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胡兰牺牲时年仅16岁,但在她短暂的生活历程中,曾有过两次订婚的经历和一段真挚的恋情.在过去的宣传中,对刘胡兰的婚恋生活很少提起,可能担心有损于英雄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2.
刘胡兰的事     
今年1月12日是刘胡兰就义60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位中国共产党烈士名册中年龄最小的女英雄,笔者将搜集的史料整理成篇,讲述一个真实的刘胡兰。一、贫寒家庭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改名为刘胡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全家有7口人,爷爷刘起成,奶奶石三农,大伯刘广谦,大娘权奴则,父亲刘景谦和母亲王变卿。刘景谦自耕自种40多亩土地,为人勤劳朴实,安分守己。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生母身体虚弱多病,1937年9月,在刘胡兰5岁、刘爱兰不到2岁时患肺结核去世。1940年,胡文秀从南胡家堡嫁了过来,成了刘胡兰的…  相似文献   

3.
人物消息是以消息形式,报道人物的体裁,有别于人物通讯。大体上有五种写法。一是突出一点。 1947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的人物消息《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约300字),集中写英雄人物就义前的情景,坚强不屈的行动和气贯长虹的对白。至于刘胡兰是如何被捕的,敌人在她身上都用过什么阴险毒辣的手段,刘胡兰的表现又如何,以及刘胡兰的成长过程与素常表现等,都略而未提。由于笔墨集中,就使刘胡兰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活现在读者眼前。二是叙述为主。人物消息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是叙述,其好处是节省笔墨,增加信息量,要做到“略写如灯取影,轮廓逼真”,而不能“细写如镜取影,毫发毕露”。  相似文献   

4.
条阳 《山西档案》2001,(4):38-39
女英雄刘胡兰的壮烈事迹,影响和激励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的成长。但由于历史原因,解放后在对刘胡兰英勇事迹宣传的同时,对烈士的生平实际并未能够全面丰富地予以体现,以至于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说法,多有流传,有的至今仍在以讹传讹。笔者……  相似文献   

5.
90年代第一个春天,两个19岁的女青年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人们把她们的名字同刘胡兰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联系起来,称她们是新时代的刘胡兰,称她们是当代学习雷锋的光辉典型。这两个名字叫潘星兰、杨大兰,人们习惯称为“两兰”。作为英雄家乡的湖北宜昌日报,在发现“两兰”、宣传“两兰”中作出了一些贡献,是宜昌日报创刊41年来,宣传声势最大、宣传效果最好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俞群毅 《大观周刊》2012,(49):225-225
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学什么?语文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感到茫然,这主要体现在对待语文课本的态度上.很多都认为课本与考试关系不密切而不重视课本.甚至有的干脆扔掉课本全然不管。果真中学课本不重要.可丢下不管吗?其实不然.真要学好语文,掌握好这门功课,非但不能不重视它.而且还要努力吃透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贯彻了以下理念: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我所在的学校为了纪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壮烈捐躯的英雄少年——刘胡兰烈士,在图书室举办了刘胡兰画展。我便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及时报道,一气写成了《邓州孙沟小学举办刘胡兰画展》寄给《南阳日报》。不久,稿子便发表了。  相似文献   

8.
章炜 《新闻世界》2012,(2):26-28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广播要留住听众,广播新闻报道的语言就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笔者认为,“平和、理性、具体、形象”,这八个字应是新广播语言风格的灵魂所在。本文就从平和、理性、具体、形象四个方面,探讨广播新闻报道的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9.
守护英雄     
刘胡兰怒视敌人铡刀英勇就义,毛泽东称赞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种崇高精神,教育了后代,而当时对解放区军民战斗意志的激励,更是深印人们的心头。1947年秋,豫北解放区掀起大参军热潮。在县里动员大会上,我,一个14岁少年,举起拳头报名。有人发笑:就你,还没枪高。我大声说:刘胡兰只比我大一岁,她……  相似文献   

