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继堂 《武当》2006,(6):31-31
对练训练法,是武术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既可增长实战性,又可保证安全,增强训练乐趣。因此,发展传统武术应强化对练训练。其功能和意义具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车星辰 《武当》2004,(6):36-36
在传统武术中,“拆招说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有些思想保守的民间拳师甚至将此视为“不传之秘”,对弟子非经长期考验而不轻易示之。因此,民间武术界  相似文献   

3.
佛山咏春拳作为南派传统武术的著名拳种之一,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动、短桥窄马、擅发寸劲等特点。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及木人桩,对抗训练为藕手。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以及身体实修等方法,反思中华传统武术技击相关研究争鸣后发现:目前学界对于中华传统武术技击的讨论在本源性暴力可否表征传统武术技击、致命之招是否为技击训练的关键、技击实践与文化理论研究何者为根、传统武术的本质与价值是否随历史发展而波动等方面仍然存疑。中华传统武术技击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唤醒身体实修感知,深化武学研究认知;体认武艺训练过程,重塑武者内在自信;感悟中华文化思维,实践传统哲学智慧;细化实战格斗要素,推动武术“由技入道”。提出传统武术技击能力的提升进路:从复杂到简约,提炼科学的核心技法理论;从散乱到系统,建立完备的技战训练体系;从讲手到实战,开发舒适安全的实战器材;从封闭到开放,阅读试敌过程的对抗节奏。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费孝通的著名论断"文化自觉"为理论依据,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即面对传统武术应继承与批判;面对外域文化应借鉴与吸收;面对武术发展应创新与交叉。  相似文献   

6.
广东传统武术受现代竞技武术的影响,大量传统拳种悄然消失,而一部分传统拳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逐渐向竞技武术靠拢,使传统武术变成一种徒有其名、似是而非的运动形式。莫家拳虽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花拳绣腿”现象日趋严重、生存土壤日渐萎缩、传承之人青黄不接等等,只有逐个理清这些问题才能为莫家拳以及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7.
风云生 《精武》2008,(4):40-42
传统武术还能不能打?这是一个让无数人讨论过的问题,几乎每一个以传统武术自居的拳师都敢说能打。不服来找我.可是珠海意拳的刘斌三上擂台.以及武林大会形意拳冠军.在武林风上败给练拳击的出租车司机.这一切不知是否让那些说传统武术能打的人臊得慌?传统武术肯定是能打.问题在于跟准打?能否上得擂台?能否发挥出传统武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刘瑛  邢岩 《中华武术》2006,(12):54-55
中国传统武术训练中,有许多训练手段,各门各派也各有其自家门派的训练手段,真可渭丰富多彩,因其门派所练要求不同,所以训练手段也大不相同,但总归无外乎有“功法训练”“套路练习”“拆招喂手”等四大类,而对于这四大类之训练顺序和侧重,各有不同,有的门派以“功法”为主,有的以“套路”为主,而我认为,无论什么门派以什么类别人手训练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对于“功法”“理论”“套路”“拆招喂手”等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见解,因为传统武术训练中,“功法”训练乏昧,“理论”学习之深奥难懂,“套路”学习单调重复和“拆招喂手”很苦。现代人,是少有人将它系统的学练下去的。而如果传授者在训练中正确分析和研究,将不会失去传统武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9.
剑宇 《中华武术》2004,(3):55-55
专业练习武术已近六个年头,为了探求武术真谛,传统武术和散打我都用心练习,虽然年数也不算太多,但武术已溶入了我的生命中。为了达到理想中的高境界,我拼命地训练,四处奔波,单单训练日记便写了几大本,里面详细记载了我每天练习的内容和不同时期的心得体会,可见用心之深。回顾这几年走过的历程,我发现训练过程中出现过很多问题,有外界的,也有内在的,因  相似文献   

