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书籍,是滋养人的良药,学生徜徉在阅读的百花园里“久而不闻其香”,也会因书籍的滋养绽放人格的魅力。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形成自尊、自爱、自强的积极情感,促进其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人生梦的继续,是用书页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当学生徜徉于阅读的百草因,“久而不闻其香”,也会因书籍的滋养绽放人格魅力,所以,通过阅读,会让学生珍视自己,展示自己;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移情化性;享受阅读,可以让学生怡神益智,滋养生命。  相似文献   

3.
阙红秀 《考试周刊》2012,(32):32-33
书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现今,视觉信息日益发达,热爱书籍、静心阅读的人却少了。在这种现状下,让学生养成乐于阅读的习惯尤为重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白阅读的价值,拓宽阅读的视野,力求达到"腹有诗文气自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书籍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阅读是全方位、多维度的精神滋养和智能体操。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精神的高度,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往往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相似文献   

5.
阅读以养心     
周国平说: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一是生命,二是心灵。阅读能滋养心灵、润泽生命,是一条抵达幸福的捷径。对书籍的敬畏与眷恋、对读书人的敬仰与渴望,使得读书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风景与渴求。抱着自己喜爱的书籍来阅读,是我生命中最幸福、最神圣的时光。我的阅读大抵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句话道出了书籍之于人类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正是阅读传承着人类的历史。滋养着千千万万的生命。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正随着时代的变迁。引领着学生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曲折前行。  相似文献   

7.
童书,从书本到报纸杂志,从文学作品到百科全书,真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但是,只有那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滋养学生心灵成长的书籍才是真正的童书。与这样的童书牵手,学生会受益一生。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74):52-53
生活处处有语文,但是活在当下,却没有一个能滋养学生心灵的文化氛围。学生大多沉迷网络,而网络充斥着游戏、淫秽信息及道德观和价值观都扭曲的娱乐新闻,只有学校是学生良知健康成长的一片净土。写好文章是衡量学生有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创办文学社是提高中学生写作素养的有效方法。创办文学社,让学生回归书籍,让学生在家或在校都能励志阅读书籍,既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有效阅读和写作,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的阅读来滋养。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每一个教育者,要引导儿童“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相似文献   

10.
几乎人人认同阅读对于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精神成长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无疑,阅读滋养是重要的。但阅读什么,如何阅读,阅读效果怎样,也是当前的困惑难题。作为一名执教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倡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带着困惑本文对高年级学生的经典阅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运用教育"长板"原理,帮助学生走向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教学要有创造性阅读是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阅读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是阅读的根本目的。书籍,特别是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  相似文献   

12.
阅读的快乐     
正阅读让心灵不再寂寞。人生的每一阶段,心灵都需要书籍的滋养,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感受未知的世界,遥望远方的风景,也可以在阅读中与自己的心灵促膝长谈。阅读如一缕清新的风,吹走你心灵的烦尘,把快乐留下;阅读似夜色里皎洁的月光,驱赶掉心灵的阴影与浮躁,使心情变得明朗与沉静。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把语文老师的事业比成是一棵树,那么,书籍便是滋养这颗树的一片沃野了。2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感觉到,阅读是语文老师的头等大事。腹有诗书,下笔千言,读书对一名语文老师业务素质的形成和内在气质的形成至关重要。语文老师阅读的书籍越宽泛,知识就越丰富,对语文文本的解读也就越深刻,学生也会愈发地喜欢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读书、能读书、会读书,前提是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阅读者.  相似文献   

14.
幼儿需要经典书籍的浸润、滋养和锻造。成人或者教师应该引领幼儿沉浸在书的海洋,以书激趣、以悟激悟、以书启智,切实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核心素养和整体素养,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让幼儿在阅读的盛宴中呼吸自如,其心灵在经典书籍的庇护与滋润中变得愈加美丽。  相似文献   

15.
正在积极倡导和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提起学困生,依然是一个让我们无法释怀的沉重话题,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转化学困生是一项有效的尝试。一、特需的阅读滋养在学困生转化方面,通常有这样两种倾向。一种是认为他们连课本上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好,把课内的消化掉就可以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其他书籍;另一种是认为他们基础差,靠没完没了补课可以拉他们一把,  相似文献   

16.
徐学红 《山东教育》2013,(Z1):22-23
爱上阅读,其实就是爱上了滋养;爱上阅读,其实就是爱上了积淀;爱上阅读,其实就是爱上了发展;爱上阅读,其实就是爱上了完善。阅读对教师真的很重要。因为教师工作的神圣性,教师必须胜于常人,高尚的人品、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广泛的兴趣和广博的学识,才能成就真正合格的教师。培养优秀的教师,大量阅读优秀的书籍至关重要,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若要身体好,五谷杂粮少不了。细想一下,将它与儿童阅读联系起来,也是一样道理。如果儿童只一味地阅读课内的"主食"——教科书,缺少了"杂粮"——课外书籍的滋养,我想他一定也会"营养不良"。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从课外书籍中获取更丰富的"营养"呢?我认为,课外阅读不妨也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走进作者,了解内心;二、走进人物,感悟角色;三、走进文本,拓展延伸;从而让儿童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文学、与优秀的儿童作家对话,是孩子成长的根本;阅读各种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阅读现象】喜:借书踊跃,买书争先只要通知学生去图书馆借书,学生们总是早早地等在图书馆门口,一开门,便熟门熟路地来到书架前,抢着把书搬回教室,来到教室后,看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阅读能力是其他语文能力的基础.阅读能力不强,其他语文能力就很难形成.我们大部分的经验来自间接经验,阅读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精神营养.好书是能滋养心灵一生的东西,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能称得上好书、流传多年依然对人有益的书籍太少了.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这些令他们崇拜、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的.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对一个孩子来讲,他不可能有很多直接经验,大量的是间接经验,而阅读就是积累、汲取前人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营养。"然而,如果学生不去阅读或不加选择的阅读,那就谈不上让书籍这种"营养品"来滋养身心,增知益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必须凭借"课外阅读"这一"好风"之力,方能青云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