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D VT)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健康宣教、病情观察、施行深静脉泵、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等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与术后常规护理相比,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行实验组的相关护理干预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对35例经膀胱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的整体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护理方法。体会到:对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病情做出正确评估,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订护理目标,实施科学、全面的护理措施。即: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掌握调节冲洗速度,保证冲洗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术后疼痛护理及口腔、皮肤护理;保持术后大便的通畅,掌握最佳拔管时机并加强拔管后的护理.反复强化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可达到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伴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强直性脊柱炎施行了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进行周密的早期功能锻炼和保持正确的体位。[结果]5例10个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仅有一侧伤口出现红肿,由于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无出现后遗症。[结论]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功能锻炼的指导,是增强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服务对人工全髋关节臵换术患者康复情况及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选取行人工全髋关节臵换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服务,通过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Ba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个体化延续护理服务可以促进人工全髋关节臵换术患者的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了29例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9例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患者,观察术后护理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29例患者术后均能自尿道正常排尿,排尿量210-460ml,未发生术后感染,随访4-35个月,29例患者新膀胱贮尿、排尿、控尿功能正常,B超及IVP检查未发现肾积水,膀胱造影无输尿管返流.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是深受膀胱肿瘤患者欢迎的一种术式,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新膀胱功能的训练是手术和护理的关键,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虽然近年来人工假体和手术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关节置换的质量,但术后严格的护理和有效的功能锻炼,重建关节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对1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康复训练,体会如下:1 术后护理1.1 在麻醉消失前不宜过多翻动病人,因麻醉后肌肉松弛状态下下适当的活动易造成关节脱位,所以应将患肢置于外展30°中立位。1.2 髋关节渗血渗液较多,伤口留置负压引流管以减轻局部及全身反应,对预防感染及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术中采用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间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样本资料均来自我院,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更加平缓;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各项苏醒指标明显短于常规组,但研究组低体温发生率明显更低,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更缓(P<0.05)。结论在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时,注重术中保温护理,做好患者保暖,可有效控制治疗操作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输尿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以及出院后护理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高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充分进行呼吸道及肠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均未发生尿路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呼吸道、胃肠道准备及术后加强对尿管护理和针对老年患者的舒适护理,对减少高龄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和病人康复的保障。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术前、术后护理与康复。方法:对24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体位指导、术后观察及并发症预防,处理和康复锻炼指导。结果:患者住院5—7天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3天均下地行走,疼痛明显好转和消失,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目的是总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是回顾分析我院附属医院2000年4月至今86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术后护理;结果是除13例极重症脑出血患者死亡外,其余人恢复满意。结论是良好的术前准备和手术配合,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控制血压,做好引流管护理、高热护理和预防压疮的护理,对成功抢救脑出血患者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痘合并皮肤感染的消毒隔离、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用康复新液针对面部、颈部及躯干等部位进行皮肤护理.结果:皮肤感染部位感染得到控制,全部结痂.结论: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严密的病情观察,制订科学的皮肤护理流程,是预防和控制皮肤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3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积极控制血糖,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血糖控制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积极做好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有效的控制血糖,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0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PICC置管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12例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积极护理治疗后12例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经彩色超声检查血栓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行PICC化疗过程中血栓静脉炎的形成与中心静脉导管直接相关,也与疾病、药物治疗、患者活动度有关。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盆腔重建对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子宫脱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I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阴道顶端悬吊术,II组行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总时间I组较II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拔除导尿管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定期随访术后主观、客观治愈率为均100%.但II组复发率明显高于I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盆腔重建是一种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压贴预防中风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施行常规护理,治疗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贴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及便秘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贴能有效预防中风后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22例前列腺电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减少,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缩短(7.2±0.8 d VS9.9 ±1.2 d,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患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术后康复,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20,(2):44-47
探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结合引流管夹闭对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失血量的影响。随机将50例拟行初次单侧人工THA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切开皮肤之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0m L (1g/100m L),术后夹闭引流管6h;对照组仅夹闭引流管6h,未滴注氨甲环酸。对比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24/72 h血红蛋白指标、输血人数、术后两周及两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结合引流管夹闭可明显降低初次人工单侧THA患者术后引流量及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骨的强度降低,遇到轻微外伤如:跌倒、汽车颠簸等即可引起骨折.因其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固定困难,病人不接受手术治疗者居多,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死亡率高.针对以上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是老年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提高存活率、提高生命质量的有力保证.方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给予精心的生活照顾和恰当的专科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和降低病死率.结论: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均达到临床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果: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一个致命性的损伤,常常因股骨颈骨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造成死亡,因此,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要针对患者身体状况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干预在骨折围术期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1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无痛护理干预,评估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6、12、24h时的疼痛评分。结果:110例患者入院时均为重度疼痛,术前经过无痛护理后疼痛程度减轻,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2、24h时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入院时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骨折围术期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探讨我院实施的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间入院治疗的6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相关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1)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干预措施的实施两组患者HSS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改善效果优于观察组;(2)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干预措施的实施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改善效果优于观察组,且在干预实施后的不同时段均效果显著(P均〈0.05).结论:我院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患者所采用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