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瓜州博物馆》一书公布了两件西夏文献图版,出土于甘肃省瓜州县东千佛洞泥寿桃洞,《中国藏西夏文献》甘肃卷没有收录。文章通过对瓜州县东千佛洞两件西夏文文书翻译考释,认为瓜州东千佛洞西夏文1号文书是蝴蝶装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印本,内容为"无为福胜分第十一"和"尊重正教分第十二"残页,其翻译底本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汉文本;瓜州东千佛洞西夏文2号文书为《慈悲道场忏罪法》卷首残页。由此可窥见西夏瓜州地区《金刚经》和忏法思想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物研究所藏图解本西夏文《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简称观音经),是1959年在莫高窟发现的珍贵西夏刊本佛经。(见图版十五)据我们所知,这还是第一次发现。今蒙敦煌文物研究所提供全部照相资料,试作初步的翻译和考释。(一) 《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经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汉文译本有三种:一是西晋竺法护所译,名《正法华经》;二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名《妙法莲华经》;三是隋代闍那笈多所译,名《添品妙法莲华经》。据唐朝道宣所作之《妙法莲华经弘传序》说:“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关于西夏翻译《妙法莲华经》的问题,有一篇存世的西夏文《妙法莲华经序》可资研讨,此《序》罗福苌曾译介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四卷三号(西夏文专号)上。但罗氏译文完成于五十多年前西夏文研究的初期,  相似文献   

3.
《俄藏黑水城文献》所收录的西夏文TKl89V号残片实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又简称《仁王经》),本文首次对残存经文进行录文整理和汉译,并曼过与《大正藏》所收唐不空汉文译本的对照,指出西夏文本乃根据不空本所译。整件文书为西夏佛教史补充了一份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大宝积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其中的《密迹金刚力士会》是《大宝积经》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夏文《大宝积经》卷十为《密迹金刚力士会》的第三品,其内容主要阐述如来身密、口密和意密。其西夏本残缺,留存部分只剩下讲述如来身密的部分。以《大正藏》汉文本为底本,采用"四行对译法"对西夏本的《大宝积经》卷十部分进行翻译和校对,对原文中出现的讹、脱、衍、倒等情况逐一进行说明及论证。密迹金刚力士为佛教的护法形象,西夏时期的壁画多有体现,在佛释迦涅槃经变的绘制中,西夏中后期因受到辽金佛教以及藏密的影响,西夏的密迹金刚形象显示出"显密圆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崔红芬 《家教指南》2021,(3):114-125
《佛顶心观音经》是唐中期以后出现的疑伪经,共三卷,每卷内容独立,名称不同,主要宣扬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诸多功德和灵验故事.其不同版本在敦煌、黑水城、应县木塔和房山石经等皆有保存.随着《英藏黑水城文献》的刊布,学者陆续整理出20多个编号的西夏文《佛顶心观音经》残叶.本文对英藏西夏文《佛顶心观音经》某些残叶进行定名补正和缀合,《佛顶心观音经》的内容模式主要借鉴了唐智通、伽梵达摩、菩提流志等译观音经典.晚唐、五代以后,此经广泛流行于北方地区,传入西夏后,在仁孝天盛十七年(1165)之前被僧人法律翻译成西夏文,汉、夏文本在境内都有传播.  相似文献   

6.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西夏文文献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敦煌莫高窟北区发现的西夏文文献涉及27个洞窟,多为残片,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这些文献证明西夏的僧人们在北区众多生活洞窟中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文献品类很多,包括蒙书类书籍,社会文书,佛教、道教文献等,其中有的为国内独有,如《碎金》等;有的为世界仅存,如泥金写经、大型西夏文本印等。文献版本也多种多样,有写本,有印本,印本中又分刻本和活字本,活字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印本,也是海内孤本。有的文献证明元代敦煌曾藏有一藏3600余卷的西夏文刻本大藏经,为国内仅存,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这里,本文准备谈三个方面的问题。即《金刚经》流传概略;《金刚经》的主要内容以及《金刚经》与唐代社会。因笔者学识疏浅,错谬之处,请前辈和同仁赐教! 《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流传最广的一部,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它是佛教大乘教派中一部纲领性的经典。《金刚经》出现于何时?一直没有多少可供参考的直接材料为佐证。日本学者中村元先生他认为《金刚  相似文献   

8.
敦煌石窟艺术中绘制和塑造了大量的观音形象.现有《观音普门品变》和《观音经变》共29铺,绢画7幅,纸画5卷.绘制时间,起于隋代,盛于唐、五代、宋,下迄西夏,历时六百余年.这些资料对于研究佛教艺术与观音信仰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一《法华经》的翻译与《观音经》的出现《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中国佛教史上有三个重要的译本.最早翻  相似文献   

9.
答:《金刚经》是一部佛经,它的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称《金刚般若经》.后秦时僧人鸠摩罗什译(尚有六种译本,以"什译"最通行).它的全称的涵义是:"佛因人的坚利的(金刚)理性或智慧(般若)使之断离人间众苦到达佛国(波罗蜜)."这部经的内容与经题的涵义扣合很紧.它是纪录一次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给他的弟子须菩提等一千二百五十人说法的情况.说法的主要内容是:人的理性或智慧可以决定一切.  相似文献   

