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国的妇女期刊有着光荣悠久的历史。据目前所见资料,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妇女期刊是戊戌变法时期1889年7月创办于上海的《女学报》。由于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之前,先后创刊的妇女期刊约有五十多种。这些早期妇女期刊的主要内容是提倡女学、争取女权、反对男尊女卑,反对缠足穿耳等封建陋习,着重对妇女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2.
张印举 《青年记者》2017,(20):112-113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千万儿童身心受到严重威胁.如何在战争环境下保育儿童成为政府和社会深切关怀的问题.为此,国民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战时儿童保育运动.本文以沈兹九创办的《妇女生活》为研究对象,对其刊载文章进行分析,以对抗战时期的中国儿童保育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 《妇女生活》的前身是《申报》副刊《妇女园地》.1935年,受国民政府有关审查法规影响,《妇女园地》停刊.为使该刊物继续创办,编委会决定从《申报》独立独自办刊,并定名为《妇女生活》,于同年7月在上海创刊,由沈兹九任发行人和主编.《妇女生活》在抗战爆发后曾迁数地,最后被迫于1941年停刊,共发行100期,是抗战时期影响最大的中国妇女刊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全民族的反法西斯强暴侵略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国统区妇女的文化出版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先后出版的妇女刊物、论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杂志和报纸副刊 全面抗战爆发前,国统区只有两种妇女刊物出版:最早的是1931年于重庆创刊的《妇女共鸣》月刊,武汉时期一度改为半月刊,主编陈逸云。还有1935年7月于上海创刊的《妇女生活》月刊,是国统区妇女刊物中坚持时间最长,旗帜最鲜明的进步刊物,1937年迁武汉,1938年迁重庆,1941年出版百期后停刊。主编沈兹九、曹孟君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妇女期刊的创办,为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运动作了舆论上的准备。据不完全统计,从1898年到1949年,中文妇女期刊,约600余种,其中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前,约50多种。 最早的妇女期刊——《女学报》旬刊 《女学报》1898年7月24日创刊于上海,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妇女期刊。该刊由上海女学会创办,薛绍徽、康同薇、潘璇等20多位女士为主笔。内容包括:女学、修身、教育、家事、体操、官话、汉文、洋文、史学、地理、算学、格致、裁缝等。提倡女学、女权是该刊的宗旨。1920年,陈撷芬又在上海创办了一份《女学报》月刊,由《苏报》馆代为发行。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妇女报》社、《萌芽》杂志社和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的《女性与社会》征文活动已经开始。征文要求以报告文学、特写为主,反映中国当代妇女立志、成才创业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女性成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妇女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妇女观。征文字数不限,截稿日期为今年年底。从今年7月份起,《萌芽》杂志和《中国妇女报》将陆续选登征文作品。1988年2月,由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6.
正中粮集团下属的忠良博物馆陈列的众多"红色典藏"中,有一些上世纪30年代涉及妇女问题的历史文献十分吸引观众。这些历史文献中,最突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苏维埃政府颁发的"婚姻证"。从这些"苏区婚证"背后,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劳动妇女婚姻自由、翻身解放的前进足迹。1928年7月,中共六大通过的《妇女运动决议案》中,首次在党内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诞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我国创办的妇女报刊既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又对近代妇女解放运动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研究我国妇女报刊,可以从中了解百余年来中国妇女走过的历程,还为大家研究妇女生活、妇女观念、妇女问题以及妇女教育史提供了翔实而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7月份●7月1日党的生日/香港回归纪念日●7月2日国际体育记者日●7月6日朱德逝世30周年[1976年起]●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1937年卢沟桥事件起]●7月11日世界(50亿)人口日[1987年起]●7月26日世界语(言)创立日●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起]唐山大地震30周年[1976年起]●7月30日非洲妇女日8月份●8月6日国际电影节[1932年起]●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1945年起]●8月22日邓小平诞辰纪念日[1904年生]9月份●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起]●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1958年起]世界扫盲日[1966年起]●…  相似文献   

