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什么是书评?“书评”是“图书评论”的简称,就是对图书进行分析评论。书评包涵两项内容,一是“书”,这是指书评的对象;一是“评”,这是指书评的性质。书评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书评文章或讲演等,则是书评者对图书经过研究所得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评论作者书评家要客观地根据图书的内容来进行评论。但是,如果以为书评家拿起一本书,可以不问作者是谁,只是从头到尾读过以后,就凭图书的内容进行评论好了。这种意见也不免偏颇。评论图书与评论作者有时是难于分开的,或者评论作者是必要的。不少书评恰恰用相当的笔墨来评论作者,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物论”。大致有几种原因:一是被评的书是作者的代表作;二是结合  相似文献   

3.
图书评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图书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书评可以向读者推介好书,加深读者对图书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可以扩大图书销售,而且对繁荣出版发行事业有着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书评对读者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因此书评是否客观公正和如何营造书评学术讨论的良好风气,是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刊有天津马晓声先生《论导读性书评》一文。读后有一些想法,写出来与马先生商榷,也请方家赐教。开首马先生把书评分为四类:以介绍图书内容为主的评介性书评;以评论、判断图书内容、形式等价值为主的评价性书评;以深层次探讨图书内容及其得失为主的学术性书评;以引导、辅导和指导读者阅读为主的导读性书评。将书评分类研究很有必要,这  相似文献   

5.
书评按照其功能,可以把它划分为:以介绍图书内容为主的评介性书评;以评论、判断图书内容、形式等价值为主的评价性书评;以深层次探讨图书内容及其得失为主的学术性书评;以引导、辅导和指导读者阅读为主的导读性书评。  相似文献   

6.
书评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不仅仅是介绍图书,更重要的是评论。而评论的现实标准首先取决于不同的文化。无论是政治标准还是科学标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内涵,不同文化的评论家对图书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从世界各国图书的内容、评论家及其书评的差异看,图书评论不可能有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一) 现代书评是在发展的,它的涵盖面向着读书笔记、书人书话、访问谈话等内容扩大。不过,书评的基本内容仍然是有见解的评论与有价值的书史。 (二) 书评文体的散文化倾向日益明显。但是,书评散文化的目标是要议论与文采相结合、哲理与文采相结合、审美欣赏与文采相结会。 (三) 评论一本图书,书评家要首先理解图书作者的创作构  相似文献   

8.
书评是对图书的评论,没有图书就没有书评。图书是书评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书评工作的前提。选择什么样的图书来评。这是写书评的第一道工序。图书浩如烟海,收藏在图书馆的图书且不说,光是每年全世界出  相似文献   

9.
漫话书评     
书评这门学问,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它有悠久历史,远在公元前400年,孔子在《论语》中就多次评论《诗经》;说它年青,它至今未形成理论体系,就连“书评”本身的概念也没定论。何谓书评? 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把“书评”作为动名词,其词意作宾提动前理解,即评书,指对图书进行评论的工作过程,一是把“书评”作为名词,指对图书评论的成果,即一种或一批对图书评论的文章。不过,一般理解,总是不圆满、全面的。把书评的对象仅仅理解为图书欠准确。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书评即通过对图书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图书介绍、推荐、评论。图书馆可以利用书评向读者推荐有价值的图书,帮助读者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即在一定范围内对各种图书进行比较、筛选,推荐最佳阅读图书,节省读者的阅读时间,取得最佳效果。书评可以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欣赏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同时可以利用书评开展图书采购推荐,完善馆藏建设。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增加速度极快,且内容十分庞杂(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1.
书评即图书评论,它是对图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围绕书评进行的一切理论和实践活动称为书评工作,其核心是书评。书评工作决不是一项无足轻重、无关紧要的工作,而是与出版发行工作、图书情报工作相并列的重要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受上述两项工作的干扰,它具有自己的客观价值,在文献信息交流中起媒介作用。书评既是读者接受文献信息的消化器官,又是出版信息的反馈渠道。在学术交流中起催化作用。一、书评工作的社会功能书评的社会功能与图书的作用既紧密相联、又各有千秋。大体说来,书评工作有以下几大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图书出版工作发展很快,出书品种迅猛增加,面对众多的图书,读者如何选购图书、选读图书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也为编辑做好书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书评活动和购书、读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书评的作用,通过书评活动使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状况、基本内容、主要特点,还需要编辑做大量的工作。这几年书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图书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出书多,评论少的矛盾仍很突出。编辑重视出书、忽略书评现象较为普遍。 一、书评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二、内容介绍多于评论。我们常常把书评叫作“图书评介”,应既…  相似文献   

