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彦 《华章》2009,(17)
豫剧是中华民族戏曲文化中的优秀一支,她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面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不景气局面,豫剧艺术通过"梨园春"这个传媒平台得到了成功地宣传和弘扬,让这门传统而又现代的艺术大放光彩.本文论述了豫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并结合"梨园春"的成功经验发出深思,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不能远离大众.  相似文献   

2.
中国歌剧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从艰苦摸索到逐渐成熟,再到变革创新,至今已走过80年的曲折历程,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中国歌剧以其极大的感召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观众,中国歌剧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与其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吸收与借鉴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主要是从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中对戏曲的吸收与借鉴和在歌剧的演绎过程中对戏曲声腔借鉴两个方面着手,并结合大量具体实例论述了中国歌剧对戏曲的吸收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戏曲同欧洲歌剧分属不同的发声体系,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戏曲的声乐艺术有其独特的风格与表演方法,是在中国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戏曲的行当是戏曲声乐的又一独特表现形式,戏曲演唱的很多问题都涉及音韵学。我们应鼓励各种尝试,不断提高戏曲演员的素质和水平,让这门集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 《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即交响乐和情景相互交融,使整部作品形式更加丰富,主题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舞美设计时空交错,将人物性格、场景、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适度吸纳豫剧元素,赋予中国歌剧地方特色;融入戏曲表演艺术,彰显歌剧民族元素.该剧作的创新性,对中国歌剧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豫剧是我国有着鲜明艺术特征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我们中国千年戏曲文化的重要部分,豫剧艺术同时也代表着中原文化精神。豫剧充满了民族特色与艺术品格。本文通过分析豫剧的艺术价值,进一步对豫剧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豫剧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戏曲之一,对中原的文化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结合家乡豫剧近年的发展情况,简要阐述豫剧发展历史,结合时代特点重点讨论豫剧在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的运用,这一融入不仅可以构建多维文化视野中的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增姿添色,而且有益于豫剧社会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早在十二、十三世纪的宋元时代就已逐步形成并演化至今的戏曲音乐,适应着我国人民传统的审美趣味和要求,独树一帜绮秀于世界文化之林,是炎黄子孙必须珍视的宝贵财富。将戏曲和欧洲歌剧进行对比是很有趣的。对欧洲歌剧来说,“咏叹  相似文献   

8.
早在我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宾白并重,亦属歌剧的性质.中国歌剧的发展从1920年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开始了中国歌剧的萌芽,随后在1935年的<扬子江暴风雨>、1938年的<农村曲>和<军民进行曲>、1942年的<秋子>等作品体现出中国歌剧雏形;秧歌剧<兄妹开荒>为新歌剧的创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逐渐形成和创造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新歌剧.  相似文献   

9.
中国歌剧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诸多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古典音乐、古典歌剧和古典戏剧的优秀音乐成果,不断融会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型中国歌剧。歌剧创作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歌剧中优秀的女高音咏叹调唱段更是脍炙人口、久唱不衰。当年那种"人人争唱洪湖水、处处都闻红梅赞"的盛况至今还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底。女高音咏叹调在歌剧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歌剧表演艺术是西方音乐的舶来品。从上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歌剧表演开始被更多的中国音乐创作者所认可,并融合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形成了具有强烈的中国色彩的歌剧表演艺术。本文将就中国歌剧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分别进行阐述,对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民族特征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戏剧文学一般可分为话剧文学、新歌剧文学和戏曲文学。话剧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通过借鉴外来艺术形式、结合中国的现实内容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歌剧也萌发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既借鉴了西洋歌剧也揉进了民族传统歌舞,是一个年轻、尚未定型的新  相似文献   

12.
吴越 《时代教育》2010,(7):45-46
中国民族歌剧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其形成、发展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歌剧受西洋歌剧的影响,并在我国戏曲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受到我国各民族、各地区音乐文化的熏陶,发展中国民族歌剧是广大音乐人不断努力的目标.而怎样演唱好中国民族歌剧选段是每个学习声乐的学生关心和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戏曲艺术同歌剧艺术一样是综合艺术,不仅表演形式可以为歌剧所借鉴,同时,还为歌剧走向民族化提供了帮助。民族声乐表演者应该认真学习民族戏曲艺术,努力使声乐艺术同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木兰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母题,在古代诗歌、戏曲和说唱艺术等艺术形式中都显现出它的身影。这样的经典在传承中形成了很多家喻户晓的精品,其中包括我们文中提到的《木兰从军》和豫剧《花木兰》,而经过改编创作的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在重新塑造经典的前提下,吸收并利用了大量传统戏曲中的元素,尤其以豫剧最为显要。本文我们首先从《木兰从军》入手,以豫剧《花木兰》为代表,分析《木兰从军》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歌剧一种以歌唱为主,并综合以器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为一体的戏剧形式,称歌剧.歌剧是西洋音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有歌剧的性质.五四以后特别是延安时期,音乐工作者开始尝试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方式来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  相似文献   

16.
民族歌剧艺术是我国艺术工作者在借鉴欧洲歌剧的基础上,融入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化和民族艺术,创作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自从我国进入世界市场之后,我国文化、艺术表演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经过改良的传统戏曲、歌剧层出不穷,为民族歌剧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木兰诗篇》作为第一个将古代文学与现代歌剧融合的新型民族歌剧,在我国民族歌剧艺术领域具备里程碑意义.本文将以《木兰诗篇》第三乐章为例从中国歌剧发展、重唱及创作分析、民族歌剧创新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豫剧新歌以传统豫剧唱法为基础 ,运用歌曲的旋律和结构 ,吸收中外民族、美声唱法的优长 ,而成为深受欢迎的独立的艺术表演样式。与服从剧情的戏曲唱段相比 ,豫剧新歌对音乐形象塑造的变革 ,唱法、表演、伴奏的创新 ,既不离豫剧之本 ,更突出现代色彩 ,着力于现代社会的艺术传播。豫剧新歌不仅是戏曲艺术派生出来的一种崭新样式 ,而且对传统戏曲与时俱进的革新发展具有众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民族集大成的戏曲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与诸多新型艺术门类的竞争中,由于自身未能适时地应对形势致使观众锐减,市场萎缩,前景堪忧。因此,诸多关注戏曲艺术生死兴衰的专家,忧戏曲之忧而忧,极尽心思著文立说,献戏曲艺术发展兴隆之策,呼吁政府关心支持戏曲事业,号召戏剧人勤勉戏事,鼓励从事戏剧文化的文化人多写好戏,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51-153
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居各地方剧种之首。特别是在邯邢地区,豫剧文化基础深厚,演出团体繁多,受众群体广泛,但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堪忧。因此,邯邢地区豫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排演反映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现代题材和剧目,营造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环境,打造邯邢地区豫剧文化品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使豫剧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繁荣,与时俱进,迎接豫剧艺术提高、发展、创新的新时代,努力实现豫剧艺术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河南豫剧是产生于并主要流行于河南省的一种地方戏曲艺术。其舞台语言以形成地的方言为基础,显示了突出的河南地方方言特点,代表了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河南豫剧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舞台语言也不断演变,表现出继承和变异的特点。从共时角度对河南豫剧舞台语言的语音进行描写和比较,可以发现地方戏曲舞台语言的继承、融合和演变状况,为深入探究地域方言提供新的视角和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