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信任是师生之间实现心灵无障碍沟通的前提,是师生间情感相互融合的黏合剂,更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催化剂。那么,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发生嬗变的今天,当现代人日益步入信任危机的沼泽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也会失去信任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是否存在着理论的优美与现实的混沌?  相似文献   

2.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渴望信任是每个人的一种精神需要,被人信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信任别人,则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和心理品质。对于教育来说,信任是师生之间实现心灵无障碍沟通的前提,是师生间情感相互融合的粘合剂,更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催化剂;对于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3.
在班主任工作中,师生之间情感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效果的好坏。而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否融洽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是否热爱。爱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它沟通了师生间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更重要。教师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驾驭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教师以此和学生进行语言的讨论或争鸣,更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该如何有效倾听呢?  相似文献   

5.
陶岚 《南昌教育》2009,(11):12-13
一、教学中应注意情感教育 1.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进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6.
开辟教育教学新思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打破常规的声乐教学模式,创设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完全以学生能学到什么?掌握什么为主线,把教师“独角”活动变为师生互动,把单一的声乐技能课变为多元化的综合课和激发学生创设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课。这不仅是教师的义务,更是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情感非常丰富,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我们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渗透情感教育。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更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怎样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去呢?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始终把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团结、友善的基础是爱.有了爱.才会产生“情”.真诚的宽容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育手段;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来说,更是一种促进团结友善的强大力量。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宽容。  相似文献   

9.
张益群 《中国教师》2010,(Z1):397-398
所谓教育信任即为教育中的信任,是教育主体对教育世界及其人事的可信性的肯定性的反映。它的价值是所有师生须臾不可忽视的。就教师而言,自我信任是智慧,也是力量;信任学生更是弥足珍贵,它具有让老师放心和让学生自主的双向功效。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是教师的极大荣誉和最高追求。教育信任产生的渠道是多元的,加强个别交往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用"好学"打破师道尊严的界限,可以用"微笑"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如果师生间建立了充分的教育信任,那教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知识的传授就比较容易进行了,可以用"多能"填平学科差异的隔阂,可以用"吟诵"提升语法学习的技巧,可以用"拓展"进行文化背景的渗透。有满腔教学热情的教师在工作中往往是破旧立新的,他们善于反思自己的工作,大胆抛弃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从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最轻的学业负担而求得最佳的教学效益。这也是我们所有教师的追求和向往——构建人文化的生态教学环境,减轻学生负担,增加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鉴于我校生源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热情有待激发等情况,我们提出"幸福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旨在激发师生热情,让学生和教师都做幸福的人。对于教师来说,学校不是职业场,而是事业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是负担,而是自我发现与实现;学校要让学生体验到成才的幸福,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王定文 《宁夏教育》2013,(7):128-128
著名教师斯霞,将她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童心母爱”。作为教师,自从融人了这项远远大于自己的宏伟事业,对爱的珲解就会有一个质的变化。那就是,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爱更是一门艺术。试想,家长为什么认为把孩子交给教师会很放心?在孩子心目中,教师的话为什么总是真理呢?那么,为人师者怎样在教育教学中把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滋润学生的心田呢?  相似文献   

12.
从师近二十年,作为教师,我们总是在反问自己:这是怎么啦!今天听到某位教师与学生发生了冲突.明天又有一位教师与学生吵起来啦!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还是学生的责任呢?面对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我们应怎样来化解师生矛盾,共建和谐师生关系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师生对立冲突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过程与目标达成的协调和优化?这些都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所采取的教育策略以及教育对象(学生)之间矛盾的辨证、统一。就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李改举 《新疆教育》2012,(9):119-120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而能否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关键是看在教师的调控下,课堂教学中能否形成一种多维互动的交往关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民主化教学课堂的探索与研究,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师生情感,共同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那么,如何在语文新课程中实现师生较好的互动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是一个有序的开放的合作系统,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为活跃的两大因素。需要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基点,信任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前提,平衡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关键,共赢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目标。师生通过以需要为基点、以信任为前提、以平衡为关键的协商性共生合作,实现师生自我成长的共赢目标。建构学校教育师生协商性共生合作平衡机制模型,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建设者,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爱护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愿我们的学生不仅拥有知识技能,能肩负起家庭、社会的重担,更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快乐生活,幸福一生。  相似文献   

16.
张媚 《广西教育》2009,(2):49-49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舞台。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影响着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言:“就教育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如果师生处于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理解、融合相处的状态中,这种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数成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爱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催化剂”与“润滑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怀着真诚的爱生之情,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帮助学生,真诚地信任、尊重、鼓励、教育学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机房是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对于习惯了在传统教室里学习、交流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环境,对于教师的课堂管控能力也无疑是一种挑战。然而,师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是否都能奏出和谐的乐章?常常听到教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情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情感的交流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情感交流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就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交流的困惑,教师常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啊?”学生常常抱怨“老师太不了解我们的心了!”如何走出师生交往的困境,作为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有所为。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每个人都渴望能得到幸福。而幸福教育就是让教育充满幸福,让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享受到幸福,同时也让施教者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师生要努力创造幸福资源,使我们的教育充满幸福感。而课程则恰恰是通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师生间的连接体。教师通过课程影响学生,学生通过课程而走向幸福。教师和学生能否在教育中实现幸福,关键是是否在教师、学生和课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