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丽君 《广西教育》2006,(7B):80-80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相当多,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4—16岁案件占青少年案件总数的70%以上。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不得不反省我们的未成年人教育。我们不能因为社会和家长的因素而推脱自己的工作责任,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国家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形式犯罪的70%。十四岁—十八岁犯罪的人数占总犯罪人数的70%以上。因此,全社会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增强社会的稳定因素。本文意在探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犯罪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67亿,占人口总数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5—16周岁的犯罪率又占青少年犯罪的70%。“花蕾”缘何凋谢?本文试就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辉 《班主任》2003,(1):15-15
据国家公安部统计,在全国犯罪总量里有一个“17岁现象”,17岁左右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特别多,占整个青少年犯罪率的70%以上。17岁正是一个人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为什么如此众多的17岁青少年走向犯罪呢?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总量居高不下,其中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仅刑事犯罪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整个青少年的刑事犯罪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达80%以上.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无疑正困扰着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既然未成年人现象的产生具有不可逾越性,那么我们的工作当然就不是让所有的违法和犯罪行为销声匿迹,而是在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干预,力争将它们减少到最小的数量,控制在最低的水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要构建未成年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预防体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愉悦相随,也有愤怒结伴。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青少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公安部门组织的抽样调查也表明: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一组组的数据,一个个的镜头,让人们触目惊心。我们不禁要问:青少年怎么了?他们有着怎样的人格基础和心理特征?这些行为的背后到底存在着什  相似文献   

7.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曾就大学生犯罪做了一项调查: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犯罪约占青少年犯罪的1%;20世纪70年代,大学生犯罪约占青少年犯罪的2.5%;而近几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7%.这个比例的上升,让我们需正视,究竟应该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全球的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在青少年所占比例大、人数日益增多、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蔓延快、手段凶狠、危害严重、团伙犯罪突出等等。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就要很好地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成因,才能有效地教育和转化违法犯罪青少年,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9.
据最高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2005年7月,又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96%。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如中学生仅仅为了寻找“刺激”,或是看别人“不顺眼”,导致残忍杀人的恶性案件。那么,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冷血少年杀手?一个主要原因是,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位,导致他们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的轻狂、对死亡认识的模糊。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内心矛盾无法控制时,就容易引发冲动性重大犯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日趋明显。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包括社会因素、家庭教育及中国的人口现状等。其中学校教育存在误区也是重要因素。 误区一:心理教育在教育结构中缺失,是现行教育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断乳期,这一危险年龄段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但同时辨别是非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对于毒品, 暴力、色情等丑恶现象容易兼收并蓄,甚至进行尝试。在封闭、僵化的应试教育环境中,青少年本身固有的创新意识和…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学习障碍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美国学习障碍与青少年犯罪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1)美国12年计划,(2)学习障碍与青少年犯罪的联系,(3)学习障碍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理论,(4)学习障碍与青少年犯罪的共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和特点,并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凤云 《时代教育》2009,(9):53-53,61
青少年利用网络犯罪或上网引发的犯罪问题,目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网络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催化刺作用,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4.
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现对其成因作出以下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一般是指14岁以上,25岁以下的公民,约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文革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仅占犯罪人总数的20%—30%,是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出现青少年犯罪的第一个高峰,1980年犯罪人数达36万。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出现青少年犯罪的第二个高峰,1990年犯罪人数达82万,约占我国犯罪人总  相似文献   

16.
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社区教育的预防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究其根源,既有青少年自身因素,也存在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社区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建立健全实施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教育预防机制,实现社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彭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110-112,F0003
现今,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令人堪忧的重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能否通过有效的方式予以解决,不但关系着每个家庭的稳定与和睦,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这里从"生态幅"的视角来透视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犯罪特征,即从青少年犯罪是否受这一特殊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的生态因素制约来透析青少年犯罪,提出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总数的比例逐年递增,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未满18岁的青少年多数就读于普通中小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渡过,因此,学校对“学生Bao力“犯罪的预防,肩负着重大责任,社会的”三大公害“排序为青少年犯罪、吸毒贩毒和环境污染,其中青少年犯罪排在第一位,可见问题的严重性,据有关数字表明: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总数的70%-80%,近10年来上升近一倍左右,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恶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以Bao力为主,学生Bao力现象引起卢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尽管有其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但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华政 《家教指南》2003,(2):40-4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到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而且杀人、抢劫、恶性伤害等案件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问题少年”一再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而有关调查显示,有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