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写好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语言最特殊、最成功的地方首推人物语言方面。作者运用对话、独白,诗词曲赋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段,把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特征描绘得分寸适宜.《红楼梦》语言艺术的成功运用,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四字格是个涵义丰富的概念,形式上四字连用,内容上包罗万象。在《红楼梦》中出现的四字格共有五千余条,它们虽然不能全部代表《红楼梦》的语言风貌,但如此大量的四字格语料已经显示出作家曹雪芹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特征。语言是文学的材料,文学是艺术的语言,这二者不可相互剥离。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活化了人物形象,作者与书中人物的背景决定了用语比较含蓄,由此模糊语言占了不少比重。重组舍乃尔的十大模糊语言语用功能再次解读《红楼梦》,进一步发现书中语言运用的奥妙之处。  相似文献   

4.
古典小说《红楼梦》在语言的运用上具有质朴自然的风格美。《红楼梦》把生活和人物描绘得是丰富、复杂,却又浑然天成,几乎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比生活更美,而又象生活本身一样质朴自然,这是因为作者把文学语言的运用当作是一项极其严肃的艺术创造事业,不惜倾注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生命。因此才能使《红楼梦》在质朴自然中创造出了如此高超的语言风格美。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曹雪芹在语言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他以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奠定了《红楼梦》这部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后人对书中的语言艺术进行了长期研究,探究书中的语言特色与文学成就,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林黛玉语言为例,对《红楼梦》的语言特色与文学成就做出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国外的语言学研究中,对英语中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进行了详尽的例证与分析,汉语同样可以提供丰富的语言资料。本文以文学巨著《红楼梦》为例,探讨了模糊语言在小说中的交际功能。根据《红楼梦》中丰富的语言素材,分别列举和分析了模糊语言的多种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7.
华裔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以语言为文化批判的切入点,建立文本存在的家园,成为作家话语身分的注脚。本文通过审察作家在小说《女勇士》中对语言本身的关注以及诸多叙事行为的把握,揭示女作家汤亭亭对现代小说“讲故事”方式的颠覆和实行回归语言本身的倡导。《女勇士》在语言层面的词语、句式、俗语、意蕴修辞和表这方面打破了美国文学传统的小说叙述方式,在作家个性化的语言运用中确立了作家的言说身份和话语地住。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七分,下语三分",是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语言,一些看似平淡的家常絮语,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特别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听出声音,看到人物的活动,进而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特点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七分,下语三分",是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语言,一些看似平淡的家常絮语,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特别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听出声音,看到人物的活动,进而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特点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0.
陈平问:《作家要铸炼语言》是怎样扣住题眼论证的? 《作家要铸炼语言》的题眼是一个“要”字。扣住这一个“要”字,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作家要铸炼语言的理由,即论述了作家铸炼语言的重要性。一、从文学创作规律方面论证作家“要”铸炼语言。第一节先引用高尔基“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论述,接着指出由此表现在文学创作实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一些作品存在着语言运用上的毛病,我们的作家没有重视它们。第二节运用反问句承上启下:作者在作品中存在的语言运用上的毛病,绝不仅仅由于“疏漏”  相似文献   

11.
姚刘之争反映的是两代作家、学者对文艺理论问题基本看法的不同,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中出现的观念冲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姚雪垠的历史小说和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都是我们当代文学的重要文学资源。姚刘之争的论争方式是值得反思的,这表现在以政治批判代替文学论争,在论争中使用武断的谩骂式语言。对此,我们需要重申批评家和作家的雅量,需要维护文学批评的正常原则。  相似文献   

12.
新移民作家施雨的长篇小说《下城急诊室》,在叙事手法方面运用的是一种融会中西叙事理论的诗性叙事,即富有西方现代主义色彩的时空交错的并置叙事、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含蓄蕴藉的意象叙事,以及用感觉化的语言呈现的节奏舒缓的诗性叙事,作者将三种叙事方式糅合在一起,建构出一个跨文化际遇中寻找情感归宿和生命意义的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是中国少有的以盲人按摩师为描述对象的文学作品。作者力图为盲人按摩师们塑造一个并不有别于"健全人"的形象,也想让作为"健全人"的读者重审自身对"他者"的态度。为了达到此目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平等的叙述姿态,进而产生了某种"无人之境"的美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推拿》让"人——个体尊严"的主题在平实的叙述中得到了凸显,其对残疾人个体尊严的重视也充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解放区小说文本中农民语言、新文学叙述语、时代政治语汇交错并存的状态,折射出作家建构语言共同体的愿望,语言共同体内部的裂隙以及作家缝合的努力,则从更深的层面反映了现代文学挥之不去的语言表达焦虑。  相似文献   

15.
贵州作家寿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活跃数年,后来却沉寂长久。目前,学界对寿生文学的研究重小说而轻歌谣(诗词)。我们认为,寿生通过对家乡民俗民情、歌谣山歌的整理和发掘,以及独具风味的诗歌创作,建构了一方原始而美丽的乡土。在其文学活动中,歌谣(诗歌)与小说两者间矛盾统一,揭示与讴歌,批判与赞美,认同与离异,共同构成了作家的文学理想,丰富了作品的内在意蕴,增加了作家文学世界的内在张力,同时也反映出作家复杂多样的创作心态和创作取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界近年来开始关注文学的治疗功能,对文本的文学治疗功能探讨成为文学研究的新的切入点。以文学治疗的相关理论,分析苏童的新作《黄雀记》的叙事特色:叙事主体是精神病患者;叙事内容是创伤性体验;叙事效果是文学治疗。  相似文献   

17.
余光中有着作家与翻译家双重身份,多年的文学创作对其文学翻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形成"文白相辅"的翻译思想,译作语言呈现"文白相间"的鲜明特点。本文拟从余光中的文学语言观出发,探讨其文学翻译思想和实践,进一步了解余光中翻译思想的成因及其译作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8.
曹丕给予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首次明确赋予文学观念以情感审美特征,开创性地辨析文体特征,提出与作家风格和文学风格相联系的“文气”说等,都具有开拓意义。因此,其系统论述文学思想的《典论·论文》,不仅是文学批评自学意识的体现,也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具体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的现代意义在艺术价值方面同样也体现了出来。陈平原先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中讲到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个层次共同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狂人日记》在这三个方面中也体现出了承前启后的特征。拟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浩然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以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蜚声中国文坛。浩然用朴素自然的乡土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中国农业合作化时期蓬蓬勃勃的农村生活画卷,展示了一代新型农民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由于时代的局限,在浩然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性特质。深究浩然小说创作中政治性特质形成的原因,既有那个特定时代政治气候对作者形成的客观影响,也有那个特定时期流行的文学思潮和创作模式赋予作者的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