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杜惠青是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的初中数学教师,多年来她始终在初三年级做“把关”教师。普通教师一般承担两三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而杜惠青老师平均每年要带四五个班,最多时甚至同时担负六个班的几何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杜老师所教的班历年几何成绩都居于同类校的领先地位。那么,杜老师是如何在超负荷的工作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杜惠青老师的课常。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教学成绩评估近年来,由于对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估只看重班级学生平均成绩与合格率的高低,而且这些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人职称的评定,因此,教师单纯追求学生成绩和合格率已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据调查,某镇中心小学,某学期期中考试三年级四个班的平均成绩分别是:96.05分、96.15分、96.38分、96.45分,班与班之间的分数虽然相差不到一分,但教师的考核成绩却是四个等级。所以,教师拼命地增加教学和辅导时间,让学生死背数学公式、定义,甚至机械地去背例题,唯恐学生成绩…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教学现象:A校新生录取线低,B校录取线高,录取人数大致相当,而升学时,A校应届生上线人数或上线率高于B校;C班学生入学平均成绩低于D班.而升学时,C班应届生平均成绩和上线人数、上线率高于D班;E生入学时成绩低于F生,而毕业时,E生的成绩高于F生。如此等等,这就是中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并得到认同的“低入口,高出口”(简称“低入高出”)的教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件事:临淄区某初中学校初一级部,张老师和李老师分别担任一班、二班的班主任。期末,学校进行班级综合考评时,一班成绩与二班成绩悬殊甚远。这使学校领导和众多教师大吃一惊,一向管理严格、使学生望而生畏的张老师,怎么“败”在一个师范毕业只有两年、没有多少教学管理经验而活泼爱笑的李老师的手下呢?一时间,学校领导、教师议论纷纷。其中教务处刘老师的分析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刘老师把出现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冷脸效应”和“笑脸效应”。刘老师这样分析道:张老师教学管理一向严肃,说一不二,学生见不到他的笑…  相似文献   

5.
作业一个班的任教者,他(或她)关心着这个班的这门课在他(或她)的努力下是否取得了进步,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同样关心着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是否有了实质性的提高.而这一切目前百分制的分数是很难解释的,比如××教师所教某班某科上次测验的成绩为70分(班平均),这次测验班平均分为75分,这不能认为是班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因为这可能是由于试卷难度降低所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对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估只看重班级学生平均成绩与合格率的高低,而且这些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人职称的评定,因此,教师单纯追求学生成绩和合格率已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据调查,某镇中心小学,某学期期中考试三年级四个班的平均成绩分别是:96.05分、96.15分、96.38分、96.45分,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身边常出现有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有些教师走进教室里时学生总有一种热切的期待?而为什么有些老师一进教室时学生就感到厌烦?又为什么有些教师并未让学生加班加点,也不搞“题海战术”,但学生成绩仍能不断提高?又为什么有些教师即使接的是“差班”,但不久这班成绩也会超过其他班呢?实践表明:情感和认识是相互影响的。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意志的活动过程。它对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不仅起着调节作用,而且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正因为这一点,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发挥了情感教育作用的结果。下面就如何发挥情感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远红 《贵州教育》2011,(12):18-19
一、时下的一些教育教学现象 八年级某班一些学生说:只有某两位老师上课,我们班的学生才买账,其他老师来上课,我们是不理睬的。  相似文献   

9.
学生进入初中,经常听一些家长会说:“我儿子念小学时,成绩不是九十几分就是八十几分,可一到初中就怎么了?”作为初中老师谁绝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而造成这样的现象也并非某一个方面的原因。纵观整个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路上有您     
谢莉华 《师道》2005,(3):31-31
回顾我的高三岁月,我深深地记住了这位好老师——钟老师。我们所在的班是一个普通班,而隔壁(4)班则是尖子班。然而在钟老师的带领下,我班的政治分数屡战屡胜地打败对手班,这一成绩一直保持到高考结束。我班的同学大部分都受益于这一门的高分,从而大大提高了高考分数的份量。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开始了,严老师担任C班班主任。C班是全校闻名的“后进班”,一些同学打架斗殴,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很差。严老师在开学第一天的班会上对同学们说:“咱们班最突出的特点可以用七个字概括:‘缺德,无才,体育好!”’同学们感到这位老师幽默风趣,全都会心地笑了起来。严老师接着说:“所谓缺德,不是说大家道德不好,而是指大家在思想品德方面还有待提高;所谓无才,不是说大家没有才气,主要是同学们的学习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尽管咱们班数学平均成绩只有30分,但我认为,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接手了一个全校公认的差班,班上有近20%的学生语文成绩不及格,全班语文成绩平均才六十多点,尤其是班上有13个被历届教师公认的“大懒鬼”。于是有老师对我说:“这下,你可没戏了。”听了老师的话,我心中一沉:真的没戏了吗?  相似文献   