9.
杨凯 《今传媒》2017,25(11)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办的我国唯一向全世界发行的国家级英文女性月刊,自1952年创办以来一直承担着向海外传播中国妇女真实形象的任务.其封面呈现的中国妇女形象作为海外受众首先接触到的杂志内容,对他们形成中国妇女印象有较大影响.本文选取2012至2016年《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封面女性人物肖像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具有的社会特征和视觉形象特征,并指出当前《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在构建中国妇女形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提升传播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996年7月19日,东京地方法院。来自中国山西省盂县的原日军慰安妇幸存刘面焕、李秀梅到这里出庭作证。这是日本在进入战后51年,第一次允许原中国慰安妇到日本法庭来指控作证当年日本侵略军的罪恶行径。刘面焕等的控诉震惊了全世界。由此,日本所谓没有在中国推行过慰安妇制度的谎言终于被戳穿。而这个谎言曾使大批的中国受害妇女蒙冤长达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我国共有四部妇女文学史著作,分别为谢无量的《中国妇女文学史》、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纲》和谭正璧的《中国女性文学史》。这些作品开创了新的文学史专门类别,丰富我国女性文学的传统,对现今的女性文学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文献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方妇女报刊、妇女解放运动的逐渐崛起,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的民族危机以及首次国人办报的热潮等因素都为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传教士以及维新派为广大妇女传播的新思想和观念也为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1898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首份妇女报刊得以诞生。这份报刊意义重大,是我国妇女力争自由和思想解放的载体,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抗日战争四个阶段对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出妇女解放思想对当代女性报刊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莉 《兰台世界》2016,(16):132-134
《新青年》关注最久的话题之一就是妇女解放,并在新文化运动中引领了妇女解放思想的舆论导向。经历了贞操问题和易卜生主义的舆论高潮后,《新青年》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缘于自由主义妇女观的瓶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工人阶级妇女的崛起。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将《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解成理论宣传阶段和与中国现实相结合阶段。通过两个阶段的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中国妇女解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近十多年来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徘徊不前,处于不进则退的境地,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持的"推动中国妇女参政"项目倡导用明确的人数指标及监控机制来改善这种情况近日,在联合国妇女署、全国妇联等举办的"推动中国妇女参政"项目管理培训班上,湖南省妇联表示,湖南省各市(州)、县(市、区)党委领导班子已平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妇女参政局面有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早的妇女报,是1989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女学报》。《女学报》全由妇女办报,妇女主笔,撰稿人也几乎全是妇女。它的宗旨是反对缠足、提倡女学、争取女权,为妇女解放而呐喊。《女学报》的著名主笔,有梁启超的夫人李蕙仙,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等。她们不仅自己撰稿,而且把每期主编的真实姓名都刊登在报头上。这种敢于向传统的歧视妇女的封建礼教挑战的大胆作风,海内称赏,远近来购者云集。“每印数千张,一瞬而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史,而近代史上的妇女报刊宣传活动,为妇女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呐喊和推动的作用。中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第一张妇女报刊、第一次妇女办报刊高潮,都产生在近代中国。回眸史海,她们的女子豪气令人钦佩,她们的献身精神和优良办报传统,是值得当今的妇女报刊和我们广大女新闻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我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中国近代妇女报刊发端于戊戌维新运动。我国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是裘毓芳。她开我国妇女办报活动之先声,其历史功绩不可抹煞。裘毓芳,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江苏无锡人。她是戊戌时期著名的才女之一,精通文史,兼懂英文,  相似文献   

17.
从《苦菜花》到《红岩》,从《张小五的春天》到《卫生队的故事》等电视剧的重新翻拍和热播,人们通过电视剧看到旧时代中国妇女的生活现状、看到老一代的女革命家为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牺牲的伟大精神、看到今天现实生活中中国妇女的幸福生活,研究中国妇女在电视剧中担当的责任,拍摄出更多更好的精品电视剧,需要中国妇女的继续努力,为中国电视剧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北京档案》2012,(3):58
正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9年3月24日至4月3日在北平(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妇女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规模的盛大会议,到会代表500余人,她们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来自边疆各省和海外各地,包括各民主党派和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主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  相似文献   

19.
1995年是妇女大展风采的一年,也是中国女性之光频频闪耀电视屏幕的一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世界各国的妇女精英,活跃在电视屏幕上,中央电视台开办妇女专栏“半边天”,各省市电视台也相继出现了妇女栏目,展示了中国妇女的活力和智慧。地处南国的江苏电视台连续播出了《女人的故事》专题系列,就是这满园春色的绚丽的一朵,装  相似文献   

20.
《冲突与契合——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中国妇女形象》是一部透析澳大利亚的历史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力作。作者马丽莉从多种角度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澳洲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对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中国及中国妇女形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这些分析研究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中国及中国妇女形象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