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广播的诞生使近代的信息传播从“无声的印刷时代进入了有声的电子时代”,使声音的远距离传播成为现实。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广播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够,跟不上广播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是一门科学,例如:广播采访学、广播新闻学、广播文艺学、广播编辑学、广播评论学、广播播音学、广播广告学、广播技术学、广播管理学等等。本文通过研究广播理论工作,认为广播有学。  相似文献   

2.
张勤 《中国广播》2006,(10):39-40
根据国内广播的发展现状,我们把类型化电台、格式化电台、专业台、专业频率统称为广播专业化。广播专业化可说是本轮广播中兴过程中用的最多的词。然而,如何科学地界定广播专业化,广播专业化的本质是什么,广播专业化的路该如何走,业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中国广播人在缺少明确坐标的情况下,在广播专业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进,既有成功运作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到目前,在广播专业化的运作中,仍存在很多盲区、误区。笔者根据自己在广播专业化道路上的实践和思索,作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希望引起广播学术界的关注。一、广播专业化的本质广播专业化的本质是广播的市场定位问题。广播  相似文献   

3.
姜薇 《中国广播》2006,(4):74-75
广播技术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代之后,如今终于找到了汇入数字化洪流的入口——数字广播技术。数字广播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广播超越了声音的局限,极大地拓宽和延伸了广播的传播功能。为众多的广播受众群体,自由自在地听广播、看广播、读广播、享受广播提供了绝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杂志创刊20周年了。这20年,正是中国广播不断解放思想、迎接挑战、改革发展、硕果累累的20年,也是《中国广播》立足广播、面向广播、展现广播、服务广播的20年。《中国广播》以敏锐的触角,坚持引领广播发展宏观战略,关注国内外广播发展的新实践,呈现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以突出的思想性、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11,(6):I0004-I0005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于1945年11月21日,至2011年3月,已形成了9个系列广播加网站的结构格局。目前设有:新闻综合广播、乡村广播、交通广播、资讯广播、经济广播、音乐广播、健康娱乐广播、故事广播、教育广播,全天累计播音216小时。全台节目实现了网上在线收听。其中4套节目实现上星传输,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一年,广播理论研究继续沿着务实与理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在2011年的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的同时,集中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广播产业发展、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广播媒介批评、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等五个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7.
广播发展—直沿续着技术之路,从最初的有线广播到后来的无线广播,从数字广播到播客广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卫星广播、手机广播等新兴广播类型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通过对手机广播这一广播新型移动媒体的技术特征、传播优势等方面的分析,找寻电台手机广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速览/国内     
《新闻实践》2014,(10):4-6
首届中国应急广播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广播报9月18日报道: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首届国家应急广播大会——“2014中国应急广播大会”9月16日在北京召开。应急广播是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通过广播向公众传递紧急信息的一种手段。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应急广播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应急广播体系主要由“三制一案一网”构成,即国家应急广播体制、国家应急广播机制、国家应急广播法制、国家应急广播预案和国家应急信息网。  相似文献   

9.
谢小平  方锐  汤戎 《视听界》2012,(6):69-7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广播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中国广播市场将会出现几大发展趋势:网络广播、数字广播、3G广播、广播播客。广播人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左荧作为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的广播宣传工作有着深入的认识,他在一些讲话稿及研究论文中谈到了对广播的特点、录音报道、对农广播、广播播音、广播广告等方面的看法,他的很多见解对于今天的广播理论研究、广播工作实践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结合左荧亲自撰写的一些研究论文及讲话稿,探索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广播宣传工作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传统媒介的广播,过去一直是单一的事业模式。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广播不仅要发展事业,而且要发展产业。广播现在、今后发展的快慢、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播产业发展如何。当前,广播人面对的重大课题是:如何面向受众、面向市场,在广播的体制机制、人才结构以及广播业务的布局等方面,实现广播的事业模式和体制向广播事业、广播产业并举的模式和体制转变,本文拟就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2.
广播战线的老同志一致主张建立广播学和它的部门分类学,如广播新闻学、广播文艺学、广播采访学、广播编辑学、播音学等,广播语体学就是相对独立的广播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相对独立的广播学的一门分类学。  相似文献   

