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韩集举正》是南宋方崧校理韩愈诗文时做的校勘记,它保存了许多有关韩愈诗文集的资料,在韩集研究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它为考察唐宋时韩文版本情况提供了材料,是韩愈诗文结集的里程碑,为校勘、注释韩集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一代文学巨匠的成长离不开此前文学传统的哺育和沾溉,只有在充分吸取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攀登新的艺术高峰。唐代散文巨匠韩愈的成就也是植根于文学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的。从韩文和韩愈弟子文章以及史传中我们看到,韩愈博采经史子集之长而后自铸伟辞,苏东坡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刘熙载说韩愈“实集八代之成”,这两者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韩愈。因此后人或谓韩文出于六经,或说韩文源于孟子,或认为韩文得益于司马子长,这些说法虽然都说对了一部分,但均难免盲人摸象之嫌。将司马迁视为韩文众多源头中的一个源头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3.
《韩文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在韩文评点文献中颇具代表性。它的体例编排和解析以道统思想为核心,贯穿经世观念,又融入了福建地域神文化信仰特色,在韩集文献中独一无二;采用考评结合的阐释方式,用八股法细致入微地详解韩文文法,在韩文评点文献中开风气之先。《韩文起》对当时文坛及后世韩愈研究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韩愈研究有50多家,有一些是对其人品、文品的批评,颇有分析研究的价值。就人品来说,唐人的评论已定下后来评价的基调:韩愈是忧国忧民的入世者、颇能奖掖后进的导师、秉正执笔的史官。在文品方面,确立了“韩文”的崇高地位,但对“韩文”的使用价值有所怀疑,对“韩文”的小说笔法有争议,对“韩文”的传记作品有不同的评议。唐人对韩愈的诗并未认真地作出明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结合孟州<韩文公家谱>(1991年编修本)和修武<韩文公门谱>(1956年续修本)以及其他材料对韩愈先世进行重新辨析.认为修武<韩文公门谱>所记载的韩愈先世的世系是合乎情理、基本可信的.在没有其他文献资料提供新的世系的前提下,韩愈先世世系应以修武<韩文公门谱>所记载的世系为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抒情特点出发,比较韩愈《祭十二郎文》和柳宗元的《钴姆谭西小丘记》,得出两位散文大家在行文方面的异同。韩愈、柳宗元情郁于中,必泻于外。韩愈写人世亲交私情,触目成悲。柳宗元怀才不遇,寓情于景。韩文强烈,柳文内敛。韩文创新,柳文修辞富有形象性。  相似文献   

7.
韩愈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核心,历来被认为是极力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然而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可以说,韩文对骈文是有所扬弃的.本文通过对韩文的举例、辨析,有助于证明此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当北宋"尊韩排佛"浪潮被以欧阳修为核心的古文创作群体推至巅峰之时,契嵩选择了以古文"非韩护法"策略,代表了当时韩愈批判的最强音。契嵩对韩愈的批判是全面的,其中有关文学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否定韩文的传道功能、把韩愈定位为"文词人",批评韩文构思怪诞、思理不周、语言随意等弊病,这些批评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圭臬的,其背后隐藏着援儒护佛的真实动机。契嵩"非韩"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不仅对他本人的古文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更开启了稍后理学家"重道轻文"文学批评的先河,从而使他成为理学文论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9.
苏轼不仅极力称道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且把韩愈的文章与杜甫的诗歌、颜真卿的书法、左丘明的史传一并论及:“杜诗、韩文、颜书、左史,皆集大成者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愈的文章所以能够“起衰”,就在于他善于“集成”。应当说,韩愈的集成,在思想内容、风格源流和文章形式疗面皆有其表现,而这里则仅就其文章形式方面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刘熙载曰:“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蒋湘南曰:浅儒但震其起八代之衰,而不知其吸六朝之髓也。”刘、蒋二人的见解基本是一致的,他们都指出了:韩文不仅继承了古文的形式,同时也大得力于骈文的遗产。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能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和优秀的古文家,与他创造性地继承韩愈古文的艺术传统是分不开的。比较而言,欧阳修对韩愈古文艺术精神接受者多,而对韩文艺术风格和创作艺术,则既有所接受,又有所超越。就风格言,主要接受的是韩文优游、平易的一面,而且在探索韩文源头时,最为心仪的是《春秋》、《史记》的审美风范。就创作艺术言,一则表现为学韩文的以诗为文,以辞赋为文和以骈文为文,而别创风神之美;二则表现为虚字的重复使用,韩用虚字主要是造成文势的开合、气骨的雄健,欧阳修却多用以营造优柔、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朝鲜诗家李溪在《星湖僖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审美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韩愈诗歌的本质、诗歌的风格、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意境等,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2.