13.
由中宣部出版局、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青岛出版社协办的第二届全国书评作者培训班7月18日至7月23日在青岛市举办。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20多家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参加了学习,并研究了书评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新形势下的图书评论工作,广泛交流了图书评论与宣传工作的经验。图书评论工作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书评作者和著有书评专著的书评家。为使书评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把建立书评作者队伍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每年一度的全国书评作者培训班,旨在培养书评骨干,同时为图书评论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提供交流经验、广泛交友的机会,也为出版社编辑人员、书评作者掌握书评知识、了解书评现状创造了条件。本栏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期培训班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4.
图书评论是近代报刊业兴起后,在世界各国得到长足发展的一种新型评论体裁。而不论是书评理论还是书评实践都有一个不小的疏漏,即忽视了图书的形式因素。因为图书是内容与形式的综合体,忽视了“图书形式”这一重要方面,会导致在图书评论活动中忽视对图书的出版形式这一重要方面的品评论述,而这对于出版物的达到基本要求:“形神俱佳”(“形”指书装艺术,“神”指内容叙述)或最高要求“尽善尽美”(“尽善”指内容而言,“尽美”指形式而言)无疑是有缺憾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三阶段,是1985年至今,可以说是书评的初步繁荣时期。 1985年是这15年书评事业发展的转折点。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宣传部认真提倡和重视书评事业。1985年5月15日—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在济南召开了建国以来的全国第一次图书评论工作会议。会上研究分析了书评现状,讨论了书评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确定了书评的方针、任务、内容、发展方向和发展书评事业的具体措施。会后,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85年7月1日批示了《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纪要》。中宣部充分肯定了会议的成就,并要求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总政宣传部、中央宣传系统各单位党委、党组重视书评工作,对《纪要》要参照执行。还明确指出:“目前,图书评论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少宣传和出版部门还没有重视这一工作。搞好书评对推动出版事业的发展和指导读书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希望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认真搞好这一工作,有影响的报刊,要经常发表图书评论。”这次会议对推动  相似文献   

16.
张丽  张蕾  张阳  戢妍 《信息系统工程》2011,(7):71-73,43
网上书店除了提供品类繁多的图书外,还为读者呈现出丰富的在线评论。如何从海量书评中提取对网上书店、出版社或消费者有用的信息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的工具之一中文分词技术对图书在线评论的文本内容进行处理,基于词频统计结果提取文本关键词,从而发现读者阅读特征、评论关键要素等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以当当网的14197条图书在线评论为例,运用该文本分析方法,以评论标题和评论正文内容、图书种类、所有评论和有用评论三个维度对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继"2007年度十大图书"揭晓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推荐全国"2007年度部分报刊优秀书评文章"活动也于近日落下帷幕,42家媒体推荐的48篇书评文章中有14篇入选优秀书评文章(名单附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将会向这14篇优秀书评文章的作者及首刊(播)媒体颁发荣誉证书。图书评论是一项高尚而长远的事业,一直以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以及致力于此的各  相似文献   

18.
为繁荣我国图书评论事业,调动广大读者参加图书评论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图书评论工作的学术性及广泛性,根据学会《章程》和理事会决议.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开始吸纳个人会员。凡热心图书评论工作、有一定书评理论素养和较为丰富的图书评论实践经验,具有较强书评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已是尽人皆知,但作为书评家,他对书评的贡献,人们却所知不多。事实上,在鲁迅一生的作品中,图书评论占有相当的分量。从上世纪20年代初,他就关注图书评论、提倡图书评论。首先他在书评理论上有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秘书处介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将于今年4、5月间在云南举办第一届图书评论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经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为推进书评的研究和发展而召开的。研讨会将围绕书评的性质与职能,导向和监督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