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我们学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每年总要招收相当数量的有“教育缺失、居住条件恶劣、父母离异或一方缺失……”等情况的学生,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学校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提出“以双倍的爱心和耐心、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的办学理念。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少家人的温情关爱,也很少得到善意耐心的管教监督,以至于他们的思想性格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这时,我们如果以爱心加耐心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他们其实是能够同教育者产生良好感情的。一旦这种情感使他们对老师产…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在父母离异后由于缺少亲人关爱、心理失衡等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便成了"问题"孩子,而这些孩子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解决的。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采取教育措施,使这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当代的中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不但需要父母、爷爷奶奶的关心爱护,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那些比较特殊的家庭的学生——父母离异、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常常受到冷落,缺少父爱或母爱,没有完整家庭的温暖,心理不是十分健康,做事偏激,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加之爷爷奶奶的溺爱,常常出现不遵守纪律,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能及时认真完成作业等现象。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这样的学生多关心,不应该避而远之,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让同学团结他们,使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使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相似文献   

4.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他们是一群花季里的少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获得成长的快乐.他们中有的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变得孤傲冷漠;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而变得偏执任性;有的则因为父母对其过于溺爱而变得不通事理.面对这些遭遇亲情问题的学生,班主任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上有起色,在生活上有快乐呢?这一期我们选编了三位教师对此类问题学生的具体辅导案例,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学生父母离异的不断增多。这种家庭的变故 ,给学生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心灵创伤。有的因为父母离异 ,感到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 ,本来平时很活泼、很合群 ,一下子变得孤僻郁闷了 ;有的因为缺少了家庭关爱 ,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精神萎靡 ,学习成绩出现明显滑坡 ;有的因为失去了家庭严格、正确的管教 ,行为失控 ,甚至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 ,种种现象 ,实在让人痛心。父母离异 ,对幼小的孩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沉重而巨大的。做好父母离异学生的思想工作 ,对班主任来说 ,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何做好这些学生…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谋求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这一批打工族长年累月地进城做工,他们的后代又不可能随之进城,只好留在家里,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或者托付给亲戚朋友照看。这部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和监督,往往在行为上出现许多偏差,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惹是生非,走上违法之路。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最近对农村“留守孩子”的道德品质状况作了一次调查,获得下列数据:三组数据农村“留守孩子”在少年儿童中占的比例是:某所村小四、五、六三个班级,共有学生108名,有73…  相似文献   

8.
一、“隔代监护”产生的负面效应 1.对心理性格方面的影响 由于孩子长时间不能与自己的父母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缺少父母的关爱,会使他们自我封闭、沉默寡言、产生自卑感,缺少同龄人本该具有的天真、活泼、可爱的品性。如果代理管教较严,就会使他们形成胆小、内向、孤僻的性格,表现出过于敏感、脆弱等;如果管教过松,特别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于溺爱和放纵,就会使他们娇惯,以自我为中心,品格低下,胆大妄为,导致不遵守学校纪律,与教师顶撞,欺负其他同学,甚至有损坏、偷盗学校财物和其他学生学习生活用品等不良行为,最终走向违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顽皮学生“顽皮”的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顽皮学生都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而造成的,他们有的因父母离异后,由于父母再婚或者再嫁,与养母或者养父生活不融洽,受到歧视;也有的父母离异后,双方推卸责任,把孩子寄居在亲属家中,导致管教不周等原因,使幼小心灵受到伤害,形成性格孤僻,对家庭产生一种厌倦和不满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父母间长期的不和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若父母离异那影响更大。但当今社会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再加上有较多的时间在社会上游荡,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社会离婚率的提高,许多被冠以“小皇帝”、“小公主”的孩子,因父母的离异,一下子从幸福的巅峰跌入痛苦和孤独的谷底,心理也处于极度焦虑之中。此时,他们特别需要得到关爱和及时、恰切的心理指导。不然的话,他们极易形成孤僻、乖戾和自卑的性格,甚至对一生...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处于弱势群体中的学生,他们更敏感、更脆弱、更需要关爱。事实上,他们得到更多的是同伴的不屑、老师的斥责甚至是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打骂。处于这种境地的学生,要么低着头、夹着尾巴做人;要么破罐子破摔,我行我素,有点叛逆。其实,不管他们外在表现如何,内心深处总在渴望温情、赞赏和关爱。指责学生用“食指”,不如用“拇指”去激励、引导、表扬。  相似文献   

13.
陈荣燕 《林区教学》2009,(12):28-29
“灰色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教育对象,指的是班级中所谓的中等生。他们平时默默无闻、少言寡语、独来独往,因而很少受到外界关注。由于缺少沟通和关爱,他们往往缺乏自信,有严重的自卑倾向,内心世界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个人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而且存在向“后进生”转变的可能性。从温情关爱、放大潜能、注重激励、搭建平台四个方面关注“灰色学生”,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隔代教育的存在,让孩子从小缺少父母之爱,给他们的成长的确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首先,祖辈们由于很长时间没带过小孩,常常会对孙辈们溺爱、迁就,甚至家长在家教育孩子时,他们也护短,这样往往容易形成孩子唯我独尊、唯我独优、任性娇气的性格,他们常常在祖辈面前使性子,耍脾气,成为“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对孙辈的溺爱,这些祖辈们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甚至给学校教育带来某些阻碍。第二,祖辈们由于年纪偏大,发现孩子身上有点毛病,就会在孩子身边唠叨,  相似文献   

15.
朱焱艳 《学子》2014,(8):52
正一、英语学困生的成因1.家庭因素(1)家庭环境的影响。由于我们所处的是乡镇中学,学困生中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出去打工而只能跟随祖父母生活的情况。他们当中大部分成了"留守儿童",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关爱,而  相似文献   

16.
李红 《新疆教育》2012,(15):7-8
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从每一届的情况来看,父母离异的学生在班上占一定的比例,特别是近几年来,这种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些离异家庭子女心理上、行为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有相当一部分“失衡”还特别严重。有的傲慢、粗野、骄横、但心里却很自卑;有的常常自诩看透人生,对一切漠然视之,以致对关心他们的教师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有的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和正误观、纪律松驰、法制观念淡薄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以上心理、行为“失衡”,病根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教师要关爱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会产生自卑、叛逆、消极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张小燕 《新疆教育》2012,(15):135-135
当下,“留守学生”越来越多,而“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确保他们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本文指出关爱“留守儿童”,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9.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家长的监督,这些孩子的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留守儿童的现象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老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地扛起这份重担。教会学生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我们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我们应该多关心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20.
王冬彬 《吉林教育》2009,(7):101-101
我们都知道,单亲家庭是由于父母离异、长期分居或有一个早逝形成的不完整家庭。这样的家庭因为结构和生活失衡,使单亲学生缺少父爱或母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感到自卑、失落,会背上思想包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抑郁、烦躁、任性等不健康心理,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