10.
赵珍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707-708,715
武术传统训练理论在历史文化的视野中,它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术和养生术的理论.历史悠久,蜚声世界,几千年来流传不息,不仅盛行于国内,近年来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也逐步开展起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这是对传统武术训练理论的充分肯定.在流传过程中,它经历了3个阶段:原创期、轴心期和传承期.而它的生成途径构成了内生型传统武术训练理论与外源型传统武术训练理论2大类别.为今日的现代武术训练理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琛凤 《武当》2023,(1):83-85
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武术之一,也是我国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武术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传统武术训练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规律,研究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精武》2009,(11)
问:韩先生,您经常批评传统武术,可有时又夸奖传统武术,对此我很困惑,十分想知道您对传统武术到底是反对还是赞同?韩先生能否明确回答我的问题?多谢。答:兄弟,我要说明一点,我批评的是流行的传统武术,不是传统武术。至于我夸奖的,则是传统武术,而并非流行的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13.
郑思珍  凌浩 《新体育》2022,(10):62-64
传统武术实践行为受到训练理念、方法与模式的直接影响,实践结果的优良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方法是否合理、科学。传统武术训练是基于先进训练理念与丰富实践经验,采取多元化训练方法对受训者进行指导,促使受训者武术技艺、身体素质、武术素养同步提升,强身健体的同时陶冶性情。本文从循道练气、太极阴阳、天人合一三方面介绍了传统武术套路训练理念,再从基本功、过程性训练、攻防技击、劲力性训练、多媒体技术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训练方法,最后选择具体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武术训练实践效果,希望在高中体育课堂有效开展传统武术项目,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散打拳法是把拳击和传统武术的手法融合在一起,更增长了它的实战威力。常见的基本拳法有直拳、勾拳、摆拳、弹拳、鞭拳。  相似文献   

15.
秦广文 《武当》2001,(9):44-44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流派众多。诸如少林、武当、咏春、峨嵋、青城等,它们都各具特色,在实战技法上各有千秋。少林派讲究大开大合,刚柔相济,以腿法见长;武当派以行气为重,讲究抱元守一,以静制动;咏春派以柔制刚,有着四两拨千斤之妙;峨嵋派以“北兵之王”剑见长,在搏击上讲究贴身近打等等。现代散手主要来源于传统武术,其特点,灵活多变,以无法胜有法,它与现代物理学、心理学、运动解剖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武术相对比较注重形体美与舒展大方,在实战中有诸多弊端。如步伐呆板,动作迟缓,出拳弧度大,命中率较低,训练时间太长(短则十年八年,长则二三十年),且训练单一。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武术中,拆招说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有些思想保守的民间拳师甚至将此视为“不传之秘”,对弟子非经长期考验而不轻易示之。因此,不明真相者往往将这项“拆拳”内容视为神圣的武功精髓而“敝帚自珍”,让徒弟提前按自己假设好的进攻动作中“大展神威”,关着门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我陶醉。  相似文献   

17.
略论传统武术的悟道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悟道,是传统武术中颇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传统武术的悟道模式,乃是“道进乎技”,即在对技的训练中所实现的精神境界的自我超越;并对传统武术之悟道思维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追溯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武术传统训练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脉相承的传统武术受外来体育的干扰较少。传统武术训练的指导思想有天人协调、法合阴阳、躬身体悟、艺无止境、养练结合;练习内容包括功力练习、攻防技法练习、适应环境技巧练习;训练的方式、方法有体用兼备、内外双修、循序渐进、以熟生巧、博采众长、持续久练;训练目的为防身制敌、强健身体、修身养性。与现代体育训练相比,传统武术训练自成体系,但此体系对训练的细节和关键往往只局限在经验和感觉上,整个训练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产生及发展演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和研究,并结合现代散打现状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找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充分论证了中国传统武术应该和现代散打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从散打中充分体现中华武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警体课程纳入传统武术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体育的代表,其健身性、技击性、文化性满足了不同阶层人士的需求.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挖掘整理传统武术的合理成分,并将其纳入警体教学训练中,进一步推动警体教学改革,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形成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警体课程,为提高公安人才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