13.
"网络直播"这一形式的出现,把广播这个有声媒体的老大哥推上了风口浪尖。于是电波借助网络"看得见的声音"即"可视广播"诞生了。那么"可视广播"会给传统广播带来哪些冲击?使用过程中广播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在技术支撑、政策扶持和受众参与等综合作用下,"可视广播"的到来,广播参与者如何快速调整到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走访、调查,探析"可视广播"对"传统广播"在思维模式、生产方式、运营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带来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传统广播"向"可视广播"转型的意见、建议。并得出结论:广播改革是必然的,做让听众"看得见声音的"广播——即"可视广播"是当下广播的发展趋势。改革一定会触及多方利益,但只要有勇气有决心并不断探索,建立良好的改革创新机制,广播就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广播"。  相似文献   

14.
广播文艺类节目在广播节目之中是受到广大听众喜爱的类型,广播文艺类节目主要划分为几个子类型,包括广播文学、广播音乐、广播电影、广播剧等,这些不同种类的广播文艺节目有自己的特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形式,受到了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因此对广播文艺节目进行不断创新、吸引听众是广播文艺导演的主要职责,为此本文针对广播文艺节目的主要特性进行阐释,并分析广播文艺节目导演在艺术创作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以期不断改进广播文艺节目的内容和质量,推动广播文艺节目的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播户外活动取得的数量增加以及规模扩大等成绩,得益于户外活动对于广播的推广价值所在。在当前我们的广播户外活动中,依然存在着广播户外活动与广播结合不紧密、忽视受众黏性培养以及形式陈旧等多种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广播户外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推广。因此我们采取立足于广播自身定位、满足受众需求以及创新广播户外活动推广方式等措施,合理的发挥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雪琪 《视听界》2013,(3):112-11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城市广播电台被推进了下顶上压、左推右攘的竞争环境之中。下,来自于市县台广播;上,来自于中央、省台的广播;左,来自于电视台、地市级党报、晚报;右,来自于新媒体,如网络、手机等。城市广播如何在竞争中立足,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南通广播人面对新的媒介生态环境,用市场营销的理念,办好听的广播,办看得见的广播,办有用的广播,办有思想的广播,不断增强广播的影响力,推动广播的专业化、品牌化,提升了广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广播业经历了苏联解体后2()多年的发展已经过渡到了平稳期,并显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俄罗斯广播体制、国家管理手段、广播业格局和广播经营等几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勾勒出俄罗斯广播业的当代图景,俄罗斯广播业经历了苏联解体后2()多年的发展已经过渡到了平稳期,并显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俄罗斯广播体制、国家管理手段、广播业格局和广播经营等几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勾勒出俄罗斯广播业的当代图景,  相似文献   

18.
广播新闻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广播的权威性,包括广播观念、广播记者活动方式、广播新闻编辑工作、广播通联、新闻播音、文字和音响资料、广播事业的领导体制和方式的改革等。广播新闻改革的这些方面,有着互相制约的关系,只注重广播新闻改革的单一性,不注重其相关的多面性,广播新闻改革是很难深入并取得很好的成效的。现简单谈谈几点认识:一、提高广播新闻的权威性是改革的主要目标要提高广播新闻的权威性,首先必须保证广播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努力提高广播新闻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广播改革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才能提高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19.
经济广播作为中国最早的专业广播因夺广播改革先声而红,也因社会变革和更加符合大众收听需求的音乐广播、交通广播和新闻广播等专业广播的崛起而中衰。经济广播是应该被长久异化——与其他专业广播嫁接,或空留经济广播的旗帜,或被革命,还是广播人肩负起新的使命,披荆斩棘开创经济广播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广播新闻编辑是广播新闻报道的基础工作,在广播这种传统媒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播新闻编辑的流程、要求和方法,与报纸编辑基本相似,但由于广播新闻还有声音,因此广播新闻文字稿件的编辑还需要考虑广播的传播特点。宏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把好"关"和定好"位";微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注意"有稿必检、有错必纠、有改必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