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羞于雷同     
宋朝时,有个文人叫刘贡父,是《资治通鉴》的编写者之一。有一天,他去拜访王安石,正好王安石在吃饭。家仆把刘贡父领到王安石的书房里等候。贡父看见王安石书桌上有一叠书稿,便拿起来,一看是王安石写的一篇兵书,便翻阅起来。他记忆力很强,文章过目不忘。这时他想:我是王安石的下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撕稿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据说,在他做参政的时候,曾写过一篇论兵的文章,题为《兵论》。有一天,一个叫刘颁的人去拜访他。王安石正在吃饭,看门人就把刘颁带到王安石的书房内用茶。书桌上放着一篇兵论的草稿,刘颁便拿起来仔细地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3.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诗、散文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有一次他登门拜访王安石先生,当时王安石不在家,管家便把苏轼引入主人的书房用茶、休息。苏轼在书房里,边品茶边欣赏主人书房里的名人字画。忽然,他发现王安石的书案上有一首尚未写完的《咏菊》诗。其中的二句是:  相似文献   

4.
民间有个故事.说苏轼一天有事拜访王安石,王安石正在家睡觉,他便在书房等候,结果看到桌上有两句没写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相似文献   

5.
点击脑细胞     
王安石是朝廷大臣,政务繁忙,但仍然很喜欢制谜和猜谜。有一次,王安石吩咐家人去找一位书童来管理文房四宝。家人找了一位十四五岁、长得眉清目秀的京城小伙子,带到了王安石的面前,问他是否中意。王安石把书童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接着问了问书童的家境和读过些什么书,然后叫书童当即磨墨。只见书童一只手把住砚台,一只手紧握墨锭,很自如地磨了起来。王安石见他轻松舒展,用力平稳,就知道小伙子不是生手。一会儿,书童磨好了一砚台墨。王安石走到书桌前,提笔往砚台上一蘸,感觉墨的稀稠正合适,便随手写下了一首诗谜:“一月复一月…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父子对谜联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幼年便能吟诗作对。有一天,王安石想考考他的文才,便边吃饭边出了一个上联:一刀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王雱意识到这是条谜联,他先说出了谜底——煮鸡蛋,接着对出下联:双手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对得好!”父亲把儿子抱起来,连声夸赞,并道出谜底:“吾儿所吟乃石榴。”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丢丑     
人们都知道苏东坡是宋朝一位有名的大文学家。这个人天资聪明,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但他也因此欠谦虚谨慎,爱耍小聪明显露自己,常常出丑。苏东坡在湖州做了三年官,期满回到京都。有一次到丞相府去拜见丞相荆国公王安石,王安石睡觉未醒,他暂在王安石的东书房喝茶等候...  相似文献   

8.
安石父子对谜联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幼年便能吟诗作对。有一天,王安石想考考他的文才,便边吃饭边出了一条上联:一刀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王雱立马意识到这是条谜联,他先说出了谜底——煮鸡蛋,接着对出下联:双手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对得好!”父亲把儿子抱起来,连声夸赞,并道出谜底:“吾儿所吟乃石榴。”  相似文献   

9.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任宰相,苏轼在他的门下任翰林学士。有一天中午,苏轼去拜会王安石,正巧主人在睡觉,他被管家带到书房用茶。苏轼边喝茶,边欣赏书房里的字画摆设,忽然他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习》2005,(9):25-25
王安石不像其他官员一样生活奢侈,讲究饮食。一次,王安石的夫人与王安石的朋友们聊天,朋友说王安石喜欢吃鹿肉丝。夫人听后不信,因为她从来没发现自己的老公喜欢吃什么,就问那个朋友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喜欢吃鹿肉丝。朋友回答,有一次他请王安石吃饭,王安石把整整一盘鹿肉丝吃得干干净净。夫人接着问:“那盘鹿肉丝放在什么位置?”朋友答道,“就放在王安石面前。”夫人说:“你再请他吃饭时,把鹿肉丝放的距离远一些看看吧。”于是下次吃饭时,朋友就把鹿肉丝放在了离王安石较远的位置。王安石把他面前的那盘菜吃得干干净净,而对远距离的鹿肉丝,一…  相似文献   

11.
逸信 《高中生》2011,(4):21
短联:单副联文在7字以下(含7字)的称为短联。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朋友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贡父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安石夸此联道:"真乃天造地设。"  相似文献   

12.
苏轼错改《咏菊》诗苏轼,22岁中进士,官拜翰林学士。有一年秋天,他从湖州回京,去拜见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不在,他只好在书房坐等。这时,他忽然发现砚匣下压了一张写着字的素笺,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首只有两句的《咏菊》诗稿: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相似文献   

13.
早上起来,把房间大致收拾一下,泡一杯滚烫的茶,我就进了书房。在我们家的几间屋子里,我最喜欢的是书房,每次进去,心情就没来由地好起来。有那么多书陪伴我,真是于无声处听智慧。  相似文献   

14.
正午牡丹     
有人赠送给欧阳修一幅古画。欧阳修展开画卷时,见上面画着一丛牡丹,画下有一只猫。欧阳修只觉得画法圆熟,玩赏了一会儿,也没有看出其中的奥妙,就吩咐人挂在书房里。这天,丞相吴育来访。欧阳修把客人领进书房。刚坐定献茶,吴育突然发现墙上新添的一幅古画,便起身近前观看。端详了好一会儿,吴育禁不住连连点头赞赏起来:  相似文献   

15.
眼力     
有一次,苏轼与关系还不错的谢景温一起在郊外散步,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下来,谢景温抬腿就把这只小鸟踢到一旁。苏轼看到这个漫不经心的动作,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一定是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己之徒,不可深交。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所以他深得王安石的重用。王安石提拔他任侍御史知杂事一职。后来,他见苏轼与王安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与美丽     
<正>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上有天堂,下有书房"。他说在他年少时就想到:反正谁也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他不妨就把它想象成一间书房。我读到这些话时,为他的纯,以及他与我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7.
早上起来,把房间大致收拾一下,泡一杯滚烫的茶.我就进了书房。在我们家的几间屋子里,我最喜欢的是书房.每次进去,心情就没来由地好起来。有那么多书陪伴我,真是于无声处听“智慧”。 等喝上第二杯热茶时——这对我是至关重要的——我就打开电脑,进入写作了。  相似文献   

18.
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四眼”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他叫了起来。 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四眼”脱口而出:“他们都是宋朝人。”  相似文献   

19.
小狗的自述     
我是一条小狗,才从母亲的肚皮里钻出来不久,一个满脸胡子的人把我抓了起来,来到一个有很多人的地方,只听到他吆喝着:"快来买呀,刚出生的牧羊犬。"一会儿,一只黑色的大手把我抱起来,端详了好一阵。他便数了好几张红票子给那人,我就被他抱  相似文献   

20.
书房与书桌     
名人的书房,各异其趣,有的四面卷轴盈满,连坐的地方都不容易匀出来,也有的满目皆空,只有孤零零一列词典;有的集书房、卧室、客厅、餐厅科一室,还要兼作儿孙们的游乐园,朴是主人戏称为“多用斋”,也有的是把小小的阳台改造一番,朴是成了“阳台书斋”。能有书房,自然是雅事。古圣先贤,文人圣客,一年四季地排起队来立在书架上等候你来点唤:行吟湖畔的层大夫,一邀就到;各领风骚的李白杜甫也会联诀而来;想看外国戏,环球剧院的拿手好戏也可以照单送进,亚里士多德也可以把他逍遥廊下的演讲词对你重述一遍。不过细究起来,我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