简单的同质化问题了,在类同的表象下必然有波涛暗涌.  相似文献   

12.
孟欣 《记者摇篮》2010,(5):41-41
江苏卫视旗下的相亲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最近红透大江南北,与湖南卫视“综艺一哥”何炅的同类节目《我们约会吧》竞争激烈,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湖南卫视的一位爆料人,《我们约会吧》的关注度也远不及《非诚勿扰》,正是因为缺乏了“设计”。这种设计,就是电视综艺节目嘉宾的前期策划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非诚勿扰>节目因为形式新颖、内容极富个性色彩而深受观众的喜爱,引发了新一轮的电视交友热,<非诚勿扰>热播背后所面临的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透过浮华的表面,探究背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节目的出路,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档高收视率的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舆论认为<非诚勿扰>过度宣扬和渲染"物质至上"、"拜金主义"等与社会主流相悖的价值观.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节目内容进行具体解析,得出<非诚勿扰>系列负面评价的产生是"蝴蝶效应"在电视传播过程中的体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电视媒体在传播与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如何避免"蝴蝶效应"的发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连番批评曾爆出女嘉宾闫凤娇艳照事件的内地最火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广电总局下发两份文件要求江苏台整治<非诚勿扰>,中央高层也要求文化节目抵制"三俗".一时间,各大卫视收视率颇高的婚恋相亲节目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16.
罗婷婷 《青年记者》2012,(14):63-64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酝酿已久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开播,在短时间内就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收视率很快便超过了湖南卫视于2009年12月25日开播的同类节目《我们约会吧》,荣登国内婚恋交友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11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通知整肃婚恋情感类电视节目,通知规定电视台"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婚恋观".一时间,2010年上半年风生水起的婚恋情感类节目似乎逐渐"退烧"了.除了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等少数几家继续在卫视平台上打擂台外,多数电视台对此类节目的播出都降温了.有业内人士粗略统计表明,荧屏相亲类节目最拥堵时期达到40档,而短短数月大幅"缩水"至不超过10档.  相似文献   

18.
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一系列相亲类节目火爆荧屏.这一现象也引起国人甚至世界不少媒体的关注.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电视相亲类节目到底问题何在?本文尝试用传播学上的虚拟环境等理论分析解读现象背后的原因,以期更明确媒介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沈忱 《视听界》2010,(5):77-79
今年年初,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相继开播并迅速走红荧屏,中国电视随之进入了婚恋交友类节目的2.0时代。(《非诚勿扰》为何能够在众多同类节目中异军突起,其发展方向如何?笔者对此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24日湖南卫视一档全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热播荧屏,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打造的《非诚勿扰》首播,拉开了相亲类节目的收视大战。沉默了很多年的相亲类节目再战荧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