13.
布卢姆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针对学校里总是有一些学生成绩很差这样一种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进行了“掌握学习”的实验研究,效果很好。实行“掌握学习”策略的班的平均成绩较之对比班的平均成绩高出一个标准差,亦即高于对比班84%的学生的成绩。现在世界上有五千多万学生在按照“掌握学习”的策略进行学习,我国一些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某些做法,与“掌握学习”的一些做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还没有提到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论的高度,从而还不是很自觉的,计划性、系统性也不很强,所以,介绍和研究布卢姆的  相似文献   

14.
在老师们的平时闲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有趣的话,比如班主任老师常常会说"我们班如何如何、我们班某生怎样怎样",而一般其他非班主任老师则总是说"你们班如何如何",这看着像是一种非常平常的谈话,其实反映的问题却是很深刻的.对一个班来说,不管学生还是老师,都会不自觉地认为,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其他科任老师只不过是"教书匠",而没有尽到育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一个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兼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教学任务是常见的,并且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不同班的学生成绩就是不一样,有的班成绩好.有的班成绩差。我在教学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上学期期末杭州市统考中,所教的两个平行班(十一班和十三班)成绩差距很大。为什么分班成绩几乎一样的两个班。我同样地教学,却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十一班如我期望的,成绩越来越好,而十三班却让我感到自己的教学是一种失败。当时我想:“我是不是需要改变或调整十三班的教学改革尝试,或说在十三班的教学改革我是否需要放一放。”改革是一项尝试性的工作,谁也不能保证它完全成功。当我在教学中碰到困难的时候,最初的感觉是要停下来,而不是换一种方式,或换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宁老师是北京八十中学的语文教师,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上,他狠抓了“懂、记、用”三个环节。在历次区统一命题的教学质量检查中,他教的班平均分都在九十五分以上,一九八○年七月,他教的初二学生,参加了市高中统一招生考试的语文考试,班平均成绩为八十四点二分,在全区八十多所中学的初三毕业班成绩中,是班平均分最高的。所谓“懂”就是老师传授的知识,要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比如讲“纷纷扬扬”  相似文献   

17.
王老师是某中学初中二年级两个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其中一班是快班,二班是慢班。在初一时,无论是期中、期末测考还是平时测验,一班都遥遥领先,二班成绩却一降再降。到了初二,二班许多家长要求将子女转学或者调班,一班一些同学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情绪也时时表现...  相似文献   

18.
旁白 《南昌教育》2005,(11):21-21
初一时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班级,课堂纪律差、教室卫生差、学习风气差,学习成绩也差。现在初三了,这个班变成了一个很好的班:学生守纪律了,有礼貌了,有集体荣誉感了,而且各科成绩也在同年级中遥遥领先。这个班就是江西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初三(5)班,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是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邓如珍。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上学期,笔者接到家长对一个老师的电话投诉,随即对该班学生调查了解原委,该教师遭遇家长投诉是因为他经常占课、拖堂,还给学生留大量作业。这引起了我们的高度警觉。于是对学校各班开展了问卷调查、召开班干部座谈会,还走访了周边一些学校,结果发现类似于遭投诉老师这种违背教学规律,以时间加汗水的“辛勤劳动”来提高教学成绩的现象并非个案。  相似文献   

20.
在我教学的第二年,我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学生。其它学科成绩都很优秀,唯独英语成绩非常差,每次考试只得十几分。原因是他在初一时,因为和英语教师闹矛盾,被老师赶出了教室。而他个性又太强,老师不理他,他索性就不再学英语了,对老师像对仇人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