在承继了以往暴力写作与温情写作的基础上,余华在新作《兄弟》中又加入了一种崭新的元素:强烈的狂欢精神。全书充满了对话、讽刺、荒诞、夸张、诙谐的笑和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作者把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受糅合其中,使得小说体现出鲜明的狂欢化文学的特征。本文拟借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原理,从《兄弟》一书情节结构上的三大特点来分析其狂欢化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汪超 《重庆师专学报》2011,(4):49-53,120
拓扑是继类型学、几何形态学之后新兴的建筑空间的形态分析方式。拓朴学对于形态艺术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诸多建筑师将其引入到建筑之中。文章以上海世博建筑为切入点,运用拓扑分析方式研究建筑表皮形态的演化过程.旨在尝试拓扑框架体系探讨与理解现代建筑形态,以促进形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词典》代表了目前我国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其体例相当详善、缜密。但其中亦有瑕疵。书证中存在体例不一问题共25处,分为“文字不一”、“标点不一”及“其他不一”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针对初、盛唐以来颓靡的文风,他提出写作古文要学习先秦两汉之文,尤其是要学《史记》。《张中丞传后叙》是韩作中深得司马迁神髓之作。本文从《张中丞传后叙》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两个方面来探究韩文对《史记》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诠释与界说——中国现代随笔概念的历史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中国现代随笔概念置放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中考察,注意辨析西方“essay”与中国古代随笔概念之间的异同,指出中国现代学者在“五四”后既直接承续西方“essay”的精神余脉,同时又为西方强势话语阻断的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随笔”名称重新正名,使之充当起知识生产和社会批判的重要角色,因而传统的文类被赋予了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一些文人在论及《西厢记》时常常把它称为南戏之祖、传奇之冠,《西厢记》明刊本也有不少在体例上被予以程度不同的传奇化改易,此外,杂剧选本不选《西厢记》,而另有许多戏文、传奇选本却都选了它。文章认为,由于《西厢记》在篇幅上较为接近戏文、传奇,加上明代的主导戏曲环境是以戏文、传奇演唱为主,因此明代人有意无意把它以南戏文对待,其实,《西厢记》明刊本的校刊者和选本的选校者多数都明了《西厢记》的北杂剧体性,他们内心并没有把《西厢记》误当成戏文。  相似文献   

18.
包公传说的"神判"情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公传说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民间断案传说的代表,其中许多经典情节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对传说中的"神判"情节的进行分类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该情节在传说流传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展现了促使情节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9.
张问仁是迄今所知明朝唯一的青海本土诗人,在青海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浪漫主义的风格,在明代青海诗歌中极具代表性.这种诗风的形成,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外,还有其文学与美学的根源.从文学上看,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与唐代“李杜”、“韩柳”诗歌的接受与发展;以美学而言,是对中国古典美学“哀怨”命题的继承与创新.张问仁的诗歌既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又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书证是大型语文辞书的必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条书证,在辞书中往往被反复征引,多次使用。在征引同一书证时应保证其前后的一致性,这是辞书用例严谨性、准确性的体现。但考察现今几部大型语文工具书,其书证均普遍存在前后不一致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辞书的质量,也会给读者带来错误的信息。因此,高质量的辞书应该尽力避免出现此类问题。文章以代表当今国内辞书编纂最高水平的《汉语大词典》为例,具体指出其书证存在文字不一、标点不一、体例不一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