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正>2012年秋学期的一个下午,XG职业学校16岁的L同学拨110报警,称自己的手机在校园里被抢。当派出所民警赶到学校时,看到一名女生和一位女老师正在争论。原来,放学时班主任X老师来到教室处理班务,但L因放学后有事要办,就在老师讲话时,在座位上打起了电话。老师收了她的手机,并让她到办公室处理。在办公室门口,L向同学借了手机报警。L认为她都是高年级学生了,有自己的事情需要打电话处理,而且打电话是在放学后,没有错。X老师很气愤,认为放学之后处理班务是班主任分内的工作,也不会占用太长时间;而且学校有纪律,课堂上严禁学生使用手机,教师讲话的时候学生在下面打电话是绝对错误的。民警首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觉得没法调解,要学校自己处理。  相似文献   

2.
年轻老师,刚刚参加工作,有激情,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但也容易遭受学生的一些不敬行为,如直呼老师的名字,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故意违规违纪,夸大事实向领导打小报告等。学生之所以会对老师产生不敬行为,多半是因为老师在教育管理他们的时候,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师生彼此产生激烈的冲突,在学生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以下提供一个本人亲身经历的案例:[案例]一次班会课,笔者主要针对最近跑操时讲话严重的问题进行批评,其中周同学讲话现象严重。班会课上,周同学嘴里嚼着口香糖,手里转着一支圆珠笔,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中职学校招生形势的困难,学生管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些中职学校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出现了“睁只眼闲只眼”的现象,在处理违纪学生时有后顾之忧,处分力度不够,处分不及时,导致了学生质量的下降.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必须从“重视招生数量”转移到“重视培养质量”,严肃对待处理违纪学生.  相似文献   

4.
嘉句 《吉林教育》2008,(3):76-76
1.“政教”不应专对违纪学生。一般说来,学校政教老师的工作任务都差不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即已经不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本职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专门批评和处理那些违犯纪律的学生。其实,“政教”即“政治思想教育”。政教老师的工作绝对不仅仅是针对“违纪”学生,而应面对所有学生——成绩差的和成绩好的,违犯纪律的和遵守纪律的……因为政教老师的本职工作是使学生端正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不断反省自己,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能够与人和睦相处,不骄不躁不自卑.  相似文献   

5.
曾诚 《师道》2005,(3):13-13
2004年12月11日的《广州日报》以《处理犯错学生也开听证会》为题报道:深圳某中学对违纪学生进行“警告”以上处理时。改变以往由学校直接作出决定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听证会制度”这样一个所谓“民主化、人性化”的方式,目的就是给违纪学生一个公开申诉的机会。在“听证会”上,可在学生的充分“辩护”后,由与会学生和老师代表采取匿名投票的方式来最终决定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6.
"违纪、处分,再次违纪、加重处分,又违纪、开除(勒令退学)",笔者到学校学生工作处工作两年来,看到不少学生走上了这条重复违纪之路。为什么这些学生明知违纪可能会被学校开除,还要一次次地违纪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一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个人挫败感。他们往往在小学、初中就经历失败,又找不到扭转局面的办法,多数人都背负着"中考失败进入职业高中"这一沉重的十字架,渐渐演变成"破罐子破摔"。二是中职学校的德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犯错的学生,我们都知道要从他们身上找到值得肯定的地方,积极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以求得进步。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对违纪学生进行感化教育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一些班主任经验不足,表扬无方,反而让违纪学生认为老师虚伪。另外,学校也缺乏对违纪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庞雯雯 《南昌教育》2004,(10):21-22
在一些学校,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8.
正初三接手新班,本身就有些困难,没想到又碰到一个刺头刘蛟。据前任班主任介绍,他一直是老师们的心病。他是班上那群问题学生的"老大",无论干什么事,总有人跟着他一起做。有一次自习课,刘蛟总是旁若无人地讲话,班主任实在受不了,就请刘蛟到另一间空教室里去看书,刘蛟  相似文献   