10.
一《般若经》是佛教大乘空宗宣扬本空观念经文的总名,包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放光般若经》《道行若经》《大品般若经》等多部经文。据说释迦牟尼从初成道日到入涅槃夜经常讲《般若波罗蜜经》,“般若”学是佛教哲学中重要学说,可以说是大乘空宗哲学的认识论,“不得般若,不见真谛”般若是佛教徒必修之行,“解脱涅槃道,皆从般若得”要入涅槃,先修般若。但般若又是概念十分广  相似文献   

11.
正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共同编著的《俄藏黑水城文献(29)》,2019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收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西夏文佛教文献约110余号170余篇。这些文书有刻本、  相似文献   

1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经王庆菽先生一番披荆斩棘,校录于《敦煌变文集》中,给于研读者的便利,已载入敦煌学研究的史册.三十年后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偶有所得,仰前贤之风雅而已.下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原文,仅注《敦煌变文集》页码.为方便排印汁.凡没有异议的原校录本中的俗字别字,均按校正后的文字转引;并改繁体字为简化字.原文为竖排,改为横排后,专名号等,相应省略.经“须菩提〔注〕于意云何,但恒河中所有沙"至"尔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  相似文献   

13.
《中国藏西夏文献》刊布一件原定名《西夏文写本·佛经残页》的文书.经释录解读,可知该残叶原书乃刻本而非写本,属《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第十二品的一部分,而残叶的定名和配补均值得进一步推敲.残叶题记中有"大朝皇帝"尊号,"大朝"当指大蒙古国,由此揭示的信息,对研究《功德宝集偈》的版本流传、黑水城文献中西夏文文书断代等问题,均有相应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刚经、金刚经变及金刚经变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变》,即敦煌莫高窟现存的《金刚经变相》;《金刚经变文》,指收入《敦煌变文集》中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它们各自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异同等,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金刚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敦煌研究院珍藏的古回鹘文残卷中,绝大部分都是仅存数行或数字的小残片,其中最完整的卷子是一大张四面的回鹘文佛教经卷。该文书系元代刻本,内容是《八十华严》(Buddh(?)vatamsaka)的一部分。不久前,该文书经中央民族学院耿世民教授释读、翻译,刊布于《民族语文》1986年第3期。除此之外,比较完整的文献即当推在此刊布的这件回鹘文书了。  相似文献   

16.
正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主编的《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大型图录30册)第一册《敦煌研究院卷》于2017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彩印出版。本册收录了敦煌研究院收藏的175件出自藏经洞的藏文文献,这些藏文文献基本为接受民间捐赠与征集,现保存于敦煌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敦煌研究院卷》内容除一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件《二万五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外,其余均为《十万颂般若波罗  相似文献   

17.
《圣曜母陀罗尼经》是印度大乘密教经典,现存唐法成和宋法天两种汉文异译本,法天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录。随着英藏、中国藏黑水城文献的刊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传播情况提供了资料。黑水城等地出土文献中保存了多件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本文对英藏和中国藏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进行了梳理、译释和考证,判定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遗存情况;再结合法成本和法天本,探讨了西夏文本所依据的底本以及流行传播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41年冬,军阀马步芳下属马步青在莫高窟周围盗掘文物,从其所盜北宋天禧三年建造的佛塔中发现一件陶塔(天禧塔)、一件造塔碑(《天禧塔记》)。天禧塔两件文物有铭文及具体年代,是研究晚期敦煌佛教的重要实物资料。文章对这两件文物的出土地点、内容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9.
12世纪时,西夏人在翻译汉文和藏文佛经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和掌握了佛教的观星术,并发展成为民间广泛流传的星曜崇拜。依据俄藏西夏文文献《种咒王荫大孔雀经》、《九曜供养典》、《圣星母中道法事供养典》、《佛说金轮佛顶大威德炽盛光如来陀罗尼经》及西夏佛教艺术文献《星曜坛城》和其它相关材料,可窥知西夏的星曜崇拜和坛城法事活动的全部过程。西夏的星曜崇拜结合了印度、吐蕃和中国佛教星相观的特征,但更倾向于中国化的观星术,具有明显的密教特征和中国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敦煌遗书保存了大量佛教文献,有些虽然已被历代大藏经所收,但也有不少未入藏的文献.本文所讨论的敦研178V文书即属于未入藏文献之一.该文书图版见《甘肃藏敦煌文献》第1卷,卷末所附解题比定为《佛说八师经》,并提示它不是历代所传的吴支谦译本,而是失译人名的别译本.本文主要在对照敦研178V文书与支谦译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目录学考察对该文书的译者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认为该文书有可能是《历代三宝记》所著录的东晋竺昙无兰译本.竺昙无兰译《佛说八师经》散佚已久,敦研本的出现,为研究竺昙无兰译经以及中国佛教汉译史提供了一份新的资料.本文最后附带提到敦研178V与南京博物院藏敦煌遗书《分檀博达经》(拟)前五行文字的关系,比定该文书前五行文字是《佛说八师经》,所存内容相当于敦研178V的后残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