10.
吴元栋 《新闻记者》2001,(12):63-63
有 人在《望》杂志撰文说 ,最近去山西晋中地区考察民居 ,途经刘胡兰乡及刘胡兰纪念馆时 ,被处处可见的一幅幅“刘胡兰牌牛肉”、“刘胡兰牌火腿”的广告惊呆了 ,认为用烈士的名字作商品广告不应该。 (见2001.9.24《报刊文摘》)如今看到这样的广告而“惊呆” ,实在有点少见多怪了。我检阅旧稿 ,发现八年之前就已有这样的事 ,而且似乎还要“刺激”。据那时报纸的报道 ,某市的解放碑成了广告牌 ,“碑座赫然竖立卫生巾广告”。一面是神圣的纪念该市解放的丰碑 ,一面是众所周知的物事“卫生巾”。但媒体颇为宽容 ,说碑体挂上广告 ,“…  相似文献   

11.
李支成 《大观周刊》2012,(33):205-205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创设情景,加强思维训练,并积极探索,改进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笔者在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发现教师若能恰当地把握传授知识与增减能力的关系,始终抓住课本这个“纲”,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功夫,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就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起,一本百年旧书在中国又被人翻箱倒柜地拿出来重译或翻印,是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中文名字明恩溥,Arthur Smith,1845--1932)的《中国人的特性》(Chinese Characteristics),笔者已经见到10个译本(不包括不同版本)。这一狂译之势,让我想起了形象学研究所探讨的形象的基本形态中的一种范式:人们在建构他者形象或自我形象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前的民国小学语文课本,在古稀之年重新焕发光彩,是炒作,怀旧,还是反思,期待?很多人喜欢怀旧,特别是对新事物产生不满或者疲劳的时候,如今一本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又重回大家的视线。而这本年代已久的课本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在课上合理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本中枯燥的文字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历史变迁的背景下,《玲珑》杂志应运而生。对《玲珑》对女性自身形象和社会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玲珑》杂志引进西方潮流,号召女性在自身形象上重视外在端庄秀丽、精神积极,注重自身的内涵修养;在社会形象上,强调女性要有事业心和独立性,还要维持家庭的幸福美满。此外对办刊者的办刊行为进行了研究,《玲珑》杂志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其办刊者在对女性形象的认识和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仍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由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所代表,所以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与国家的尊严和体面息息相关,因此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对自己的形象要给予中国式形象,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21,(8):25-27,30
从殖民地时期到1830年代,美国儿童阅读课本经历了角贴书、启蒙读本和拼写书这三种形式,1836年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儿童阅读课本:《麦加菲读本》.  相似文献   

18.
赵娜 《今传媒》2013,(2):37-38
本文以新华网为例,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来研究新华网对"临时工"这一群体的媒介形象建构。笔者通过详细的资料收集和定量分析,得出:新华网在一定意义上对临时工媒介形象的建构起到积极作用,关注群体态势、号召人文关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离,造成了一种非"常态化"的临时工媒介形象。最后,笔者就如何重建临时工媒介形象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五六十年代,郭兰英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南泥湾》、《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等一首首有着浓郁民族风格而又洋溢着时代激情的歌曲在祖国大地广为传唱。她演出的新歌剧《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等代表了中国歌剧舞台的最高水平。郭兰英唱的歌清新纯朴,带着泥土的芳香。她身着中式短袄,扎着蓝布绣花的小围裙,在舞台上踏着轻盈的步子用她圆润清脆的歌喉倾吐人民心声的艺术形象,让摄影家摄入镜头,刊登在1960年2月1日出刊的人民画报的封面上。郭兰英用她的心声歌颂着祖国,激励着人民,更赢得了人民的喜爱。 1…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第一春,湖北省枝江县涌现的当代刘胡兰式的巾帼英雄潘星兰、杨大兰,犹如一声春雷,震撼神州大地。1月5日,本报发出《女青年潘星兰杨大兰勇斗持刀抢劫歹徒》的消息之后,短短两个多月来,通过各种新闻媒介的传播,“两兰”的英雄事迹,激起社会各界的无比敬仰之情;“中华姊妹兰”的浩然正气,激励着全国亿万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