9.
学生受到退学、取消入学资格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等处理后如有异议,可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对学校复查决定仍有异议,也可向江西省教育厅提出书面申诉。从这个学期开始,江西理工大学新设置的学牛申诉处理委员会将开始履行其保障学生受处分后的申辩权利的职能以保证学校对学生的处分遵循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邢军老师是北京市第九中学的历史特级教师.他从教30年,带过十几届高三毕业班,有不少学生离开学校很久之后再见到他时都会说:"我们对您的最后一次讲话还记忆犹新."因此,我们特别约请邢老师把"最后一次讲话"的内容写出来,希望能对更多的高三班主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学生被送到一所纪律松弛、秩序混乱的学校去读书,那么这个孩子成为不良少年的可能性有48%。如果这个孩子被送进秩序优良、纪律严明的学校去读书,则其变成不良少年的可能性只有9%。可以说,在学校管理中学生管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过来说,学校教育的不作为,就是对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学生的犯罪。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软弱无力,徒有其名,虽然表面稳定,但暗中却险象环生。例如:一些中学对学生头发、服饰等方面规定详细,措施有力,但对欺负同学、抢夺财物、损害别人名誉等现象却不以为然,不闻不问。由…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明确规定学生不得带手机来校,否则一律没收,并作为一次重大违纪处理。尽管学校一再强调此事,可是有部分同学还是“顶风作案”。看来,能让学生理解“不许带手机进校园”这一规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3.
开怀一笑     
歪打正着刚到学校任教的于老师,各方面都很好,只是每次一紧张,讲话就会口吃。一次监考,他发现有一个学生在作弊,于是怒气冲冲地指着那个学生吼道:"你——你——你——你——你——你——你竟敢作弊,给我站起来!"话音刚落,七个学生同时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会时常批评违纪学生,可是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如果不注意场合,不掌握好分寸,不运用恰当的形式,不运用正确的方法,也就是不讲究批评的方式和艺术,不仅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服和反感,学生也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如何让学生欣然接受老师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呢?我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执著的师道     
上中学的时候,学校每年到元旦的时候,都会组织一次“学科竞赛”。竞赛的成绩对任课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学生们考试成绩好了,老师不但有名声,还会有实惠的奖品;反过来如果学生们考砸了,老师会被学校领导批评教训。所以老师们对于这种竞赛是非常重视的,重视的程度远远甚于学生。  相似文献   

16.
做好大学生违纪处理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文勤 《江苏高教》2004,(3):115-117
大学生违纪处理是维护学校管理秩序和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它又关系到每一个受处理学生的切身利益,在违纪处理过程中应坚持法定原则、维权原则、教育原则和责任原则等。  相似文献   

17.
章春根 《中学教育》2006,(11):51-52
在一些学校,尤其是我们这样位于乡村的普通中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8.
教育好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对待违纪学生,教师切忌简单粗暴,一味地制止、批评、惩罚、监督,这样做只会是事倍功半。就像治水一样,不能一味地堵,而必须用疏导的办法。芩文将违纪学生的心理特征分为暴躁、好奇、引人注意、攻击性、破坏性、意志薄弱等几种类型,教师要善于分析违纪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心理类型,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史峰 《教书育人》2006,(4):62-62
家长们有时要到学校里找老师谈话,询问学生在校情况,学校有时也会请家长到校处理学生事务,因为没有专门的接侍场所,所以,接待家长一般都在老师办公室里。办公室是个公共场所,在这里谈问题,一是台影响其他老师办公,二又因一些谈话内容的隐私性让家长尴尬,如牵扯到学生的成绩、错误、家庭状况等内容,有时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许多家长就只好与老师在室外会谈。  相似文献   

20.
殷利 《职教通讯》2019,(24):63-67
学生违纪处理是"双元制"校企合作育人中学生管理的基本工作,基于信息化的校企协同审议将学生违纪分成五个类别(违法、学校教学违纪、学校操行违纪、企业教学违纪和企业操行违纪)、七个处分级别(从通报批评到开除学籍),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校企有关人员按照管理流程参与审议。以此推动"规则→流程→制度→标准"的审议体系建设,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